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安源兒童團

——中國少年先鋒隊的先驅組織

徐建中

2018年06月01日14:04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原標題:安源兒童團

  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少年兒童是我們偉大祖國的希望、我們偉大民族的希望。回顧我黨歷程,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都十分重視少年兒童工作。

  今天是“六一”國際兒童節,本刊特推出此文帶您了解我黨最早的紅色兒童組織,聆聽中國少年先鋒隊誕生地的故事。

  在中國,曾被譽為“小莫斯科”的安源,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人運動策源地和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的主要爆發地之一。上個世紀二十年代,這裡曾因豐富的煤炭資源,成為帝國主義榨取我國勞動人民血汗的據點,這裡也曾因毛澤東、劉少奇、李立三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此從事過工人運動而聞名於世。

  在安源路礦工人運動中,有著一支不可忽視的生力軍,她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中國革命事業發展發揮重要作用。她就是以小礦工和工人子弟為主要成員的中國少年先鋒隊的先驅組織——安源兒童團。

  紅土地上的星星火炬

  “少年進炭棚,老來背竹筒﹔病了趕你走,死了不如狗。”這首流傳的歌謠,就是當時安源礦工悲慘生活的寫照。

  安源煤礦有很多礦工是打小就跟著父輩下井做童工的,開國少將王耀南的回憶錄寫道:“我一家三代都是安源煤礦的礦工,我八歲起當起了童工,十歲開始跟著爸爸學習下井點炮……礦上和我年齡相仿的兒童很多,白天嘴裡叼著小礦石燈下井拖煤,晚上三個一群四個一伙找尋自己的樂趣。”這些小礦工,小小年紀就像牛馬一樣勞動,飽受壓迫和苦難。

  建黨之初,毛澤東、李立三、劉少奇等先后來到安源開展工人運動,創辦工人補習夜校,猶如一盞暗夜明燈,讓工人們看到了曙光。夜校的創辦同樣引起了小礦工們的好奇心,他們常常扒著夜校的門縫偷聽講課,聽教員說著“工人生活不好不在命,在於資本家的壓迫”,慢慢懂得了團結抗爭才有希望。1922年4月,安源地下黨組織把這些苦難的童工召集起來,成立了黨領導下的第一個少年兒童革命組織——兒童團,第一批參加的有王耀南、劉玉漢、張正等7人。

  1924年5月中旬,安源兒童團正式成立,下轄3個分隊、8個排,共64人,分駐三校。到1926年,發展為350多人。小團員們從小接受黨的教育,聽從黨的指揮,每天進行跑步、隊列、做操、操槍等集中訓練,學習文化知識和馬列主義思想,意在“成一種獨立有作有為的人”。

  工人運動的好幫手

  安源兒童團雖只是些“紅小鬼”,但在安源工人運動中發揮了意想不到的作用。正是因為年紀小,不易引起敵人警惕,所以放哨站崗、通風報信、宣傳演講、散發傳單、秘密接送等重要任務都是他們唱主角。

  據《王耀南畫傳》記載,劉少奇到安源就是兒童團護送的。1922年9月,兒童團接受黨組織交給他們的新任務,秘密聯絡交通員,到火車站接一個人——從莫斯科留學歸來不久的劉少奇。小團員們利用對當地地形的熟悉,想盡辦法避開敵人盤查,將劉少奇安全地護送到牛角坡同鄉會館裡的工人俱樂部。

  安源路礦工人秘密活動時,為了不被敵人發覺,團員們常常假借做游戲放哨。一次,他們一邊玩“跌三翻”(游戲名),一邊警惕著周圍的動靜,王耀南發現一個工頭正鬼鬼祟祟地走來,他馬上對劉玉漢使了個眼色,大聲嚷道:“你輸了,你‘打油’(游戲名)!”劉玉漢馬上表示不服氣:“你才輸了,我來搖,你‘打油’!”霎時間,一群小伙伴鬧成一團。趁著亂哄哄當兒,早已有人進門去報告。等工頭走進夜校,隻見工人們一個個正襟危坐,跟著教書先生大聲念著:“一人兩隻手,兩手十個指……”毫無發現的工頭,隻得悻悻地走了。

  在安源大暴動前夕,工人們寫標語,兒童團團員們拎著糨糊桶,到處去張貼﹔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被北洋軍閥武力解散后,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到監獄給被捕的俱樂部干部送飯,並通風報信、張貼革命標語。1925年10月16日,安源工人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黃靜源被反動派槍殺。在烈士遇難的地方,兒童團成員自發將他殉難時的血衣撕成布條,圍在脖子上,以表達對烈士的敬意和哀思。

  聽黨指揮的童子軍

  在安源工人夜校中成立的安源兒童團,從誕生之日起便在黨組織的直接領導下從事各項活動,是黨領導下“以黨帶團、以團帶隊”的最早探索。

  《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報告冊(第二屆)》記載了安源兒童團的隸屬關系,即“(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教育執行委員會——教育計劃委員會工人學校童子團”。也就是說,中國共產黨是通過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教育計劃委員會、工人學校三級組織實行對兒童團的領導。1924年11月《安源工人教育計劃大綱草案》記載,安源兒童團作為一個獨立的部門單列於安源工會教育組織系統,是安源工人教育專司機關——安源工人教育計劃委員會下轄青年科的一個重要股。

  在安源地下黨團組織的領導下,兒童團的組織機構嚴密,紀律嚴明。據安源路礦工會教育股1924年編輯出版的《小學國語教科書》記載:“童子軍的編制,九個人算一隊,兩隊算一團。每隊有個隊長,每團有個團長,團長上面,更設立一個總團長帶領著。”其宗旨是:“順應社會需要,發展兒童本能,以培養健全國民之基礎。”兒童團的成員穿藍色衣服,黃色西裝短褲,黃帽子,手持木棒。“要參加兒童團,必須約法三章:即保守秘密,不許打架,完成任務。”

  正是這些嚴明的紀律,有序的管理,使安源兒童團的活動取得了較好成效。1926年7月8日撰寫的《青年團湖南區委七個月來工作之概況報告》記載:“兒童運動,開始不久,已有成績……團員已有八九十人,以工人子弟學校學生為多。”

  安源兒童團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幾起幾落,它由當初的幾十個人發展到數百人,在黨性的淬煉和戰火的洗禮中,兒童團團員們茁壯成長,走向井岡山,走向延安,其中多人走上了將軍路,比如開國將軍吳烈、幸元林、唐延杰等都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徐建中 作者單位:江西省萍鄉市紀委監委)

(責編:曹淼、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