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高自立:正氣傳家的楷模

2018年07月06日11:09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原標題:高自立:正氣傳家的楷模

  高自立像

  在江西省萍鄉市安源區青山鎮源頭村,有這麼一位革命先烈,上世紀20年代參加革命,經歷過安源工運、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在全國解放后,身居要職的他因病撒手人寰,彌留之際沒向組織提任何要求,卻讓1938年費盡千辛萬苦從萍鄉來到延安參加革命的結發之妻楊競成回鄉當農民……

  他就是高自立,一名紅色革命的將領、一名廉潔奉公的黨員、一名正氣傳家的楷模。

  高自立(1900-1950),1926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紅三軍政委、紅五軍團十五軍政委兼軍長、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工農監察委員會委員、陝甘寧邊區政府副主席、中共七大代表。

  年少時期的高自立聰明好學,精明能干,在安源從事工人運動,是工人運動的骨干分子,憑借雙手同時打算盤且又快又准的本事,在安源路礦工人消費合作社裡名聲大噪,隨后到縣總工會和消費合作總社管總賬,並兼任公有財產保管委員會委員。

  在漫長的革命生涯中,高自立始終保持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和高昂的革命斗志,從1927年參加湘贛邊界的秋收起義、跟隨毛澤東上井岡山和率部參加中央蘇區一至四次反“圍剿”,到后來參加紅軍長征轉戰延安,他為黨和人民建立了不朽功勛。

  高自立一生克己奉公,崇尚勤儉,作風清廉。他一件衣服穿了十幾年,打滿補丁照樣穿。他在長期的戰斗中尤其在井岡山反“圍剿”戰斗中多次負傷,又長期缺乏營養,致使身體非常虛弱,盡管如此,他即使有點錢也舍不得花,省吃儉用,積攢下來捐給黨組織支援革命事業。他妻子見他總是一心為公,從不為個人考慮,禁不住問他:“你不留點錢,不怕老了沒錢用嗎?”

  高自立回答:“等到解放那一天,人人都有飯吃,你還操這個心呀!”

  高自立以身作則,同時也嚴格要求下屬廉潔自律。他疾惡如仇,一旦發現有貪腐行為,決不留情。

  1933年12月,中央工農檢查部在瑞金縣財政部的9至11月經費收支決算報告中,發現了貪污浪費現象。時任中央工農檢查部副部長高自立,親自帶隊到瑞金縣檢查,發現財政部部長藍文勛和會計科科長唐仁達有重大貪污浪費嫌疑,立即對相關人員貪腐問題進行調查,最終查處瑞金縣財政部虛報開支、侵吞公債公物、亂開項目等貪污腐敗現象,合計貪污2800余元現洋。不久,臨時最高法庭判決唐仁達死刑,執行槍決﹔藍文勛監禁10年,沒收一切財產。

  高自立認為貪污腐敗問題既要治標更要治本。根據瑞金縣財政部暴露的問題,他又組織人員順藤摸瓜,對瑞金縣蘇維埃政府的開支情況進行了全面檢查,結果發現了嚴重的貪污浪費現象:瑞金縣蘇維埃政府僅1933年10月就超預算達858元現洋。以瑞金縣蘇維埃政府1933年9月至11月的賬目為例:白芷是中央蘇區的土特產,價格十分低廉。可是該縣蘇維埃在9月已經開支236元的情況下,接下來兩個月又用去200多元。更糟糕的是,瑞金縣發生這樣嚴重的貪污腐化現象,縣蘇維埃主席團卻全然不知,可見其官僚主義作風之嚴重到了何種程度。中央人民革命委員會對縣蘇維埃政府主席楊世珠給予了警告處分。

  此后,高自立建議中央工農檢查部把反貪污浪費斗爭深入到各級政府及群眾中去。在壬田查出了六七件貪污案。中央工農檢查部指出:“上列這些貪污案件,都是在最近這一斗爭中清查出來的,我們要最堅決肅清這些混蛋,來鞏固蘇維埃政權。”依照臨時中央政府頒布的《關於懲治貪污浪費行為》的訓令,相關涉案人員均受到應有的懲罰。整個事件在當時的中央蘇區產生了巨大震動,極大地提高了革命隊伍中干部戰士拒腐防變的警惕性和廉潔自律的自覺性。

