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西安事變后紅軍進駐三原

王繼

2018年06月07日08:22    來源:人民政協報

原標題:西安事變后紅軍進駐三原

  西安事變爆發后,紅軍集結於以三原、涇陽為中心的廣大渭北地區,本著進則同進、退則同退、不謀獨異、和衷共濟的態度,竭誠對待友軍。

  在彭德懷率領紅軍主力到來后,地處西安近鄰的渭北重鎮三原縣,迅速成為紅軍開展統戰工作的前哨基地和發動群眾、宣傳全民族一致抗日的示范窗口,為穩定西北局勢發揮了重要作用。

  紅軍主力南下渭北

  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后,中共爭取了與東北軍和十七路軍的聯合抗日,並達成了共識。到1936年冬,西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進一步擴大,形成了由張學良、楊虎城和中共“三位一體”的西北大聯合局面。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為國共兩黨再度合作、推動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礎。然而蔣介石回到南京后,背信棄義,監禁了張學良,並縱容何應欽再次調集大批國民黨軍隊重新進逼西安,壓迫東北軍、第十七路軍接受其“陝甘善后整理辦法”。從1937年1月初起,內戰陰雲再次籠罩陝甘上空。同時,東北軍和十七路軍中一些官兵對釋放蔣介石的做法迷惑不解,甚至個別重要將領也顧慮重重。

  在此情況下,中共中央一方面致電蔣介石、南京國民政府和全國各黨派團體,促蔣“履行諾言,撤兵釋張”﹔另一方面,由中共代表協助楊虎城做好應變准備。按照同東北軍、第十七路軍領導人商定的聯合作戰綱領,中共中央命令紅軍主力繼續南下。

  紅軍進駐渭北一帶后,中共中央十分關注時局形勢變化。1937年1月8日,毛澤東致電彭德懷、任弼時:“至三原后准備休息三天,情況許可再延至五天或七天,請規定工作日程,十五軍團在咸陽亦然……留二方面軍在渭北策應友軍在內線作戰,爾后內線之紅軍與友軍同外線之紅軍主力互相策應為戰略上之配合作戰。但目前爭取在三原、咸陽多休息幾天,不致和平被敵人破壞,一時不向東出動。”9日,毛澤東、張聞天在給周恩來的復電《關於力主和平保持西北目前局面》中寫道:“紅軍即在三原、咸陽集結待機不可輕動,商縣方面加派楊部一團固守,但十五軍團仍准備休息三天后開至商縣待機。”

  紅一方面軍的紅一軍團等主力部隊,在左權、聶榮臻的率領下於1月上旬抵達渭北的淳化、三原、耀縣地區,防御由渭水以北向西安進攻的中央軍﹔紅十五軍團經咸陽、藍田,於16日到商縣地區,同在陝南堅持斗爭的紅七十四師陳先瑞部會合,配合當地十七路軍一部,擔負抗擊由洛南方向進攻的中央軍第八縱隊李默庵部任務,保障渭南地區東北軍、十七路軍主力的翼側安全﹔由紅八十一師和陝北部分地方武裝新組建的紅軍第二十七軍進駐洛川,牽制位於蒲城、白水等地已經叛楊投蔣的馮欽哉部﹔紅軍追擊軍跟蹤監視胡宗南部,進至天水東北地區,配合東北軍王以哲部作戰。

  紅二方面軍在總指揮賀龍的率領下,於1937年1月4日奉命南下,向淳化地區集結,防御進逼西安的國民黨中央軍。9日,到達三原以西的雲陽鎮駐扎。27日,奉命開往富平,進駐在庄裡、華朱、肖華一帶,總指揮部設在華朱村。2月6日,總指揮部向北移駐同官縣陳爐鎮,二軍團的四師、六師移駐薛鎮、底店,六軍團由庄裡鎮移駐曹村一帶。4月17日,總指揮部又由陳爐鎮移駐富平庄裡鎮,四師、六師也向西移駐到覓子及覓子東南一帶,六軍團從曹村移駐流曲鎮、到賢鎮一帶。

  紅四方面軍第四軍軍長陳再道、政委王宏坤和第三十一軍軍長蕭克、政委周純全奉命率部南下,於1936年12月16日由鹽池地區出發,22日抵慶陽,繼續經赤城鎮,於1937年1月4日到達紅軍南下進駐渭北的涇陽、三原一帶。

