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分享到:

一位普通黨員的畢生奉獻——懷念我的父親吳志遠

2018年07月28日17:5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我的父親吳志遠是中國共產黨的同齡人,今年九十七歲。中共北京衛戍區離職干部休養所黨組織評選他為2018年度“優秀共產黨員”,成為年度評選出最大歲數的“優秀共產黨員”。但是,父親卻沒能等到組織向他當面宣布,於2018年6月27日在301醫院靜靜的離開了我們,歷史的巧合,遺體告別儀式恰恰就在“7.1”黨的生日。

吳志遠1921年出生在河北蠡縣一個革命家庭。十幾歲時,他在三祖父村黨支部軍事委員吳玉輝,二叔父共產黨員吳廣明和繼美小學校長老師共產黨員孫念先的影響下,參加了基層黨組織的工作,經常為開會的黨組織望風放哨,傳遞信息,在他幼小心靈中樹立起自願跟著共產黨的信念。1932年9月“高蠡暴動”失敗后,三祖父犧牲,二叔父失蹤,黨組織和黨員們的家被毀,父親被迫逃離家鄉,到河北安國、安平縣一帶與敵周旋。

吳志遠是杰出的軍事指揮員

1937年,日寇發動“盧溝橋事變”對中國發動全面侵略戰爭,父親於1937年10月24日在安平縣參加了共產黨領導的抗日隊伍人民自衛軍,后更名為八路軍,歷任班長、排長、連長、作戰參謀、警備科長等,194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父親講,入伍后沒有槍和軍裝,但他作為二團特務營戰士參加的首次對日軍戰役是“南於八殲滅戰”,從日軍手中繳獲了武器。那是1938年1月14日,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武裝命令我軍兩個營夜襲日寇石橋鎮據點,巷戰一夜,重創日軍守敵,之后,部隊撤至蠡縣南於八村一帶。次日日軍板垣師團第42聯隊三個中隊上百日軍尾隨我軍至南於八村,企圖趁我軍疲勞之際偷襲。我軍發現敵情,在團長於權申帶領下聯合地方武裝圍堵日軍,在南於八村展開激戰,一天殲敵100多人,成為我軍冀中部隊成立后對日寇的第一次殲滅戰,打擊了日寇侵略氣勢,鼓舞了抗日民眾救國熱情和信心,大大提升了中國共產黨抗日影響力和軍威,也增強了父親跟隨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奮斗的信心。此后,父親還參加了“百團大戰”、“五一反掃蕩”等百余場大小戰斗,使父親成為我軍杰出的軍事指揮員。

解放戰爭期間,父親所在的華北野戰軍部隊在聶榮臻、楊成武等率領下所向披靡。1948年10月“平津戰役”中,父親所在第63軍參加了解放新保安戰役,在這次戰役中,駐守張家口的傅作義王牌部隊國民黨第35軍101師、276師企圖突破包圍,在雞鳴驛、新保安等地連遭我軍重創,被迫退守新保安城內。這次激戰中我軍英勇頑強,殲滅了傅作義的主力部隊,英雄董存瑞就是犧牲在這次戰斗中。1948年10月解放了懷來涿鹿兩縣,父親兼任懷涿兩縣首任行政長官軍管會主任。1949年初部隊整編為第1野戰軍第19兵團第63軍,並組建軍炮兵團,父親任團長,陳英任政治委員,耿淑明任副團長。父親講,在進軍西北時,他們團指揮部領導們正在開會,一顆敵軍炮彈呼嘯而至,一下泥土把在場的人埋了起來,父親原以為這次“光榮了”,等大家紛紛從土裡爬起來時看到的是從窗外打在土炕的沒有爆炸的炮彈!團指揮人員有幸成為解放西北的幸存者。

