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8月24日14:37 來源:陝西日報
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
陝西有著光榮革命歷史的紅色精神富礦,無數革命志士為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前赴后繼,抒寫出感天動地的歷史篇章。革命先烈拋頭顱洒熱血,悲壯三秦大地。深厚的紅色基因,是我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時光荏苒,滄桑巨變,英雄的足跡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湮滅,紅色的記憶並沒有在歷史的深處褪色。
讓我們銘記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沿著紅色足跡重走信仰之路,挖掘珍貴史料,探訪革命舊址,濃墨重彩地講述英雄故事,傳播紅色文化,讓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讓紅色基因融入血脈,讓紅色精神激發力量,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鐵流二萬五千裡,征師勝利到吳起。
1934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率領中央紅軍主力由中央蘇區瑞金等地出發,進行戰略轉移,開始了艱苦卓絕的長征。
中央紅軍的長征,在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與指揮下,粉碎了國民黨軍窮凶極惡的圍追堵截,戰勝難以想象的無數艱難險阻,歷時一年有余,途經十一個省,行程二萬五千余裡,於1935年10月19日進入西北蘇區的吳起鎮,勝利結束。
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吳起成為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的落腳點,也是中共中央保衛與擴大西北蘇區,領導全國革命由勝利走向勝利的出發點。
8月16日,記者驅車來到吳起。位於勝利山上的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裡游客絡繹不絕。紀念館講解員告訴記者,現在來這裡“重走長征路”的人越來越多,大家都來重溫歷史,緬懷先烈。
1 歷史的選擇 中共中央進駐吳起
1935年9月中旬,中共中央率領中央紅軍離開甘肅俄界,突破天險臘子口,於9月18日進入甘肅宕昌縣哈達鋪。在哈達鋪,黨中央和毛澤東從天津《大公報》、西安《西京日報》上刊登的有關陝北紅軍活動的報道得知,陝北有相當大的一片蘇區和相當數量的紅軍。
9月27日,中共中央在甘肅通渭縣榜羅鎮召開政治局常委會議,決定將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的落腳點放在陝北,在陝北保衛和擴大蘇區。
榜羅鎮會議之后,中央紅軍士氣高漲,於10月18日進入吳起境內,10月19日勝利到達吳起鎮。林伯渠在他的《初抵吳起鎮》中寫道:“一年勝利達吳起,陝北風光慰所思。大好河山耐實踐,不倦鞍馬証心期。堅持遵義無窮力,鼓勵同仁絕妙詩。邁步前進愛日永,陽光坦蕩已無歧。”
中央紅軍到達吳起鎮時,吳起隻有11戶人家,難以滿足大部隊7000多人的食宿問題,很多紅軍戰士隻能露宿野外。
當時,吳起地廣人稀,人民生活也很艱苦。但為了迎接黨中央,支援紅軍,吳起人民在當地黨組織和蘇維埃政府領導下,召開緊急會議,組織動員群眾,騰窯洞,籌糧食,做軍鞋,縫制棉衣,救護傷員。
當時的赤安縣六區一鄉黨支部書記劉景瑞曾回憶,10月21日,吳起周圍三個鄉共送小米、蕎面2.8萬斤,50余頭豬,270余隻羊來慰勞中央紅軍。這組數字是中央紅軍供給部兩三個月后付錢時統計出來的。正是這樣的軍民魚水情,譜寫了一曲擴大根據地的壯麗樂章。
2 杜梨樹下 毛澤東指揮了“切尾巴”戰役
吳起革命紀念館館長李樹果介紹,1935年10月19日,中央紅軍剛到吳起鎮,國民黨追兵就追到了蘇區“大門口”。毛澤東、周恩來和彭德懷對敵情做了認真研究,並立即部署消滅尾追中央紅軍的國民黨騎兵部隊。毛澤東要求:打退追兵,不要把敵人帶進根據地。
隨后,彭德懷精心部署,親自指揮了這一仗。10月19日晚至20日清晨,中央紅軍主力分別進入陣地布防:一縱隊埋伏在頭道川、二道川、三道川之間的大峁梁上,在敵人左側﹔二縱隊埋伏在頭道川、亂石頭川之間的山梁上,在敵人右側﹔三縱隊埋伏在洛河東岸的燕窩梁上,在敵人正面。紅軍布下了口袋陣,准備全殲來犯之敵。
21日凌晨4時,毛澤東登上平台山,在山上的一顆杜梨樹下召開戰前動員大會,反復強調打好這一仗的重要意義。會后,疲憊至極的毛澤東要休息,對警衛員說:“槍聲打得激烈的時候不要叫醒我,到打冷槍的時候再叫醒我。”大家立刻心領神會,毛澤東對這場戰斗已是勝券在握。
21日早7時,戰斗打響。中央紅軍將國民黨東北軍騎兵第三師、第六師和馬鴻賓第三十五師騎兵團分割包圍,經過數小時激戰,取得了“切尾巴”戰役的偉大勝利。此戰總計斃傷敵人600余人,俘虜1000余人,繳獲戰馬1600余匹,山炮、迫擊炮、重機槍數十門(挺)。
“這場戰役創下了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以步兵打敗騎兵的奇跡。至此,中央紅軍切斷了長征途中一直甩不掉的‘尾巴’,結束了長征中的最后一仗,宣告了國民黨圍追堵截中央紅軍的陰謀徹底破產。為了紀念這場戰役,吳起人民把平台山更名為勝利山。”李樹果說。
“切尾巴”戰役結束后,為了贊揚彭德懷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和英勇無畏的精神,毛澤東寫下了著名的六言詩《給彭德懷同志》: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彭德懷看到詩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當即將最后一句“唯我彭大將軍”改為“唯我英勇紅軍”,將原詩回贈給毛澤東,體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博大胸懷。
3 碾磨窯裡 兩次召開政治局會議
