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推動馬克思主義不斷發展

——重溫習近平同志“論《〈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的時代意義”

張素峰

2018年06月20日08:17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推動馬克思主義不斷發展

  早在1997年,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福建論壇》雜志上發表重要文章“論《〈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的時代意義”(以下簡稱《論時代意義》)。今年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重溫《論時代意義》這篇重要文獻,深感其中所闡發的基本觀點至今仍然閃耀著真理的光輝,對於我們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和方法論意義。
  《論時代意義》高度評價《〈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所闡述的深刻內涵
  馬克思的鴻篇巨著《政治經濟學批判》出版於1859年1月。在為《政治經濟學批判》撰寫的序言中,馬克思較為全面地描繪了自己研究政治經濟學的探索歷程,系統地總結概述了他和恩格斯共同創立的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為我們提供了研讀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鑰匙”,具有獨特的科學價值和巨大的理論意義。
  習近平同志在《論時代意義》這篇文獻中對馬克思的歷史功勛作了高度的贊美,對《〈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給予了高度評價。他寫道:“馬克思對自己研究政治經濟學的‘總的成果’——被政治經濟學理論所証明和揭示的歷史唯物主義原理,進行了高度概括,並第一次將那些與科學論証的血肉軀體有機結合起來的原理‘骨骼’,以近乎於醫學人類教學模型的簡明直觀形式,展示在無產階級和整個社會的面前。”
  《論時代意義》把《〈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闡發的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概括為6個方面,即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的主體性、客觀性原理﹔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因的原理﹔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社會經濟基礎的原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原理﹔生產關系消亡與產生條件的原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終將為社會主義生產關系所取代的原理。這些基本原理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對我們當前正在進行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系統闡述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思想,即關於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思想﹔關於堅守人民立場的思想﹔關於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思想﹔關於人民民主的思想﹔關於文化建設的思想﹔關於社會建設的思想﹔關於人與自然關系的思想﹔關於世界歷史的思想﹔關於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的思想。他強調,馬克思的思想理論源於那個時代又超越了那個時代,既是那個時代精神的精華又是整個人類精神的精華。馬克思主義創造性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第一次創立了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指引著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動,始終站在時代前沿。在這裡,習近平總書記以巨大的理論勇氣和磅礡氣勢,以9個“就要”,向全黨發出了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的號召,並向全世界宣誓,中國共產黨人是馬克思主義的“忠誠信奉者、堅定實踐者”,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永遠的指導思想。