  紅軍在三原開展統戰工作

  紅軍進駐三原縣城后,彭德懷與任弼時等親往三原縣渭北警備司令部做警備司令趙壽山的工作。趙壽山在彭德懷、任弼時的啟發引導下,認識了釋放蔣介石的必要性,解除了疑慮,完全擁護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政策,維護了“三位一體”的共同聯盟。

  1937年1月11日,趙壽山等人在三原舉行了紅軍、十七路軍、三原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約1000人的盛大聯歡會。彭德懷、任弼時、陸定一、楊尚昆、丁玲、王炳南等出席大會。彭德懷針對當時國內外形勢、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意義及中國共產黨的政策,發表重要演講,趙壽山等人也先后講話。與會官兵士氣高昂,高唱抗日救亡歌曲,丁玲帶領的文工隊還演出了《豐收舞》《丁零舞》和《秧歌舞》等文藝節目。此后,紅軍同趙壽山部的接觸、交往更加頻繁,彼此關系十分密切。十七路軍與紅軍相互學習、相互了解,增進了友誼。十七路軍還協助紅軍在渭北各縣購得大量糧食,並籌派150多輛馬車將糧食運往陝北,在槍支彈藥及其他軍用物資方面也給陝北很大支援,並贈送銀元30萬元。

  1月13日,陝西省學聯、三原民運會等在三原縣城內東關大操場召開歡迎紅軍大會,歡迎彭德懷率領紅軍到三原。大會由三原民運會主任委員張子敬主持,女中教務主任徐振化致歡迎詞,彭德懷、丁玲在大會上向大家講了中國革命形勢,講了張學良、楊虎城兩位將軍的《八項主張》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博得群眾陣陣掌聲。

  一個星期后,三原民運會組織發動張卓儒、賈懷庚、馬宏山及三原商會會長等20余人,組成慰問團慰問紅軍。慰問團攜帶糕點等慰問品,到安吳堡慰問彭德懷率領的部隊。彭德懷十分熱情地接待了慰問團,並給慰問團的同志講了當前革命形勢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重要意義,還詢問了三原縣城學校設置及教育情況,希望慰問團的來賓今后更加努力辦好教育,培養青少年多學知識,具備愛國進步的思想,為國家多做貢獻。

  隨后,慰問團到雲陽鎮慰問賀龍率領的部隊。紅軍指戰員精神煥發,態度和藹可親,鼓勵慰問團的來賓一定要做好工作,為抗日救國做出貢獻。紅軍還給慰問團講述了賀龍兩把菜刀劈開芭茅溪鹽局,拉起一支農民武裝鬧革命,以及和周恩來、朱德等同志一起領導南昌起義的往事。

  之后,慰問團又到斗口村慰問了蕭克率領的部隊。慰問團先后走訪了20多個村庄,並和很多紅軍指戰員進行攀談,他們看到當地紅軍處處嚴守革命紀律,保護工農利益,和當地老百姓和睦相處后不勝感慨,連連稱贊紅軍是老百姓親如一家的“全新隊伍”。

  宣傳抗日政策,積極擴紅

  紅軍駐防渭北地區的涇陽、三原一帶,嚴格執行革命紀律,與當地群眾公平交易,秋毫無犯。紅軍開辦了諸多報刊門市部,公開銷售《解放日報》《新華日報》等報刊和進步書籍,紅軍在三原縣城南關東巷子設書報發行處,將大量宣傳抗日統一戰線和馬列主義的小冊子等進步書刊贈發給三原人民群眾。

  紅軍文藝宣傳隊經常到中小學等處演出,對青少年進行抗日宣傳教育,積極宣傳中共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並幫助地方建立黨的基層組織和群眾組織,促進了抗日救國運動的發展。

  渭北地區的群眾基礎好,思想覺悟高。紅軍主力集結三原、涇陽等地后,推進了渭北根據地抗日宣傳救亡運動的蓬勃開展。紅軍進駐渭北期間,在黨組織的領導下,渭北各縣積極開展了“擴紅”活動,廣大青年和學生踴躍報名參加紅軍。臨潼抗日義勇軍的100多名青年集體參加紅軍﹔高陵先后組織近百名青年參加了紅軍﹔三原組織武字區、心字區、肅字區等地的600多名青年參加了紅軍﹔富平的淡村、底店、薛鎮等有500多人參加紅軍。同時,耀縣、涇陽、淳化等縣都積極組織動員廣大青年參加紅軍。

  (作者系陝西師范大學教授)

(責編:曹淼、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