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聶榮臻與革命先烈的戰友情

聶聆 段煉

2018年08月02日08:2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紅岩春秋》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開國元帥聶榮臻重情重義,至情至性,被毛澤東稱為“厚道人”。對於曾經共同生活和戰斗過的革命戰友,他始終難以忘懷,思念不已。現擷取其中幾則故事,以饗讀者。

關心電影《刑場上的婚禮》

聶榮臻先后參與領導了南昌起義、廣州起義,在廣州起義的戰斗中,與周文雍結下了真摯的友誼。

周文雍,廣州起義領導人之一。起義失敗后,撤出廣州,去了香港。為聚集革命力量,1928年初,他和陳鐵軍假扮夫妻潛回廣州,協助重建黨的秘密機關。不料被叛徒告密,不幸被捕。

在獄中,兩人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和威脅利誘,始終大義凜然,堅貞不屈。臨刑前,在周文雍的要求下,敵人給他和陳鐵軍合照了一張像:周文雍身著西服,拖著沉重的鐵鐐,昂然挺立。陳鐵軍披著寬圍巾,緊緊地靠在他身旁。

周文雍和陳鐵軍犧牲后的第二天,這張照片被刊登見報。由於他們是以夫妻的名義在廣州活動,人們都認為兩人是真實的夫妻,所以有人在照片旁以陳鐵軍的口吻附加了一句話:“我們倆過去在一塊工作,一直沒有結婚,現在我們宣布舉行婚禮。”圖文感人肺腑,轟動一時。

聶榮臻從香港報紙上看到這則消息后非常難過,同時也十分感動,他說:“那是刑場上的婚

禮啊!”此話不脛而走。

1962年2月17日,周恩來在紫光閣接見話劇、歌劇和兒童劇作家時,動情地講述了周文雍與陳鐵軍雙雙走向刑場的感人事跡,他號召作家們把這個故事寫成戲劇。著名作家張義生懷著強烈的創作欲望,很快完成了小說《刑場上的婚禮》的寫作。但是,由於“四清”運動開始,十年浩劫干擾,這部小說未能發表。直到粉碎“四人幫”后,才被湖南出版社出版。與此同時,在聶榮臻、徐向前和鄧穎超的關懷下,張義生又將小說改編成了電影文學劇本。

1978年3月28日,聶榮臻特邀編劇張義生、導演蔡元元到家中談論劇本問題。聶榮臻說:“周文雍、陳鐵軍在廣州犧牲的事,是我從香港到上海時告訴周恩來和鄧穎超的。他們在廣州期間與兩位烈士有來往,鄧穎超與陳鐵軍感情比較深,陳鐵軍搞婦女和學生運動。當時革命處在低潮,白色恐怖很厲害,斗爭很艱苦。你們在劇本中要著重寫他們到群眾中搞宣傳,寫他們從接受任務假扮夫妻,到產生了真正的感情,來不及更多時間去談個人事情而被抓入獄,直到共赴刑場,當著群眾宣布兩人的愛情。到刑場的戲要達到高潮,要讓觀眾流淚。我一直為他們的犧牲感動。”

此后,聶榮臻還為拍攝電影之事三次邀請張義生、蔡元元到家中深入討論。他說:“周文雍是廣州有名的工人領袖,陳鐵軍是個了不起的女同志,斗爭中很英勇不怕死,被抓后又那樣頑強,這樣的女同志是很少見的。周文雍和陳鐵軍是忠誠、勇敢、熱情的一對。烈士有千千萬,像他們這樣赴刑場的沒見過,這個戲拍出來很有教育意義。要讓當今的年輕人知道什麼是革命,什麼是愛情。名字還是用《刑場上的婚禮》好。”

