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夜已靜 星兒近 紅軍進了葛牌鎮”——探訪關中最早的革命根據地

2018年08月17日09:29    來源:陝西日報

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

陝西有著光榮革命歷史的紅色精神富礦,無數革命志士為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前赴后繼,抒寫出感天動地的歷史篇章。革命先烈拋頭顱洒熱血,悲壯三秦大地。深厚的紅色基因,是我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時光荏苒,滄桑巨變,英雄的足跡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湮滅,紅色的記憶並沒有在歷史的深處褪色。

讓我們銘記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沿著紅色足跡重走信仰之路,挖掘珍貴史料,探訪革命舊址,濃墨重彩地講述英雄故事,傳播紅色文化,讓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讓紅色基因融入血脈,讓紅色精神激發力量,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四渡赤水、爬雪山、過草地,赴陝北,紅軍的兩萬五千裡長征震驚中外。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在長征中還有一支紅軍隊伍走的卻是另一條線路。這支隊伍,就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在抵達陝北前,他們已經創建了關中地區最早的紅色革命根據地,這就發生在藍田縣葛牌鎮。在這裡,從河南長征而來的紅二十五軍得到了休整﹔在這裡,這支英雄部隊由被迫長征到主動出擊,有力地粉碎了敵人的“圍剿”,翻開了紅二十五軍長征史新的一頁。

“五龍捧首四省通衢無雙地,一船泊岸明清老街世外天”,沿著滬陝高速一路行來,從葛牌出口駛出不遠,迎面便看到一座刻著“葛牌古鎮”的古朴大氣的牌樓,一副字體遒勁的對聯向往來的人們昭示著葛牌鎮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

7月29日,正值暑期,鎮上人頭攢動,旅游車、私家車忙碌穿梭,游客、商戶你來我往地討價還價,好一派熱鬧的景象。作為為中央紅軍北上奠定基礎的部隊,紅二十五軍在葛牌鎮留下了寶貴的革命印記。近年來,紅色旅游資源因其兼具時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愛國精神,成為越來越多游人的旅行目的地。葛牌鎮改變過去單一依靠紅色資源的做法,走“紅色+綠色”的融合發展之路,助推紅色資源的開發利用,使老區面貌煥然一新。

1 閃耀歷史的紅色記憶

1934年農歷臘月,年味越來越濃的葛牌鎮突然出現了幾張陌生的面孔。當地人並沒有意識到一段將要載入革命史冊的重要事件就要發生了。

四名大腳女人身背三錘鼓,邊敲邊唱著花鼓戲。她們是紅二十五軍的女偵查員,化裝到此是為了打探當地民團情況。在摸清了兵力布置、武器裝備、鎮上的地形地貌后,四人迅速離開。1935年2月3日,由鄂豫皖省委書記徐寶珊、軍政委吳煥先、軍長程子華、副軍長徐海東等率領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突進葛牌鎮,毫無防備的民團驚慌失措,僅半個小時戰斗結束,紅軍就此扎營進行休整。適逢春節,紅二十五軍在葛牌鎮戲樓唱戲、演劇,與群眾一起慶賀新年。兩天后,國民黨部隊尾隨而來。得知敵情,紅軍在葛牌鎮與柞水交匯處設下埋伏,在文公嶺與國民黨部四十二師一二六旅展開激戰,殲敵兩個營。

2月7日,大年初四。紅二十五軍在葛牌鎮街道上召開了建立葛牌鎮區蘇維埃政府大會。老百姓們奔走相告,慶祝窮人有了自己的政府。據史料記載,葛牌鎮區蘇維埃政府是一個區級的政權組織,管轄地包括葛牌、草坪、玉川等8個鄉級政權組織。全區面積有765.3平方公裡,294個自然村,約8.76萬畝耕地,5.34多萬人口。

葛牌鎮區蘇維埃政府一建立,紅軍就立即組織貧苦群眾開展了轟轟烈烈的革命斗爭。以抗捐、抗稅、抗債、抗糧、抗兵的“五抗”口號,宣傳組織發動廣大群眾,打土豪、分田地、分浮財,解決勞苦大眾的切身利益問題。2月5日,一則名為《關於商業政策問題》的布告頒布,一石激起千層浪。

紅二十五軍首先對橫行鄉裡,壟斷市場的惡霸開刀,沒收了“逢元和”商號的糧食,分配給了當地貧苦群眾。而對街上其他的中小商業,則給予保護,積極支持其發展,穩定集市貿易,促進商品流通和繁榮。這些舉措,改善了群眾生活,繁榮了當地市場,穩定了商業秩序,紅軍得到勞苦大眾的衷心擁護。“夜已靜,星兒近,紅軍進了葛牌鎮。打開背包就地睡,不聲不響不擾民。”這首在當地廣為流傳的民歌,生動記錄下了紅軍在葛牌時的情景。