  高自立認為,一名共產黨員,既要管好自己,做到廉潔為民,又要管好親屬,做到正氣傳家。他經常教育親屬及家人,生活上要自力更生,不給組織添麻煩。

  1949年8月和11月,高自立先后兩次寫信對老家患有嚴重殘疾的女兒說:

  “馥英女兒,二十多年沒有寫信給你,也無法照顧你的生活,原因是環境不好,寫信給你,反怕害了你,寄錢又怕被國民黨沒收。現在我縣(注:家鄉原萍鄉縣)解放了,故可通信。本來父親可調江西省工作,不料得病,故沒實現。現在國外治療,病況好了許多。如有機會,我可能回老家一趟,或者要你母親回家接你來我處……”

  “吾兒現已年過二十,不知已婚否?如未結婚,暫時可不結婚,我擬送你入學,求得一項專門技能,以便能在生活上自立……”

  高馥英雖未曾與生父謀面,但在父親書信中汲取到強大力量,始終牢記父親叮囑,自強自立地生活。1983年8月,她在彌留之際,囑咐兒子高躍萍將這兩封家書及父親生前用過的指南針、放大鏡、鋼筆等遺物捐獻給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當時紀念館曾提出給報酬,被她拒絕。她說,父親窮盡家中的一切支持、參加革命,兒女們不可能拿父親的遺物去換錢,否則就對不起為黨為國盡忠的父親。

  高自立的家風就是廉潔自律,一心為公。這個良好家風深深地影響著一代又一代高家人。他們自強自立,從來不利用高自立的影響謀利,即使在艱難困苦的情況下也從未向組織伸手提要求。

  高自立的妻子楊競成在丈夫因病離世后,聽從丈夫生前囑咐,堅決謝絕組織提供幫助,執意回到萍鄉農村,做一個普通農民。上世紀50年代初,江西省省長邵式平專程從南昌到萍鄉看望楊競成,並再三勸說楊競成舉家搬遷到省城,但都被楊競成婉言謝絕。楊競成一直帶著行動不便的女兒高馥英在農村生活,后來,高馥英生育了兩男一女,也用行動堅守著先輩高自立的自強自立精神。

  高馥英的大兒子高建萍是高自立孫輩中唯一一個跳出“農門”的。1969年不到18歲的高建萍參軍了,在部隊當了12年的兵,多次立功。1982年從部隊副連職干部轉業,被安排到市中級人民法院工作,其愛人是市屬企業下崗工人。無論是作為一名軍人還是一名法官,高建萍從不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從沒想過要憑借爺爺的身份“沾光”,革命家庭給予他的榮譽感促使他努力學習發奮工作,“不能給爺爺抹黑”。在部隊,他是一名優秀的戰士,多次立功﹔在地方,他勤懇敬業,刻苦鑽研,從書記員做起,成長為一名優秀的高級法官。高建萍為自己的獨生子取名“高潔”,希望兒子有高潔的品格。

  高馥英的二兒子高躍萍年過花甲,患有腎病,已動過2次手術,無法下地干重農活,且因治病背負6萬余元債務。其獨子高兆群外出務工時左手不慎被機器絞傷,落下了單手殘疾。然而,多年來他全家從未向鎮裡反映他家困難狀況,更未提出任何救助要求。夫婦倆常說:“我們雖過得艱辛,但始終牢記自己是革命的后代,精神永遠不能倒,即便當農民,也應像爺爺那樣,從容面對生活中的任何困難。”

  高躍萍的妻子曾繼華,村裡人說起她都贊不絕口。2006年源頭村黨總支成立廣場社區黨支部,曾繼華全票當選黨支部書記,多次被評為鎮、村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還被選為鎮黨代表。丈夫高躍萍身體不好,左腎衰竭,右腎結石,先后兩次動大手術,全家的重擔就落在曾繼華身上。她每天早晨五點不到就起床,騎車帶著自家種的蔬菜到菜市場去銷售,從年頭到年尾,風雨無阻。她隻想通過自己的勞動走出生活的困境。

  上世紀80年代中期,高躍萍和曾繼華將祖母楊競成解放初期建的木房改建成水泥樓房,但完好保存了那兩扇寫有“發揚革命傳統,爭取更大光榮”楹聯的木門,並將其重新安裝在新居,意在提示后人要永遠傳承祖父高自立創立的良好家風,更好地服務社會。(黃衛東)

(責編:皮博、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