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興無
2018年06月04日08:17 來源:北京日報
青年王諍
開國中將王諍“半部電台起家”,開創了解放軍無線電通信事業,毛澤東稱贊他是“我國通信事業的開山鼻祖”。新中國成立之初,王諍任中央軍委通信部部長。1951年,從清華大學電機工程系畢業的高材生張履謙被分配到通信部,王諍親自接待他,滿懷期望地對他說:“小伙子,你專心搞出好東西來,你有什麼困難我解決。”聽了這暖心的話,張履謙渾身都是勁,埋頭鑽研當時最急需的雷達技術。
“全軍的雷達就交給你管了”
1951年,抗美援朝戰爭處於決戰階段,美軍B-29轟炸機對志願軍補給線進行空襲,使用電磁波干擾,志願軍的警戒雷達因此致盲,發現不了敵機目標,不能引導空軍升空作戰,形勢十分嚴峻。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從朝鮮前線給軍委發報,要求國內派人“火速去前線解決難題”。
接到軍委的命令,王諍親自帶著張履謙等連夜乘坐火車趕往朝鮮前線。在隆隆的炮火聲中,王諍他們直接趕到一個雷達站,張履謙和雷達技師一起觀察雷達被干擾現象,分析研究對策。張履謙從找出干擾頻率著手,不斷改變頻率,擴展頻段,加裝抗干擾電路,在十分簡陋的條件下,與美軍展開了一場電子對抗戰,很快使敵機的電磁波干擾失靈,志願軍戰鷹又可以不受干擾地升空截擊美軍轟炸機了。
王諍從中意識到,干擾與抗干擾在未來戰爭中將發揮更大作用,中國必須搞起來。張履謙在解決雷達抗干擾問題中表現出來的潛質引起了王諍的關注。回國后,王諍高興地對張履謙說:“小伙子,從現在起,全軍的雷達就交給你管了。”
張履謙以為部長開玩笑的,並沒往心裡去。孰知王諍正式向軍委寫報告,成立全軍雷達干擾與抗干擾領導小組,由張履謙任組長,王諍任副組長。一位執掌解放軍一個兵種的將軍,給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字輩”當副手,這是何等博大的胸懷。
張履謙也受到了極大的鼓勵和鞭策,渾身充滿了力量,潛心研讀了美國麻省理工《雷達叢書》28本,成為頂尖的雷達專家。他牽頭制定全軍雷達干擾與抗干擾發展規劃,組織同事利用繳獲器材研制裝配了P、L、S、C、X等波段的雷達偵察接收機、信號分析器、記錄器及微波、超短波干擾機等設備30余套,為部隊訓練和開展電子對抗事業奠定了技術和物質基礎,為我國電子對抗事業做出了開創性貢獻。
“把U-2飛機揍下來”
上世紀60年代, 我國“兩彈一星”研制進入關鍵時期,國民黨空軍的美制U-2高空偵察飛機頻繁深入西北地區建設生產試驗基地偵察騷擾。由於它對地面制導雷達發出干擾,導彈難以擊中。王諍心急如焚,向中央請纓,要用電子技術手段保障擊落U-2飛機。
王諍把制導雷達主任設計師張履謙等國內頂尖電子技術專家找去開會。他在會上深深自責:我們集中了全國一大批電子技術專家,竟讓U-2飛機如入無人之境。這是我們的失職啊!把U-2飛機揍下來,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王諍組織張履謙等專家日以繼夜地共商對策,專家們得出一致結論:U-2飛機肯定加裝了新的電子偵察系統,所以能夠接收到地面導彈雷達開機的信號。可如何應對,大家爭論不休。
一直陷入沉思的張履謙發言了:“從制導雷達打開天線到飛機成功逃出導彈威力區,一般需要20秒鐘的時間。我們可以先不開導彈雷達,用炮瞄雷達發現目標,然后把炮瞄雷達的信息轉到導彈的機器上,等飛機飛到導彈威力區,一開機就能打,讓它來不及跑就挨揍!”
對付這麼高科技的電子偵察系統,用如此簡單的“近打、快打”方法可行嗎?下午,王諍單獨把張履謙叫到家裡一起研究了4個多小時,王諍詳細作了七八頁筆記,在他家吃過晚飯后接著討論,最后王諍得出了肯定的結論。
“近打、快打”的方案很快應用於地空導彈部隊的實戰, 1963年11月,從溫州進入大陸的U-2飛機被導彈擊中爆炸。1964年7月,配有更先進電子偵察接收報警系統的U-2飛機再次被導彈揍下來。但后來U-2飛機加裝了欺騙干擾裝置,射出的3枚導彈無一命中,“近打、快打”的戰術也不靈了。
王諍帶著張履謙等直接深入到雷達廠現場分析解決問題。張履謙建議改變導彈雷達工作體制,採用連續照射的方式,進行目標跟蹤和導彈制導。導彈部隊1965年1月將第4架U-2飛機揍了下來。接著,張履謙又研制出新的雷達反干擾系統,安裝在紅旗2號導彈上,1967年9月將第5架U-2飛機揍了下來。從此,U-2飛機再也不敢進入中國大陸的領空。
“仿制的目的是為了獨創”
為加快“兩彈一星”的研制,國家成立專門研究導彈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前身),王諍任五院(院長錢學森)副院長兼二分院院長。二分院的任務是負責導彈控制系統的研制工作。王諍將通信兵科學研究院成建制劃歸五院,其中包括張履謙等頂尖人才。
王諍對二分院的技術人員提出“先仿制,后自行設計”的要求,強調“仿制的目的是為了獨創,但必須在仿制中把技術吃透,才能獨創和進行自行設計”。張履謙被任命為主任設計師,主持導彈制導雷達的設計、生產、飛行試驗和定型。他根據王諍提出的理念,研究蘇聯地空導彈的指令制導雷達體制,在仿制中不斷創新,找到一條迅速掌握尖端技術的捷徑。
為加強干擾與抗干擾技術的研究,王諍在電子技術研究所下面專門設立雷達干擾及抗干擾研究室,命張履謙為主任。張履謙主持研制的我國第一代防空導彈制導雷達、精密導彈跟蹤單脈沖雷達、超遠程衛星引導雷達,均達到當時世界先進技術水平。
王諍的信任、關愛與支持,激勵著張履謙為雷達事業奮斗了一生。后來他成為“兩彈一星”測控工程的總設計師,研制出的微波統一測控設備、超遠程引導雷達,都達到了當時的世界先進水平。1985年,他在航天部科技委任職,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衛星、載人飛船和航天測控領域,成為衛星測控工程的功勛專家。2011年4月,朱镕基到清華大學看望老校友時,緊緊握著張履謙的手說:“你為祖國做出了貢獻,是我們班的驕傲。”
(作者單位:湖北鄂州市委辦公室)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