“中共中央及中央紅軍從10月18日進入吳起境內,到10月30日離開吳起鎮,共計13天時間,先后召開了三次政治局會議,打了一個大勝仗,宣告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結束。”吳起縣委宣傳部一位工作人員介紹。
1935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進入吳起境內抵達張灣子村,當晚在這裡召開了政治局常委會議。會議討論了中央紅軍入陝后的作戰方針等問題,最后會議決定:一、整頓部隊,提高戰斗力﹔二、與群眾建立良好的關系,擴大紅軍,組織游擊隊。
這是中共中央進駐吳起后召開的第一次政治局會議,而此后的兩次政治局會議都是在吳起鎮新窯院革命舊址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室召開的。8月16日,記者在舊址現場看到,會議室是戶主的碾磨窯,同時也是左權、聶榮臻同志的舊居,條件十分簡陋,這些紅軍的指戰員們休息時都是鋪著草席打地鋪。
第二次會議是1935年10月22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會上,毛澤東作了《關於目前行動方針》的報告,張聞天作總結發言。會議回顧了長征的歷程,宣告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結束,批准榜羅鎮政治局常委會議關於紅軍長征落腳陝北的決策,決定黨和中央紅軍今后的主要戰略任務是以陝北蘇區來領導全國革命。
第三次會議是1935年10月27日召開的政治局常委會議。會議討論了部隊工作、行動方針及常委分工問題。會議決定,張聞天主持中央工作,毛澤東負責軍事工作,秦邦憲負責蘇維埃政府工作,周恩來負責中央組織局和后方軍事工作。
“除了這三次政治局會議,1935年10月25日還召開了陝甘支隊團以上干部大會,毛澤東在講話時論述了長征,這是最早的一次,也是內容最展開的一次。”李樹果說。
毛澤東在會上講:“長征是歷史紀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於今,歷史上曾經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十二個月光陰中間,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路上遇著了說不盡的艱難險阻,我們卻開動了每人的兩隻腳,長驅二萬余裡,縱橫十一個省,請問歷史上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沒有,從來沒有的。
“長征又是宣言書。它向全世界宣告,紅軍是英雄好漢,帝國主義者和他們的走狗蔣介石等輩則是完全無用的。長征宣告了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圍追堵截的破產。
“長征又是宣傳隊。它向十一個省內大約兩萬萬人民宣布,隻有紅軍的道路才是解放他們的道路,不因此一舉,那麼廣大的民眾怎會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還有紅軍這樣一篇大道理呢?
“長征又是播種機。它散布了許多種子在十一個省內,發芽、長葉、開花、結果,將來是會有收獲的。總而言之,長征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
4 不忘初心 走好今天的長征路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講話指出,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今天,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就是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革命老區吳起,正是這樣做的。以旅游業發展為例,吳起大力挖掘紅色旅游資源,投入大量資金,重點打造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紀念園,建成了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和紀念碑、五大廣場(入口廣場、轉移轉折廣場、雪山草地廣場、會師廣場、勝利廣場)、吳起鎮“切尾巴”戰役指揮所等,完善了景區步道、綠化、停車場等建設。同時,該縣還實施完成了吳起革命紀念館維修改造工程,目前,紀念館佔地面積4000余平方米,館藏文物1048件。
“我們力爭用5到10年時間,把勝利山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紀念園建成全國5A級風景區,建成吳起退耕還林成果的展示區,建成陝北黃土高原生態修復的樣板實驗區,建成聞名全國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吳起縣旅游局局長王英說。
8月16日,來自甘肅慶陽的游客楊正滿帶著兩個孩子在吳起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紀念園參觀。他說:“吳起是革命老區,現在建設得挺好,我們專門利用暑假自駕帶孩子過來參觀學習,緬懷先烈。”
今年上半年,吳起縣旅游接待總人數達38.33萬人次,同比增長34.83%﹔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53億元,同比增長25.9%,而紅色旅游正是全縣旅游的主力軍。
王英介紹,縣上已經與北京東方園林集團就勝利山長征文化景區項目開發達成框架合作意向,簽約資金15億元﹔與上海龍元集團簽訂了城市水景觀、城市功能提升、紅色小鎮旅游集散中心項目建設協議。目前,紅色小鎮旅游集散中心項目已完成前期征地和拆遷工作,吳起的紅色旅游提檔升級正在加速推進之中。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革命老區吳起,正大力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在新的長征路上奮勇前進。(記者 霍強 見習記者 強繼霞)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