    《論時代意義》以改革開放的新實踐新理念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

  《論時代意義》不僅高度概括和闡發了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的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同時,還充分結合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實踐,提出了很多創新性的重要觀點,從而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特別是《〈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所揭示的一些基本原理的創新和發展。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關於在社會主義社會中,新的生產關系雖然解除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的束縛,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空間,但生產關系中還包含有經濟管理制度、經濟運行機制等內容,這就決定了社會主義生產關系不可能一經建立就可以無限度適應生產力發展需要的思想。《論時代意義》認為,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基本規律,要求社會主義在整個發展過程中,必須緊緊圍繞有利於促進生產力發展這個中心。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應該把發展社會生產力,放在解決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矛盾的主導性位置,首先要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而后還要伴隨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對生產關系中與生產力發展不相適應的因素進行改革和創新。要大力發展生產力,必須充分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大力提高科學技術和勞動資料的水平,不斷開發和拓展資源、產品等勞動對象,才能使社會生產力得到極大發展。在這篇文獻中,習近平同志提出,社會主義生產關系既包含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基本制度,也包括經濟管理體制和經濟運行機制等方面的內容,在所有制不變革的情況下,經濟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同樣對生產力的發展具有制約作用。因此,需要不斷改革僵化落后的經濟體制,以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同時,還要根據生產力發展的階段性要求,不斷創造出與之相適應的生產關系的具體形式。這些重要論述,豐富和擴大了生產關系的內涵和外延,對破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困惑和實踐難題提供了理論指導。
  第二,關於除了階級斗爭和生產力革命之外,還有經濟體制、政治體制的改革和文藝、文化、思想的革命,也都屬於社會革命范疇的思想。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所論述的由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矛盾所引起的社會革命,主要是指社會形態的改變,即一種社會基本制度取代另一種社會基本制度。在《論時代意義》這篇文獻中,習近平同志通過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踐的深入觀察和思考,對社會革命的內涵有了新的更為深刻的認識,使社會革命的內涵不再局限於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階級斗爭,而是包含各種社會重大變革諸如產業革命、科技革命、思想革命、文化和文藝革命等多方面的內容,從而賦予社會革命以新的含義。2018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和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上進一步指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成果,也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繼續,必須一以貫之進行下去。
  第三,關於社會主義生產關系一旦出現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自身也有一個不斷改革和發展的過程的思想。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提出了著名的“兩個絕不會”的思想,即“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裡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論時代意義》從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實踐出發,明確提出新的生產關系在社會生產力未發展到一定水平時是可以出現的,而且這種新的生產關系一經建立,並不是僵化不變的,自身也有一個不斷改革和發展的過程。這種理論上的突破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生產關系消亡與產生條件的原理。
  第四,關於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存在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從內部影響對方的互相貫通的思想。《論時代意義》這篇文獻認為,過去對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辯証關系的認識主要集中在互相依存、作用、促進等方面,但對兩者的貫通關系認識不足。從生產關系方面來看,所有制的構成中並不僅僅是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在一定的社會形態中,勞動力、勞動資料等生產力因素也都要受到一定的所有制形式的佔有和支配,這就涉及生產力的所有制問題。從生產力方面來看,作為第一生產力的科學技術中,自然包括研究、協調人與人的社會生產關系的領導和管理科學,從這一意義上講,生產關系的科學化也是生產力的組成部分。因此,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辯証關系,不僅體現在二者的外部,也發生在雙方的內部。這就要求我們既要始終堅持把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作為社會主義的首要任務來抓,又要著力抓好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完善,還要善於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內部去影響、促進雙方的共同發展,從而使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持續、快速、協調發展。
  第五,關於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體制都是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不同構成要素的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証明,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反映了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本質屬性﹔市場經濟體制則不具有階級屬性,只是經濟管理手段。《論時代意義》這篇文獻則更加明確地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體制有機結合的新型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要正確把握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建設、發展市場經濟的關系,既不能把市場經濟視為洪水猛獸,也不能放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去單純發展市場經濟,而是要揚長避短,將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優越性與市場經濟體制的優越性有機結合,發揮合力。在今年4月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堅決破除制約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體制機制弊端。當前勢如破竹的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正是這種堅強意志的集中體現。
  第六,關於轉變經濟管理體制與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之間是承前啟后、互相促進的辯証關系的思想。轉變經濟體制是要改革與生產力發展不相適應的生產關系,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則是要轉變生產力的發展方式,二者實質上反映了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辯証關系。轉變經濟管理體制能夠為提高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清除制度和運行機制上的障礙,而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的提高,又能夠為轉變經濟管理體制提供良好的物質條件和內部環境,從而使新舊體制的轉換進一步加快。《論時代意義》這篇文獻早在20年前就提出需要全面深刻理解兩方面相輔相成的辯証關系,在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同時,不斷提高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相互推動、全面發展。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一宏大背景出發,根據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和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基本定位,提出了我國經濟發展已經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判斷,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
  第七,關於把精神文明建設擺到與物質文明建設同等重要位置的思想。習近平同志在《論時代意義》中指出,精神文明建設和物質文明建設之間是互為條件、互相促進的辯証統一關系。不能把精神文明建設“虛化”甚至與物質文明建設對立起來,而應把精神文明建設擺到與物質文明建設同等重要的位置,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之中,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實現的統一目標,使兩個文明建設“兩翼齊飛”“雙輪共轉”,共同推動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習近平總書記2015年在會見第四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代表時進一步豐富了這一思想。他指出,要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以辯証的、全面的、平衡的觀點正確處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關系,把精神文明建設貫穿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全過程、滲透社會生活各方面。他特別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物質財富要極大豐富,精神財富也要極大豐富。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特別強調,當代中國的偉大社會變革,不是簡單延續我國歷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論時代意義》這篇重要文獻中闡發的理論創新和實踐突破,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

  《論時代意義》是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典范
  恩格斯說過,我們的理論“是一種歷史的產物,它在不同的時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時具有完全不同的內容”。一部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就是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們的后繼者們不斷根據時代、實踐、認識發展而向前發展的歷史,是不斷吸收人類歷史上一切優秀思想文化成果豐富自己的歷史。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立足新時代的歷史方位,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及在新時代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時代課題,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立時代潮頭、發思想之先聲,用鮮活豐富的當代中國實踐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發展,構成了新時代系統性、典范性、原創性的理論成果,豐富發展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科學構建了馬克思主義的最新理論形態,為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作出了重大貢獻。
  從《論時代意義》這篇文獻中可以看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軌跡有很強的歷史縱深感,是一脈相承、一以貫之的,反映了習近平總書記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篤信和堅持。例如,他在闡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時就反復強調,“我們講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強調供給又關注需求,既突出發展社會生產力又注重完善生產關系,既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既著眼當前又立足長遠”。這一辯証思維方式,我們可以從《論時代意義》這篇文獻中找到理論邏輯。
  習近平總書記一貫高度重視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高度重視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創新發展,要求全黨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基礎上,提煉和總結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實踐的規律性成果。《論時代意義》這篇文獻體現出他博大豐厚的理論深度和一往無前的創新膽識,也為我們樹立了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光輝典范。
  (作者系中央黨校培訓部主任)

(責編:曹淼、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