父親參加解放西北決戰蘭州,受到彭德懷司令員的專門表揚

從攻佔竇家山戰役講起,第十九兵團63軍為主攻部隊,馬家軍馬繼援率其王牌第100師頑強死守,還用騎兵不時發起反沖鋒,竇家山久攻不下,傷亡較多。彭德懷司令習仲勛政委命令停戰研討進攻方法,當時率步兵突擊隊的魏應吉叔叔說,在研討會上他與時任63軍炮兵團長吳志遠商定,用紅旗指引炮兵火力,將炮彈打在紅旗前50至100米地方,炮火支持突擊隊。吳志遠命令炮兵一起把炮或推或扛上山,盡量靠近敵人,用榴彈炮抵近平射,炮彈准確的打在步兵突擊隊紅旗手周萬順的前面,為步兵沖鋒掃清了障礙,成功打開了進入蘭州的東大門。出現了“紅旗不倒周萬順”英雄故事,彭德懷司令專門表揚了應用紅旗引導炮火的步炮兵配合戰術,並記入解放蘭州戰役軍史典例(中央電視台五集紀錄片《決戰蘭州》)。

吳志遠在解放戰爭后任第1野戰軍第19兵團第63軍188師參謀長。1951年2月奉命參加抗美援朝,戰前動員時師以上干部受到朱德總司令接見和鼓勵。

父親參加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突破臨津江,所在188師受到彭德懷司令和十九兵團通令嘉獎

父親吳志遠說,第63軍入朝總兵力三萬余人,1951年4月面對駐守朝鮮中部主要河流臨津江防線以英軍第29旅為主的聯軍,其綜合火力強過63軍,他們按照英美聯軍司令李奇威的戰術,使用炮灰引誘我志願軍追擊,美軍王牌騎1師、美第3師在最后伺機反擊。據資料記載,英軍正面防守嚴密,到處布放雷區和火力點,將近800人的功勛部隊格羅斯特郡營擺在最前面。中英兩支二戰期間的優秀部隊開始較量,4月22日晚10點我軍發起總攻,在裝備火力與敵軍極大的差距下,僅用了十幾分鐘就突破了裝備精良的敵聯軍防線,切斷英29旅與美3師聯系,並向縱深穿插,斷了英軍后路,迅速殲滅了英軍第8北愛爾蘭輕騎兵團諾森伯蘭郡團、坦克和炮兵部隊。特別是全殲了英功勛格羅斯特郡營,創造了中英兩國戰爭唯一成建制消滅英軍歷史,在英國人面前打出了自鴉片戰爭后中國人的威風。志願軍彭德懷司令員簽發通令,表揚父親指揮的188師,第19兵團還頒發了“猛插分割”錦旗和嘉獎令給188師。至今網上仍可以看到英軍統帥蒙哥馬利說:“我奉勸自由世界千萬不要跟他們打仗”。而當時被俘的格羅斯特郡營戰俘霍利克在任北約北歐部隊總司令時也說“我當了一輩子兵,曾與德國、中國軍隊作戰,也看過美蘇打仗……但我認為最優秀的還是中國軍人”。

父親參加和指揮鐵原阻擊戰,“鐵在燒”記錄著這場殘酷的激戰

由於志願軍在第五次戰役開始,快速追擊聯軍至臨津江南,逼近漢城,戰線過長,敵聯軍利用空軍優勢,猛烈攻擊我軍后勤運輸線,致使我軍彈藥和衣食都補給不足。美聯軍司令李奇威抓住時機,集中4個軍13個師的兵力,用機械化部隊在空軍配合下快速反擊,我志願軍被迫全線向北撤退,第19兵團第64、65軍不敵聯軍部隊反攻也后撤。1951年5月28日第63軍和188師接到彭德懷總司令派人送來的命令,令63軍在最后的山地屏障鐵原死守三天,為后撤中的志願軍爭取整頓和全線防御時間。原本后撤中的第63軍188師將士,不顧人困馬乏、寒冷、飢餓,我父親與師長、政委和師領導召開緊急會議,決定立即停止后撤,整頓部隊,按照軍首長命令,立即布置以189師為主,188師為預備的防御部隊,構筑工事,於1951年5月30日在鐵原防守,面對美1軍第1師、第25師、加拿大旅、韓第9師,共4個師四萬多人三倍於我的敵軍在鐵原高台山和幾個小山峰上構筑工事,抵御敵機和炮火攻擊,打退多次敵軍沖鋒。189師死守4天后撤出,4日拂曉由張英輝師長和我父親吳志遠參謀長率領188師替換189師,再戰鐵原高台山8天。父親吳志遠說,戰斗異常殘酷,敵人飛機和炮火猛烈轟炸高地,我軍官兵先躲在事先挖好的防空洞裡,炮火減少時就是敵人沖上來之時再沖上陣地打擊敵人步兵和坦克。一度各級指揮系統失去聯系,各團、營獨立作戰,是黨的組織、黨的信念給了我們人民軍隊面對美英多國聯軍必將打贏的信心。很多資料有記載,鐵原的山和土被炸成了黑色,鐵原南面的天變成了紅色,將士們靠罐頭和炒面充飢,戰斗間隙趴在工事和防空洞睡一會,敵人沖上來睜開眼再接著打,一線將士都拼過刺刀,陣地失而復得,在188師207高地被敵軍包圍攻佔時,出現了“八壯士視死如歸跳懸崖”的壯烈詩篇。面對世界上最精銳的聯軍,讓陣地前擺滿了敵人尸體,我軍在鐵原頑強堅守了12個晝夜,總殲敵2萬余人,父親吳志遠帶領從戰場歸來的百戰余生的將士,在后方看到了撤出來的部隊在用餐,他們紅著眼睛,流著眼淚,撕吼著掀了桌子,砸了鍋碗。被告到志願軍司令部,彭德懷總司令含淚說了三個字“砸的好!”。(中央電視台五集紀錄片《鐵在燒》)

