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分享

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

民族英雄吉鴻昌:恨不抗日死

2018年09月03日08:1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走進河南省扶溝縣吉鴻昌烈士紀念館,“民族英雄吉鴻昌”七個大字映入眼帘,這是聶榮臻同志為紀念吉鴻昌寫下的題詞。已在紀念館工作10年的講解員張艷娜說:“每天都有群眾到紀念館參觀展覽,緬懷先烈,吉鴻昌烈士的精神不僅激勵著扶溝縣人民,他的事跡在中國廣為流傳。”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這是共產黨員、抗日名將吉鴻昌臨刑前寫下的氣壯山河的就義詩。

  吉鴻昌,1895年出生於河南省扶溝縣呂潭鎮,因家境貧寒,隻間斷地念了兩年書。1913年入馮玉祥部當兵,因驍勇善戰,屢立戰功,從士兵遞升至軍長。他為人正直,不畏權勢,人稱“吉大膽”。1930年9月,吉鴻昌所部被蔣介石改編后,任第22路軍總指揮兼第30師師長,奉命“圍剿”鄂豫皖革命根據地,但他不願替蔣介石打內戰,對“圍剿”紅軍態度消極。

  1931年8月,吉鴻昌被蔣介石解除兵權,被強令出國“考察”。臨行前,恰逢“九一八”事變,吉鴻昌發電報向蔣介石請命:“國難當頭應一致對外,願提一師勁旅,北上抗日,粉身碎骨,以紓國難。”未得允許,遂環游歐美,發表抗日演說,尋求國際聲援。

  1932年,吉鴻昌在上海“一二八”抗戰炮聲中回到祖國后,隨即聯絡與發動舊部,為抵抗日本侵略奔走呼號,並毀家紓難,變賣家產6萬元購買槍械,組織武裝抗日。1932年深秋,在北平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3年5月,在中共北方組織的領導與幫助下,以馮玉祥為總司令的抗日武裝“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在張家口建立,吉鴻昌任第2軍軍長、北路軍前敵總指揮兼察哈爾警備司令,率部進攻察北日偽軍,連克康保、寶昌、沽源、多倫四縣,將日軍驅出察境。

  蔣介石政府奉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反誣同盟軍破壞國策,令何應欽指揮16個師與日軍夾擊同盟軍。吉鴻昌率部戰斗至10月中旬,彈盡糧絕而失敗,隨后潛往天津繼續從事抗日活動。

  1934年,吉鴻昌參與組織中國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被推為主任委員,秘密印刷《民族戰旗》報,宣傳抗日,聯絡各方,准備重新組織抗日武裝。

  1934年11月9日,吉鴻昌在天津法租界被軍統特務暗殺受傷,並遭逮捕,后引渡到北平軍分會。敵人使出種種手段,迫害逼供,吉鴻昌大義凜然地說:“我是共產黨員,由於黨的教育,我擺脫了舊軍閥的生活,轉到工農勞苦大眾的陣營裡頭來。我能夠加入革命的隊伍,能夠成為共產黨的一員,能夠為我們黨的主義,為人類的解放而奮斗,這正是我畢生的最大光榮。”11月24日,經蔣介石下令,吉鴻昌被殺害於北平陸軍監獄,時年39歲。(據新華社鄭州9月2日電 記者韓朝陽)


  《 人民日報 》( 2018年09月03日 11 版)

(責編:曹淼、謝磊)
相關專題
· 專題資料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