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7月12日08:42 來源:天津日報
1961年,中共天津建黨紀念館建立,坐落在和平區長春道普愛裡21號,是1924年9月中國共產黨在天津的第一個領導機關──中共天津地方執行委員會的誕生地。后因歷史原因,遷至山西路98號,並更名為中共天津歷史紀念館。館內通過400多幅珍貴的歷史照片、圖表和真實的影像資料,集中展現了1919—2014年中國共產黨領導天津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奮斗歷程及取得的輝煌業績。
在這裡,記者了解到“五四運動”后,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報刊如雨后春筍般地出現。1920年3月,在李大釗的指導下,我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成立。起初這個組織還處於秘密狀態,直到1921年11月17日,才以何孟雄和鄧中夏、黃日葵等19人的名義發起,在《北京大學日刊》上刊登啟事,公開宣布成立。
在李大釗的指導和幫助下,1920年11月,何孟雄加入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和北京共產黨早期組織。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何孟雄成為全國最早的53名黨員之一。
據天津市委黨史研究室研究一處李俐介紹,1920年底至1921年初,天津社會主義青年團小組與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和北京共產黨早期組織的成員建立了密切聯系。何孟雄等人曾多次參加天津社會主義青年團小組的會議並發表講話,介紹全國各地社會主義青年團組織的工作情況。
中共“一大”閉幕不久,何孟雄和繆伯英在北京結婚,被譽為一對“英”“雄”夫婦。婚后,他們搬到北京景山西街中老胡同5號居住。何孟雄組織開展的革命活動,受到陳獨秀的重視,他們之間建立了密切的關系。1922年秋,陳獨秀來北京后,就住在何孟雄家裡,並在他家會見了劉仁靜、王俊。
中共“一大”以后,北京共產黨員發展到二十多人,1921年底正式成立了中共北京地方執行委員會,何孟雄被選為北京地委書記,兼任組織委員,黃日葵為宣傳委員。中共北京地委成立后,何孟雄首先將主要精力放在工人運動方面,他長期從事工人運動的重點地方是京綏鐵路,在此興辦工會,發動工人斗爭,維護工人合法權益。
1922年底,何孟雄在天津拍了一張照片。回到北京后,他在照片背面寫了這樣一段題記:“此像攝於津,正適伯英病。我自己投身勞動運(動)時期,為五路同盟,將他等的台拆散,建樹吾們的基本組織。孟雄自志於北京。一九二二年十二月十日。”短短幾句,表達出他獻身工人運動和為京漢、京奉、京綏、正太、津浦五路同盟而斗爭的堅強決心。
此后,何孟雄先后任中共唐山市委書記、武漢市委組織部長等職。大革命失敗后,曾任中共江蘇省委常委、軍事委員會書記、南京市委書記等職。其間,何孟雄曾三次上書中共中央批判“左傾”錯誤,遭到王明等人的排斥和打擊,但仍堅定革命信仰,誓為黨的事業奮斗終生。
中共六屆四中全會結束不久,由於叛徒告密,何孟雄不幸被捕,最終被押解到龍華淞滬警備司令部看守所。何孟雄雖身陷囹圄,仍心系革命事業。在獄中,他多次就中國革命的有關問題同難友進行討論和研究。
1931年2月7日,何孟雄、林育南等23名共產黨員,拖著沉重的鐵鐐,大義凜然地走向刑場,高呼著“中國共產黨萬歲”“中國革命勝利萬歲”的口號,英勇就義,時年33歲。
1945年,中共六屆七中全會通過的《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摘掉了王明等人強加給何孟雄等同志“右派”的帽子,對他們的事跡作出公正的評價。決議寫道,“林育南、李求實、何孟雄等二十幾個黨的重要干部,他們為黨和為人民做過很多有益的工作,同群眾有很好的聯系,並且接著不久就被敵人逮捕,在敵人面前堅貞不屈,慷慨就義……所有這些無產階級英雄氣概,乃是永遠值得我們紀念的。”(徐雪霏)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