父親吳志遠講母親的故事

我的母親劉文英1945年入黨,是冀中著名地道戰冉庄一帶的抗日干部。母親1946年參軍,1947年和父親結婚。父親在戰役結束時也會帶著母親騎馬一起回家看望祖父母。

父親說,母親劉文英不但是抗日女干部,也是參加過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的老革命。母親在朝鮮,一次夜間隨軍車向南推進途中,遇到美軍機空襲,防空警報立即響起,各車馬上關滅車燈,躲避敵機轟炸。由於滅燈延遲一點,敵機投彈如同雨點般下來,四面都是爆炸巨響,母親所坐的汽車車廂被炸,水箱也漏水,僥幸人沒有受傷,母親經歷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歷練,她沒有絲毫膽怯,立即下車,和后面上來的部隊一起將車推入路邊深溝,跟上后面的車繼續前進。

母親說,父親是個好丈夫,每當戰斗后部隊休整,他都會接母親到部隊,給她講是次戰斗的故事。

父親吳志遠是忘我工作的典范

在我記憶中都是母親管我們,1966年3月8日邢台大地震,父親作為救災部隊副總指揮,不顧個人和我們在家是否安全,第一時間帶領63軍到達地震中心區,冒著生命危險搶救群眾。聽當時的警衛員甘從國叔叔說,正在父親指揮部隊時,大地震再次發生了,父親兩腳之間的地面突然裂開很深的大縫,父親已經無法挪動,就在這緊急危難時刻,是他沖了上去,強沖擊把父親推倒向地裂的一側,救了父親一命。父親平時工作也總是早出晚歸,我們起床父親已經帶干部戰士出早操了,晚上我們入睡父親還沒回家,就是過年都很少能一起吃團圓飯。但是,他對待身邊的工作人員,警衛員,秘書卻是關心之至,親似一家。從戰爭年代養成了與身邊工作人員一起吃住的習慣至今。

父親吳志遠從不向組織上提要求,積極參加各項政治活動和黨的組織生活,他一生從不計較參加革命的時間,授銜和任職高低,有機會時也是主動讓給年輕的同事。全國解放就任師職至1967年歷時17年,而軍職是從1967年至1988年離休歷時21年,分配什麼工作父親都高高興興,任勞任怨。父親常說,在戰爭年代九死一生活了下來,現在能有這麼好的工作和生活條件,要感謝黨,服從黨組織的安排。1988年軍隊重新授銜時軍委領導安排他授銜升職時,父親卻主動提出了離休的要求。父親吳志遠的離休証軍銜:大校,原職務:軍職,現職級待遇:正大軍區醫療待遇。

父親早年投身革命,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部隊建設付出畢生精力,他自願參加黨的事業,又帶著優秀共產黨員的榮譽靜靜地離開,充分體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的高尚品德和優良作風。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