1980年,由長春電影制片廠拍攝的電影《刑場上的婚禮》終於制作完成,一經上映,就在全國引起轟動。很多觀眾在觀看過程中被感動得落淚,達到了預期的宣傳教育效果。

兩次撰文悼念左權

聶榮臻與左權於1931年底相識於紅色首都——瑞金。在中央蘇區,聶榮臻先后任紅軍總政治部副主任、紅一軍團政委,左權先后任紅五軍團軍長兼政委、紅一軍團參謀長。他們志同道合,肝膽相照,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在長征途中,聶榮臻與左權隨紅軍先頭部隊指揮作戰。搶渡金沙江、通過彝族區、強渡大渡河、翻雪山、過草地,歷經千辛萬苦到達陝北。隨后,他們一起參加西征,為鞏固和壯大陝甘寧邊區根據地作出了重大貢獻。

全面抗戰爆發后,左權任八路軍副總參謀長,聶榮臻任115師副師長兼政委,后任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委,他們指揮部隊作戰,共同抗擊日寇。遺憾的是,1942年5月,日本軍隊出動大兵團突襲八路軍前敵指揮部,左權負責斷后,在山西遼縣的十字嶺突圍戰斗中,不幸被炮彈擊中頭部而壯烈犧牲,年僅37歲。

消息傳來,聶榮臻滿懷悲痛。7月3日,他利用戰斗間隙寫下了情真意切的《祭左權同志》一文:

我素以鐵石心腸自詡,然而今天,畢竟好似無數針尖深深刺入我的心頭!這就是我們的老戰友,八路軍的名將——左權同志戰死在太行山上!

當噩耗傳來,同座者均相對默然,在我則無限的回憶,思念,伴著悲傷!

我記得,當我從軍首出征,即同你作千裡挺進,把紅旗招展在東海之濱!

我記得,一九三三年終,我們正苦斗在丁毛山,你奉命繼彥剛之職任參謀長,當同志們對你熱烈的歡迎,高興快樂時,敵機曾轟炸了我們淡薄的年飯!從此我們在一起,馳騁在各個戰場,戰斗在江西最殘酷最艱苦直到最后的一年!

我記得在歷史空前的長征中,我們攀越重重峻嶺,渡過了金沙江的怒濤﹔彝地作先鋒,分道掃蕩了大渡河的兩岸。

……

左權同志!你十多年的戰場生活,隻在今天你才離開了前線!你對民族對革命已經盡忠盡職,至仁至義,還留給我們的是革命長途的艱巨與同僚的寂寞!

我畢竟是鐵石心腸,隻知道有你的血跡,不知道我有淚痕!我們當踏著你的光榮血跡前進,直到最后的勝利!

……

1950年10月20日,聶榮臻在左權的陵墓移葬邯鄲烈士陵園之際,又寫了《悼左權將軍》一文,再次回顧了左權短暫而又光輝的一生。他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表達對昔日戰友的深切懷念和無限哀思。

撫養照顧葉挺子女

聶榮臻與葉挺是親密的戰友,他們曾經並肩學習、戰斗,在血與火的洗禮中結下了深厚的友情。

1924年10月,聶榮臻與葉挺先后從西歐和國內奔赴蘇聯,在莫斯科東方大學成為同窗。次年2月,他們被共產國際抽調到蘇聯紅軍學校中國班專攻軍事戰略。學習期間,聶榮臻負責學員的黨團工作,成為了葉挺的入黨介紹人。

1925年9月,由於國內革命迫切需要一批有經驗的軍事和政治干部,聶榮臻和葉挺在共產國際的安排下,經西伯利亞乘船到達上海,由中共中央分配到廣州。聶榮臻到黃埔軍校任教,並擔任該校政治部秘書,葉挺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4軍參謀處長,兩人過從甚密,情同手足。

北伐革命期間,他們身負重任,同赴戰場。聶榮臻時任中共廣東區委軍事委員會特派員,負責在前線北伐軍中做聯絡工作及傳達黨中央和軍委的指示。葉挺則擔任由共產黨員為主體組成的國民革命軍第4軍獨立團團長,率先遣隊打先鋒。

1927年7月,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失敗后,受中共中央派遣,聶榮臻任前敵軍委書記,葉挺任前敵總指揮,率部隊從九江趕赴南昌,參加領導南昌起義。起義成功后,葉挺任第11軍軍長,聶榮臻任該軍黨代表。

