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上海市黃浦區人民檢察院所在地是當年法租界的警務處和中央巡捕房,這裡見証了中國共產黨誕生之時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百年老樓裡的黨史印跡

2018年07月02日10:19    來源:法制日報

原標題:百年老樓裡的黨史印跡

圖為原法租界會審公廨,現在為上海市黃浦區人民檢察院辦公用樓。 (資料圖片)

圖為原法租界中央巡捕房拘留所,修繕之后,黃浦區人民檢察院特別保留了三間牢房的原貌。 (資料圖片)

6月下旬的這一天,天下著雨,《法制日報》記者應約走進位於上海市建國中路22號的一棟老樓。這棟樓已有百年歷史,百年前,它是法租界的警務處和中央巡捕房﹔百年后,它已成為上海市黃浦區人民檢察院的辦公樓。盡管幾經修繕翻新,但歷史的余味依然縈繞在空氣之中。

見証中國共產黨誕生

跟隨引導人的步伐,記者走進大樓南部的底層,這裡珍藏著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這裡曾有兩個人,親歷並見証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但這兩人卻是一正一反,一個是陳獨秀,另一個叫程子卿。”引導人介紹道。

眾所周知,中共一大會議,時跨七、八兩月,地跨上海、嘉興兩地,之所以出現如此具有戲劇性、歷史性的一幕,正是因為這個叫程子卿的人。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在望志路106號李公館召開。會議進行中,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准備發表講話。而就在這時,虛掩著的后門忽然閃進一張陌生的臉,一個穿著灰色竹布長褂的中年男子,神情鬼祟,東張西望。此人正是程子卿,法租界中央巡捕房的一名暗探。

沒過多久,那個穿灰色長褂的不速之客帶著法租界巡捕闖進了李公館,開始了搜查……

程子卿的闖入,攪亂了中共一大的會議計劃,據陳公博后來回憶,他和李漢俊二人雖順利打發走了巡捕,但他足足抽完了一整盒48支香煙,可見當時情況之危急,其神情之緊張。

“程子卿這個反面人物,干擾了中共一大,讓會議出現了意外的波折,但現在回頭去看,這段歷史更令人回味。”引導人向記者感嘆道。

大樓南部底層原為法租界中央巡捕房拘留所,現在被陳列成黨史展廳,記者在這裡見到了程子卿的照片,此人並無特別之處,但就是因為見証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雖然作為反面人物,但卻以一種獨特的方式被后人記住。

陳獨秀,這位中國共產黨最重要的創始人,他的照片就在程子卿照片的斜對面。引導人告訴記者,陳獨秀一生四次被捕,每次被捕都是轟動事件,第一次是在北京被捕,而后三次都是在上海租界被捕。他說,陳獨秀被巡捕房抓了以后,就曾被關押在這裡。

修繕之后,黃浦區檢察院特別保留了三間牢房的原貌,鐵門以內,不過幾平米,當時卻要關押6個人,如此艱難的環境卻阻擋不了革命斗士的愛國熱情,正是有了這樣一群人,中國共產黨才得以發展壯大,中國的革命才能從勝利走向勝利。

體現中國法治變遷

解放前,這棟大樓和上海灘一起,風雨飄搖,歷經烽火﹔解放后也是幾易其主,樓前門牌一換再換。

記者查閱相關資料后發現,這裡曾經是原法租界會審公廨與警務處舊址,后又相繼成為第二特區地方法院、汪偽地方法院、蘆家灣警局的辦公地點。

解放后,最高人民法院華東分院、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黃浦區人民法院、黃浦區公安分局也先后在這裡辦公。

但我們不難發現,這棟百年老樓不論在解放前還是解放后,雖幾易其主,但其功能一直與“法”有關。它已然是新舊中國百年法治變遷的見証者。

2011年至2014年,經過三年的修繕,這棟老樓和它所在的院子有了嶄新的面貌,黃浦區人民檢察院便成了它的“新主人”。

據了解,除了改造主樓,黃浦區檢察院還將旁邊的2號樓也進行了修復。“現在我們的大會議室,就是當時著名的‘遠東第一大法庭’,曾經目睹了殖民時期領事裁判權和涉外法權的淪喪。解放后,也見証了很多司法制度的變遷……”引導人自豪地說。

“‘強化法律監督,維護公平正義’一直是我們堅定不移的工作目標。”黃浦區檢察院副檢察長劉晶告訴記者,“這些年來,我院一直立足區位特點,嚴厲打擊暴力、黑惡勢力,以及涉眾型和多發性侵財類等犯罪。同時為更好地服務黃浦區金融集聚帶建設,還率先成立了金融犯罪案件檢察科。”

目前,黃浦區檢察院已擁有“俞國花工作室”、金融白皮書、工程監理專戶管理職務犯罪預防、食品安全綜合治理等工作品牌。並且先后多次被評為“全國模范檢察院”“全國先進檢察院”等稱號。同時涌現了一批“全國模范檢察干部”“人民滿意的檢察干警”“全國禁毒先進個人”以及上海市“十佳檢察官”“優秀公訴人”“優秀偵查員”“優秀辦案能手”等先進個人。

“百年來,這棟老樓一直靜悄悄地矗立在這裡,但隨著時代變遷,它似乎已經被賦予生命。我們在這裡辦公,倍感責任重大,不敢有絲毫懈怠,因為我們不能辜負這段歷史所賦予我們的時代警示,也不能辜負人民交給我們的諄諄重托,更不能辜負這個最偉大的時代所給予我們的機遇和挑戰。”劉晶說。

革命火炬代代相傳

回望1921年的那個夏天,中國共產黨已走過97年的歷程,中華民族即將迎來偉大復興的第一個100年。這一百年中,共產主義的革命火炬,得以代代相傳。

“新事物的產生總是會遭受磨難。”劉晶感慨道。“不論是夜闖李公館的程子卿也好,或是千千萬萬拋頭顱洒熱血,為革命事業奉獻生命的共產黨人和愛國志士也罷,他們用歷史和現實很好地詮釋了時代發展的必然性,任何人、任何反動勢力都無法阻止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發展,也改變不了中國革命必然勝利的趨勢。”

解放后,無論是先后在此處辦公的最高人民法院華東分院、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黃浦區人民法院、黃浦區公安分局,還是現如今入駐於此的黃浦區人民檢察院,他們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參與城市人文遺產的保護,讓這棟老樓不斷綻放勃然生機。這就像共產主義的精神傳承,在中華大地上生生不息。

“它畢竟是見証中國革命勝利和法治變遷的百年老樓,我們的入駐,本身也是在對歷史尊重的同時,不斷探索創新,賦予其全新的面貌和內涵。”劉晶告訴記者。

修繕改建后的大樓,既被賦予了信息化時代的全新辦案功能,又保留了老建筑古朴、庄重、典雅的歷史風貌。

跟隨引導人的腳步,記者走出老樓,雨中的庭院更顯寂靜,一草一木,生命繁衍不息。又是一年建黨日,在這偉大的時刻,讓我們記住這棟百年老樓,記住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勇敢地挑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鈞重擔,在新時代邁向新勝利。(記者 余東明 實習生 張若琂)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