同時,葛牌鎮區蘇維埃政府還建立起民眾的革命武裝隊伍——赤衛隊。這支窮人自己的隊伍很快由二三百人發展到五百多人,他們身背長槍、大刀,肩扛長矛,以葛牌鎮為根據地,活躍在藍田、商縣(今商州區)、柞水、山陽、鎮安等縣交界處,配合游擊隊打擊敵人,保衛群眾利益和紅色政權。

西安市委黨史研究室原主任靳秀珍說:“這些舉措對於宣傳紅軍的性質、宗旨,對於宣傳蘇維埃政府的政策,對於動員廣大群眾參加創建根據地的斗爭,特別是對於分化和瓦解敵人力量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1935年7月,紅二十五軍主力出終南山北上,轉入外線作戰,先期到達陝北,等待迎接中央紅軍主力。葛牌鎮區蘇維埃政府是中共鄂豫陝省委在關中創建的第一個紅色政權,它雖然隻存在了短短的半年時間,卻不僅發展壯大了鄂豫陝邊區的革命力量,而且有力地配合了川陝和西北革命根據地的斗爭。尤其是在中共中央率中央紅軍實施戰略轉移后,紅二十五軍在鄂豫陝邊區積極主動出擊,牽制敵人30多個團的兵力,有效地支援了中央的戰略行動。

2 永不褪色的長征精神

金色的陽光照耀著葛牌街道,古朴靜謐的明清老街兩旁,青瓦白牆的古老民居錯落有致,雕刻精致的窗櫺和狀若游龍的飛檐斗拱處處流淌著歷經風霜依舊優雅的古風遺韻。沿街的村民坐在門口小板凳上,面前擺著土雞蛋、核桃等土特產品,悠閑地聽著蟬鳴,看著孩童追逐打鬧。記者一行三人在古街道的青石板上踱步,山泉在兩旁的水渠裡歡暢地流淌。

鄂豫陝蘇維埃政府葛牌鎮紀念館就位於葛牌街上。1997年,藍田縣在原蘇維埃政府舊址四合院開始建立“鄂豫陝蘇維埃政府葛牌鎮紀念館”,2001年正式建成開放。原紅二十五軍老戰士、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題寫了館名。

800多平方米的紀念館中,展出的有蘇維埃政府當時用的手搖電話、桐油燈,紅軍作戰用的馬鞍、軍刺,還有戰斗中繳獲的敵人步槍,紅二十五軍戰士用過的大刀、手榴彈等400余件實物和資料照片,將紅軍時期艱苦清貧的物質生活,如火如荼的戰斗歲月一一呈現在眼前。烽火歲月雖已漸行漸遠,而葛牌鎮大量的革命遺址、遺跡,讓這片紅色聖地在和平年代仍閃爍著不朽的光芒。

在葛牌鎮黨史辦主任陳濤的講解下,我們對這支隊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說:“紅二十五軍雖然不是長征的主力部隊,卻是長征之中最具傳奇色彩的一支部隊,創下了我們長征史中許多個‘最’。”

紅二十五軍是長征隊伍中最年輕的一支部隊。出征時,軍長程子華29歲,軍政委吳煥先27歲,副軍長徐海東33歲。營團干部多是20歲出頭。甚至還有一批十二三歲的少年兒童,他們大多是鄂豫皖根據地在戰斗中犧牲者的遺孤,有一些是隨紅四方面軍入川將士子弟。《共產國際》的文章中這樣描述:“在鄂豫皖邊界人跡罕見的崇山峻嶺上,十一二歲的兒童上山尋找自己的父親,他們還是幼弱兒童就如大人一樣懂事,他們親眼見過白色恐怖的一切慘狀,他們在童稚時代就領略了一些政治常識。這樣就產生了新的紅二十五軍,產生了兒童軍。這一支部隊大多數戰斗員的年齡在13歲到18歲之間。”這是對這支“兒童軍”的真實寫照。

聽到這,旁邊正在參觀的張女士流下了感動的淚水,她在朋友圈裡寫下了當時的心情:“這些年輕的紅軍以尚顯稚嫩的肩膀,毅然獨立撐起了鄂豫皖根據地的革命大旗。他們自己也未曾料到,背負這面旗幟行程萬裡,曉行露宿,最終沖破重重圍追堵截,將其插在陝北的黃土高原之上。”

此外,紅二十五軍還是出發時間最晚、到達陝北時間最早的紅軍長征隊伍﹔是長征途中唯一創立根據地的紅軍隊伍﹔是紅軍力量不減反增的長征隊伍﹔是長征途中軍政主官傷亡最重的長征隊伍。

“2009年,紅二十五軍政委吳煥先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歷史和人民不會忘記共和國的脊梁。”陳濤動情地說,這支人數最少的紅軍長征隊伍鍛造出97位共和國將軍,他們的卓著功勛會永垂青史。