在南下廣東失利后,二人又護衛身染重病的周恩來,轉移香港。同年12月,中共中央決定在廣州舉行軍事起義,建立革命政權。聶榮臻被派往廣州任軍委常委,負責起義前的准備工作。葉挺任起義軍總司令,負責軍事指揮。起義的第二天傍晚,兩人冒著槍林彈雨,前往財政廳台上觀察戰況,見形勢危急,果斷通知起義部隊撤離。起義失敗后,聶榮臻隱蔽起來,幾經輾轉,留在國內繼續戰斗﹔葉挺避居香港、澳門,后又到南洋,兩人從此失去聯系。

1938年1月,葉挺臨危受命出任新四軍軍長,率部對日作戰。1941年1月,蔣介石發動第二次反共高潮,制造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葉挺遭非法拘捕,后長期被國民黨反動派關押,直到抗戰勝利后才出獄。

1946年4月8日,葉挺與夫人李秀文、兒子阿九、女兒揚眉及王若飛、秦邦憲、鄧發等同志由重慶同乘飛機回延安,因飛機失事在山西省黑茶山罹難。當時,聶榮臻正在指揮晉察冀前線部隊作戰,這個不幸的消息傳來,他悲痛無比,以淚蘸墨,先后寫了三副挽聯,還親自在張家口為葉挺主持設置靈堂,追憶戰友。

在追悼會上,聶榮臻含淚誦讀挽詞:

五十歲崎嶇世路,獻身革命,盡瘁斯民﹔海內瀛寰,同欽氣節﹔兩次從征凡七載﹔流亡異域,苦經十度春秋,反動陰謀空畫餅﹔縱幾處羈囚,壯懷尤烈﹔方期延水堤邊,宏抒國是﹔天喪巨才無可贖,曠古艱難遺后死。

二十年憂患舊交,同學蘇京,並肩北伐﹔南昌廣州,共舉義旗﹔一朝分手隔重洋﹔抗日軍興,血戰大江南北,茂林慘變痛陷身﹔喜今番出獄,久別再逢﹔孰意黑茶山上,飛殞長星﹔我哭故人成永訣,普天涕淚失英雄!

4月17日,《晉察冀日報》在報道晉察冀邊區各界公祭“四八”遇難烈士的消息中寫道:“聶司令員對著數十年來同生死共患難的戰友之死,悲痛至極,當他以低啞的嗓子,對著大家講話時,淚水不可抑止地向下掉。”二人戰友情深,由此可見一斑。

葉挺遇難后,聶榮臻無微不至地關心著他的子女。葉挺的兒子葉正明、葉華明一直住在河北張家口聶榮臻家,聶家待他們如親生子女。1949年廣州解放后,葉華明又把弟弟葉正光帶到聶榮臻家中共同生活。

1953年,葉華明中學畢業后,出於對父母及弟妹的懷念,打算參加空軍,當一名飛行員。聶榮臻堅決不同意他的選擇,其原因是葉家有4人死於空難。聶榮臻建議他去哈軍工(即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到陳賡手下學習。最終,葉華明選擇了航空發動機專業。因成績優秀,半年后被選派到蘇聯莫斯科軍事航空工程學院學習。1959年畢業回國后,葉華明到聶榮臻組建的第五研究院工作,院長是從美國歸來不久的著名物理學家錢學森。

在聶榮臻的精心撫養和親切關懷下,葉挺子女成為了國家有用之材。長子葉正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培養的第一批航空專家,俄羅斯齊奧可夫斯基宇航學院國際院士、西北工業大學兼職教授、高級工程師,中將軍銜。次子葉正明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科技顧問,中國對外應用技術交流促進會主任。四子葉華明是一名地空導彈研制專家。其他子女也在各個領域有所建樹,他們都為國家建設和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來源:《紅岩春秋》2018年第7期

(責編:曹淼、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