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劉少奇與初心使命

王玉強

2018年07月11日08:15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劉少奇與初心使命

  1898年11月24日,劉少奇出生在湖南寧鄉花明樓炭子沖的一戶農家。他的一生,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一生。
  “我們那時感覺到了亡國滅種的危險,但又不曉得朝哪裡跑,這一下就有辦法了。”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近代中國,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在內憂外患、戰亂頻仍、民不聊生的黑暗深淵中苦苦掙扎。劉少奇和同時代的很多青年一樣,急切地尋找改變現狀的辦法,經歷了異乎尋常的曲折。
  投筆從戎一度是劉少奇想到的救國救民之法。1916年夏,劉少奇進入長沙的駐省寧鄉中學讀書。受軍事救國思想的影響,這年秋天,他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長沙陸軍講武堂。1917年10月,講武堂在軍閥混戰中毀於兵燹,不得不解散。從軍救國的路,走不通了。
  1919年初,劉少奇進入長沙私立育才中學復習功課,准備考大學。5月,五四運動爆發。消息傳到湖南,劉少奇急匆匆趕往北京,報考了北京大學等幾所學校,均獲錄取。由於無力承擔學費等原因,隻能放棄。上大學的路,也走不通了。
  在北京街頭踟躕的劉少奇,又輾轉考入不收學費的保定育德中學留法預備班。在這裡,他開始接觸《新青年》等進步書刊,了解到俄國十月革命等情況,1920年6月畢業。由於沒有籌到赴法的費用,赴法勤工儉學的願望,也化為了泡影。
  在四處碰壁中,劉少奇接觸到各種新思想。在思想大潮的激蕩中,劉少奇經受了思想的洗禮。對劉少奇觸動最大的是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被他視為“最大的事情”。他回憶說:“這個革命把全世界想要革命但又沒有找到出路的人都驚醒了。特別是在中國,我們那時感覺到了亡國滅種的危險,但又不曉得朝哪裡跑,這一下就有辦法了。”
  “我們在當時接受馬克思主義並不是隨便接受的”,而是“認為它確實是真理、確能救中國,才確定接受的”。
  蘇俄,是那時中國青年尋求救國救民出路的目的地之一。1920年10月,經長沙船山學校校長賀民范介紹,劉少奇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接著想辦法湊齊了路費,准備赴蘇俄學習。這年初冬,劉少奇和幾個湖南青年一起乘坐江輪,順江而下,進入上海外國語學社。
  上海外國語學社,是劉少奇確立人生信仰的重要一站。在這裡,他和任弼時、蕭勁光、羅亦農等人一起,學習俄文和馬列主義基本知識。這個時候,《共產黨宣言》的第一個中文全譯本剛剛出版。譯者陳望道常常來學校為學員們授課。除了參加社會活動、學習俄文以外,《共產黨宣言》等馬列主義經典著作,成為劉少奇手不釋卷的日常讀物。
  經歷五四運動后思想大潮的洗禮和上海外國語學社的初步學習,劉少奇完成了一次重要的思想轉變,辨明了方向,找到了出路。他回憶說:“我們在當時接受馬克思主義並不是隨便接受的,而是經過了研究、考慮,和無政府主義者辯論之后,認為它確實是真理,確能救中國,才確定接受的。”
  1921年春天,劉少奇同任弼時、蕭勁光等十幾人從上海啟程,歷時3個多月,跋涉7000多裡,於7月9日抵達莫斯科。不久,劉少奇進入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中國班,學習馬列主義理論、國際工人運動史、政治經濟學等課程。這年7月23日至8月初,在上海發生了一件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宣告中國共產黨成立。“經過一段時間的深思熟慮,最后決定參加共產黨,同時也准備獻身於黨的事業。人的命都不要了,其他就好說了。”
  在東方大學,劉少奇如飢似渴地學習馬列主義理論,確立了人生信仰。當時的蘇俄,處於嚴重的經濟困難時期。學員每人每天也隻有一磅半黑面包,常常感到飢寒交迫。緊張忙碌的學習,困苦交加的生活,思想上的碰撞沖突,有一些人承受不了,當了逃兵。但是,劉少奇卻始終信念堅定。他回憶說:“我們當中有部分人對社會主義的信心發生了動搖,但是我們另一部分人對社會主義的信心卻因此而更加堅定了。”