武警工程大學張穎教授說:“這樣一支部隊在這麼艱苦的條件下,經歷一系列的血戰,為什麼沒有潰散,反而實現了增員?答案隻有一個——就是崇高的革命理想。長征過程中,老一輩革命家所展現出來的不怕困難的頑強戰斗精神,顧全大局的團結協作精神,這都是偉大長征精神的寫照,也是長征譜寫傳奇,最終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我們了解紅二十五軍長征的歷史,就是要緬懷先烈,不忘初心,繼承偉大的長征精神,以此引領我們新的偉大的長征。”

3 讓鄉親們日子越過越紅火

在鄂豫陝蘇維埃政府葛牌鎮紀念館參觀的過程中,游客絡繹不絕。2017年紀念館接待游客已超過40萬人。不遠處,還有修葺一新的“紅二十五軍軍部舊址”,“中共鄂豫陝省委擴大會議舊址”將在年內完工開放。這裡已經成為“陝西省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西安市黨風廉政教育基地”。

在陳濤的帶領下,我們朝山頂進發。車子在蜿蜒的山路上盤旋著向上行駛,公路平整寬闊,一直通到山頂,正在修建的廣場中央立著一塊巨石,上面寫著“發揚革命傳統,建設革命老區”。防御戰壕、瞭望哨所等遺跡至今仍清晰可見。陳濤說,就是在腳下這片土地上,紅二十五軍與國民黨部四十二師一二六旅展開激戰,殲敵兩個營,活捉了國民黨團長張漢民,這一場就是紅二十五軍從被動作戰到主動出擊最大的一次戰役。

天氣晴好,藍天白雲仿佛觸手可及,放眼望去,巍巍秦嶺連綿不絕,在天的盡頭隱到霧氣裡去了。北面便是輞川,“輞川煙雨”被列為藍田八景之冠。唐代詩人王維就是在那裡過著“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的閑適生活。他常陶醉於山壑林泉之間,創作出40多首詩歌,取名《輞川集》,還以此景為原型首創水墨山水畫《輞川圖》。歷代才子不斷謳歌秦嶺的雄壯美景,這裡也成為千百年來士大夫精神生活所向往的“仙境”。

如何能讓這片靈山秀水成為老百姓致富增收的“金山銀山”?葛牌鎮黨委副書記瞿宏斌對記者說,該鎮自2013年啟動旅游文化名鎮建設以來,著重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等。其中,對葛牌老街上的60家臨街房進行了立面改造,12戶傳統民居的改造方案也已上報西安市文物局審批。農家樂按照兩園一廁民宿標准實施,已具備了完善的接待能力。2017年,該鎮接待游客量達50萬人次,旅游收入3000萬元。

76歲的老太太蔡小榮是當地的“創業帶頭人”。2005年前后,在政府的鼓勵和家人的支持下,她在自家院子開辦起當地第一家農家樂,第一年下來賺了3000元錢,這讓賦閑在家的她嘗到甜頭。隨著游客逐年增多,她的生意水漲船高。每年6月,蔡小榮都能接到全國各地游客的電話,有旅游的、住宿的,有的老人一住就是兩個月。“黨大嫂農家樂”的大紅色招牌已經成為舒心和放心的“金字招牌”。

“我丈夫姓黨,我本人也是黨員。所以大家叫我黨大嫂。我家的農家樂已經辦了十年,去年收入十幾萬元。你看我身體健康,腿腳靈便,還能再干十年。”蔡小榮一席話,引得大伙兒一陣叫好。在她帶領下,左鄰右舍都開起了農家樂。如今,全鎮累計有農家樂270多家,旅游休閑產業已經成為葛牌鎮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

在葛牌古街上,33歲的雷娟正忙得不亦樂乎。“暑假期間是一年最忙的時候,游客來來往往,要吃要住,都得用心,給大家服務好。平常閑著的時候就在門口擺攤賣些土特產,接待一些散客。”雷娟說,今年夏天六七月間,她的收入就有一萬多元,是農家樂讓她家的日子一天天好起來。她相信,隨著小鎮的發展,小日子也會越過越好。

“文化旅游名鎮的建設沒有盡頭,硬件設施要建設,服務質量要提升,思想觀念要轉變,不僅要把小鎮建設得更美更好,還要讓百姓的日子過得更幸福、更滋潤。”瞿宏斌說,現在鎮上有貧困戶263戶559人,今年計劃脫貧133戶397人。他肩上的擔子依然很重。

“當時組織把我派來之后,我首先感覺這地方民風很好,干部的作風也很好,傳承了紅軍不屈不撓、團結奮斗的精神。艱苦奮斗精神也深深影響著我們的群眾。作為一個較年輕的干部,我也應該發揚紅軍長征精神,高標准完成工作,多想辦法,努力讓鄉親們日子越過越紅火。”瞿宏斌充滿信心地說。(記者 侯燕妮)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