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8月12日10:19 來源:湖南日報
何寶珍何寶珍故裡管理所供圖
1950年,劉少奇偕隨行人員一起到南京雨花台緬懷烈士,在烈士紀念碑前深情地說:“幾十年來,無數的革命先烈被處死在這裡,何寶珍同志便是其中的一位。”“她英勇堅決,為女黨員之杰出者。”
何寶珍,又名葆珍、葆真,1902年4月出生於湖南道州(今道縣)一個貧苦的農村家庭。1918年秋,何寶珍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衡陽省立第三女子師范學校。五四運動時,她是三女師愛國進步學生的積極組織者、湘南學生聯合會的代表。1922年,經中共省立第二師范特支書記張秋人的介紹,何寶珍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任三女師團支部委員。她因帶領三女師學生揭露學校當局克扣學生校服款、伙食雜費等腐敗現象,被開除學籍。
帶著張秋人給中共湘區委員會的信,她乘船到長沙,受到湘區委和毛澤東、何叔衡、楊開慧的關懷和教育,並被安排到自修大學讀書。在長沙,她結識了來長匯報工作的劉少奇,並隨他一起去安源從事工人運動。何寶珍在安源路礦工人子弟學校第三分校任教,並兼俱樂部報刊委員。1923年春,何寶珍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這年4月劉少奇與何寶珍喜結連理。
婚后不久,何寶珍隨劉少奇去上海中華全國總工會工作,並參加了五卅運動。1925年冬,劉少奇因受到當局通緝,又積勞成疾,患上了嚴重的肺病,經組織上安排,何寶珍隨劉少奇回湖南長沙養病。不久,劉少奇被軍閥趙恆惕逮捕入獄,何寶珍四處奔波積極營救,在黨組織的幫助下,劉少奇於1926年恢復了自由。1927年夏天,大革命失敗后,根據黨組織的安排,何寶珍隨劉少奇輾轉到廬山、上海、天津、沈陽等地從事地下工作。1930年春天又從沈陽回到上海,從事工會、婦女和群眾工作。
1932年冬,劉少奇從上海去江西中央蘇區,黨組織決定她暫留上海工作,任全國互濟會營救部部長。她改名王芬芳,以教師的公開身份作掩護,四處奔波,千方百計地營救被捕同志。1933年3月,她從事營救廖承志的活動頻繁,引起了國民黨憲警的注意不幸被捕。被捕后,她堅不吐實,被惱怒的敵人押到南京,判處15年徒刑。在獄中,她不僅機智地隱瞞了自己的身份,還和同樣被捕的錢英、帥孟奇、夏之栩等同志一起組織獄中難友與敵人展開了一次又一次斗爭。
一年以后,由於一名女叛徒的出賣,反動派知道了她是劉少奇的妻子。他們動用種種酷刑追問她的真實身份以及組織情況。面對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酷刑拷打,何寶珍始終堅貞不屈,堅守黨的機密。1934年12月的一個寒冷清晨,何寶珍英勇就義於南京雨花台,年僅32歲。
今天,在何寶珍的家鄉道縣梅花鎮,烈士的故居得以修繕並對外開放。人們紛紛來到這裡獻上鮮花,緬懷這位杰出的女共產黨員。
(執筆:省委黨史研究室 鄒瑾 湖南日報記者 孫敏堅 整理)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