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洪學智:兩膺上將、國之勛臣

董艷芳

2018年07月20日08:05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原標題:洪學智:兩膺上將、國之勛臣

  洪學智將軍像

  安徽省金寨縣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是人民軍隊的重要發源地,也是全國第二大將軍縣,養育了共和國59位開國將領,“兩授軍銜第一人”的洪學智將軍是其中的代表。

  洪學智,1913年2月出生於金寨縣雙河鎮小河口村(今河西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29年5月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近80載革命生涯,洪將軍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捍衛國家主權建立了不朽功勛,為祖國的繁榮和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六星上將”,“奇跡”人生

  “出生於雙河農家,從戎於商南起義,顯赫於南征北戰,揚威於抗美援朝,彪炳於現代后勤奠基,輝煌於改革開放創新。”這是洪學智將軍墓碑文的一部分,洪學智將軍一生“人到哪裡,軍功建到哪裡”。1940年11月,洪學智奉命率抗大總校華中干部大隊270余人奔赴蘇北抗日前線,興辦抗大五分校,一路突破敵人重重封鎖,於1941年4月到達江蘇鹽城新四軍軍部,全隊竟無一人減員,受到政治委員劉少奇、代軍長陳毅的高度贊揚,稱之為“奇跡”。1955年,42歲的洪學智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成為共和國55名上將之一。1988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新的軍銜制度,洪學智再次被授予上將軍銜,名列首批17位上將之首,是人民解放軍歷史上唯一兩次授予上將軍銜的高級將領,被稱為“六星上將”。此外,1957年、1980年洪學智將軍先后兩次擔任總后勤部部長。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洪學智領導志願軍后勤各部隊,創造了我軍后勤史上在極端艱難條件下確保戰場供應的“奇跡”,積累了現代化戰爭后勤保障工作的經驗。毛主席要求“研究朝鮮戰爭中后勤工作的狀況和經驗,以達到我軍后勤工作現代化和正規化的目的”。美軍戰場司令范佛裡特也感嘆“共產黨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頑強毅力,把物資送到前線,創造了驚人奇跡”。

  對黨忠誠,“不怕死的好連長”

  洪學智1928年參加農民武裝,1929年參加著名的商南起義,后編入紅一軍,從此他就把自己的一生無私奉獻給了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從當戰士起,他就不怕犧牲,英勇殺敵。他參加了創建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和第一、二、三、四次反“圍剿”斗爭,19歲就任重機槍連連長,每逢險惡斗爭,都沖鋒在前,被戰友譽為“不怕死的好連長”。在創建川陝革命根據地過程中,他發動群眾打土豪分田地、參軍參戰,在巴山蜀水留下美名,一直到解放后幾十年,在川北東江、建章河一帶仍傳頌著“紅軍有個洪主任”的故事。洪學智嚴格要求自己:作為一名紅軍戰士,要革命就要過“三關”,即生死關,要不怕死﹔艱苦關,要不怕吃苦﹔家鄉關,要舍得離開家鄉和親人。一名革命者如果過不了這“三關”,就不能革命到底。正是在這種堅定信念的鼓舞下,他南征北戰20年,在血雨腥風、艱苦卓絕的艱苦歲月裡,創造了一個個奇跡,建立了不朽功勛。新中國成立后,洪學智以“參加革命不是為當官,有利於革命的事我就干”的博大胸懷,對黨忠誠、矢志不渝,無怨無悔、努力工作,為國家建設貢獻自己畢生力量。

  清正廉潔,“黨和人民的紅管家”

  洪學智曾是掌管錢財最多的軍隊領導,他精心為國家和軍隊理財,從不濫用權力、以權謀私。他一生生活儉朴、清正廉潔,贏得了全軍指戰員和人民群眾的尊敬和愛戴,被廣大指戰員譽為黨和人民的“紅管家”。他自己“一床毛巾被蓋三代、兩雙皮鞋穿三十載、一隻柳條箱用十七年”,對家屬和身邊工作人員有八條“鐵令”:第一,不管是我的家人還是別的什麼人,不該辦的事一定不能辦﹔第二,任何時候都不許用公家的錢請吃請喝﹔第三,部隊和下級送的禮一律不收﹔第四,下部隊吃飯必須交錢,賬不結清不走﹔第五,下部隊就餐嚴格執行“四菜一湯”標准﹔第六,就餐擺酒一律不喝﹔第七,飯桌上不許有剩飯﹔第八,出差不允許子女搭車。在擔任中央軍委后勤部部長期間,他堅持“為國家負責,為部隊負責”的指導思想,推動勤儉建軍方針落實。面對軍費緊縮和精簡整編后的新情況,不失時機地提出了“兩少兩好”的號召,即“錢少要把事情辦好,人少要把工作做好”,引導后勤機關工作向“精干、合成、高效”的目標邁進。1980年再任總后勤部部長后,他要求全軍后勤人員必須樹立“全局觀念、戰備觀念、群眾觀念、政策紀律觀念和勤儉節約觀念”,成為全軍后勤指戰員做好新時期后勤工作的行動准則。洪學智領導組織全軍后勤創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軍隊后勤保障體系,成為人民解放軍現代后勤的奠基人和開拓者。

  心系百姓,“老區人民的好兒子”

  洪學智常說“我們國家誰最好?人民最好,老百姓最好。我們什麼時候都不要忘記老百姓。”他雖位高權重,但始終沒有忘記老區人民為革命勝利作出的巨大犧牲,更沒有忘記千千萬萬為國捐軀長眠地下的戰友。革命戰爭年代金寨縣“家家有紅軍、村村有烈士、山山埋忠骨、林林皆豐碑”,20多萬人的金寨兒女僅參軍犧牲的就有10多萬。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在金寨修建了梅山水庫、響洪甸水庫,淹沒了10多萬畝良田和10多萬畝經濟林。1979年前后,金寨縣很多群眾“食不果腹、衣不蔽體,有的老人、大姑娘、孩子甚至無衣可穿”。了解到金寨縣的情況后,洪學智經請示中央軍委領導,把部隊退役的舊軍裝、軍大衣和軍棉被和總后干部捐的棉衣棉被,共24萬多件送到金寨。這一做法引起一些人的懷疑,他在一次總后勤部團以上干部會議上熱淚盈眶地說“我那個家鄉走出來10多萬紅軍,絕大多數都在歷次革命戰爭中犧牲了,最后活著的隻有數百人。像我這樣的幸存者,1000人中也隻剩下一個,我們現在給他們一些舊衣服,隻想讓烈士的遺孀、子女還有件衣服蔽體,這是我們最起碼的本分啊!”無私才能無畏,洪將軍一番話讓大家深受教育,再也沒有異議了。他還關心老區教育和孩子,曾牽線搭橋為家鄉教育事業引進捐資數百萬元。時至今日,北京大學還流傳著洪學智夫婦贊助老區8名大學生的動人故事。

  巍巍天堂山、綿綿梅山水!2006年11月20日,洪學智將軍走完了他93年的人生歷程,斯人已逝,精神不朽!

  (董艷芳 作者單位:中央黨校研究生院)

(責編:曹淼、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