  1921年冬,中國共產黨開始在東方大學發展組織。此前,劉少奇就聽說了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消息,便四處打聽怎樣加入共產黨,怎樣做一個共產黨員。他向中國班的政治教導員請教入黨手續,討論有關共產黨的問題,和平時熟悉的幾個同學討論最多的也是入黨問題。同時,劉少奇把《共產黨宣言》看了又看。他回憶說:“從這本書中,我了解共產黨是干什麼的,是怎樣的一個黨,我准不准備獻身於這個黨所從事的事業,經過一段時間的深思熟慮,最后決定參加共產黨,同時也准備獻身於黨的事業。人的命都不要了,其他就好說了。”
  在東方大學中國班學員中,劉少奇和羅亦農、彭述之、卜士奇等人第一批由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團員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他的入黨介紹人是羅亦農和袁達時。中國班的黨員和團員組成了中國共產黨在莫斯科的第一個黨組織——中共旅莫支部。劉少奇擔任支部委員。1922年初,他在團員調查表中寫道:“資本主義已不能統治全世界了,社會主義的社會組織必將由人類的努力開始實現,我們處在這時代的人,應把無窮的希望,促進這段歷史。”
  成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是劉少奇人生的重大轉折點。一旦確立了信仰,他就再也沒有動搖過。他回憶說:“當時我們學得不多,倒是我自己的革命人生觀開始確定了。懂得組織上的一些東西,講紀律、分配工作不講價錢、互相批評、一切服從黨,這些東西在我腦子裡種得很深。”
  “我們黨從最初起,就是為了服務於人民而建立的,我們一切黨員的一切犧牲、努力和斗爭,都是為了人民群眾的福利和解放,而不是為了別的。”
在近半個世紀的革命生涯中,劉少奇把全部智慧和精力,毫無保留地投入到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事業中去。無論在大革命時期的工運大潮、白區斗爭的險象環生中,還是在全民族抗戰的烽火硝煙、解放戰爭的勝利進軍中,都有他披荊斬棘、勇挑重擔、一往無前的身影。無論參與新中國的重大決策、不懈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還是大政方針的制定實施、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無不傾注著他的心血和智慧。
  劉少奇一生以人民勤務員自勉,以讓人民盡快過上“富裕和有文化的生活”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他說:“一個好黨員、一個好領導者的重要標志,在於他熟悉人民的生活狀況和勞動狀況,關心人民的痛痒,懂得人民的心。”他夙興夜寐,就是為了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群眾的安危冷暖時常牽挂在心,百姓的日常生活當作頭等大事。他惦記著東北林區的工人,要求有關部門供應膠鞋、白酒等保暖物資。他惦記著唐山煤礦井下的工人,關切地詢問井下供氧量怎麼樣﹔得知井下用機械運煤、安裝了送風設備時,他很高興,說以前用驢子運煤要佔用氧氣,影響井下工人用氧安全。農民當面向他反映看不上電影,他記在心裡,沒多久,就把外國友人贈送的一台放映機,轉送給河北撫寧的農民。在經濟困難的日子裡,他與群眾一塊苦、一起干。他回家鄉調研44天,吃住在老屋甚至豬場,鋪禾草睡門板﹔他從老屋門前尚有的半塘水,知道旱情並不嚴重,主要是工作有錯誤,這讓他夜不能寐,內疚不已。當著父老鄉親的面,他脫帽彎腰,低下花白的頭,鞠躬致歉,說:“我將近40年沒有回家鄉了,很想回來看看。回來了,看到鄉親們的生活很苦。我們工作做得不好,對你們不起。”他堅決不讓辦舊居紀念館,決定把老屋分給農民住,說:“在這裡至少可以住上10年、20年,等有了比這個更好的房子,願意搬再搬。”
  劉少奇曾經說:“我們黨從最初起,就是為了服務於人民而建立的,我們一切黨員的一切犧牲、努力和斗爭,都是為了人民群眾的福利和解放,而不是為了別的。這就是我們共產黨人最大的光榮和最值得驕傲的地方。”這是劉少奇革命一生的真實寫照。在戰爭年代,母親跪著苦勸被捕釋放后的劉少奇,不要再干這不要命的事情,他趕忙跪下請求母親原諒自己不能從命,離開家鄉再次踏上革命征途,從此母子倆再未謀面。他一生都在踐行“共產主義事業是我們的終身事業”的誓言,直到生命的最后歲月,依然堅守著初心:“一個革命者,生為革命,死也永遠為共產主義事業,一心不變。”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劉少奇以一生矢志不渝的堅守和奮斗,詮釋了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真諦。(作者系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研究員)

(責編:曹淼、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