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以身作則,就是無聲的命令

鄭林華

2018年09月04日08:09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原標題:以身作則,就是無聲的命令

  版畫《彭德懷將軍在前線》 彥涵 作

  人們常說:一滴水也可以折射出太陽的光輝。對解放戰爭時期擔任西北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的彭德懷而言,吃不吃雞肉、喝不喝雞湯這樣的小事,也足以體現出他的治軍風格和做人典范。

  “這雞不管是不是買的,往后一隻也不能吃!”

  1947年3月,國民黨軍侵佔延安后,到處燒殺搶掠,將老百姓來不及轉移的牲畜家禽宰殺殆盡,搜尋老百姓埋藏起來的糧食。蔣軍的罪惡行徑使延安周邊人民更加熱愛人民解放軍。我軍所到之處,老百姓牽羊抱雞,一定要部隊收下:“子弟兵不收,胡匪兵就會糟蹋掉,咱也不能把羊羔子放下,讓狼去叼呀!”

  在這種形勢下,我們有些部隊產生了“寧叫我們自己吃光,也不留給敵人搶掠”的錯誤思想,未經上級批准就隨便接受群眾送來的東西,甚至吃了老百姓的東西卻連錢也不付。

  彭德懷知道這些情況后,非常氣憤,決定利用戰斗間隙整頓紀律。他召開兩次旅以上干部會議,強調執行群眾紀律的重要性,發動大家一起批評“自己吃光”的錯誤思想,堅決糾正部隊中一切違反紀律現象。

  此前,西北野戰軍司令部管理科為了改善首長生活,曾經做過幾次雞湯。第一次看到雞湯時,彭德懷就問:“從哪裡搞來的雞?”得知是管理科拿錢買來的,沒有違反群眾紀律,他仍不放心,追問:“花多少錢買的?是不是變相白吃群眾的東西呀?”還是副政委出面解釋,彭德懷才肯喝雞湯。

  但自從個別部隊出現違反群眾紀律的現象后,彭德懷就再也不讓炊事員給他做雞湯了。他當著司令部所有人的面,對管理科長高克恭說:“你們都在這裡,我給你們講清楚,這雞不管是不是買的,往后一隻也不能吃!”

  彭德懷認為司令部保留小灶是脫離群眾,為了保持官兵絕對一致,他專門找幾位首長商量后,就把小灶撤銷了。彭德懷宣布撤銷小灶后,便讓警衛員把高克恭喊來:“司令部的小灶已經決定撤銷。你今天就把小灶的炊事員調回管理科另行分配或送到后方去。”高克恭想再拖上半天,給首長們再做頓好吃的,就推托說:“雨下得這麼大,能不能等到明天處理?”彭德懷不同意:“快去,快去。說撤就撤,一定要在今天把炊事員和炊具都撤掉。”

  彭德懷長期患有胃病,當時指揮僅2萬余人的部隊同進攻陝甘寧解放區的23萬國民黨軍作戰,條件特別艱苦,大家都很關心他的身體。時任中央書記處辦公廳棗園辦公處處長的師哲特意囑咐警衛員:“不僅要提高警惕,保衛好首長的安全,而且要從多方面關心照顧首長的生活,盡可能地保証首長吃好、睡好、休息好。尤其是彭總,他有胃病,而且經常要在前線活動,十分勞累艱苦,所以隻要有可能、有機會,就要設法改善他的伙食,給他增加些營養,保証他的健康。”警衛員記住了這話。轉戰陝北時期,部隊天天吃小米干飯。警衛員怕彭德懷的胃受不了,就燉了一隻雞。彭德懷卻生氣了:“不吃!拿回去。”過了一兩個星期,警衛員又做了一隻雞,這次彭德懷發了脾氣:“你怎麼又搞這一套!你干什麼?!”他立即讓警衛員離開司令部回到原部隊。

  彭德懷用自己的行動為部下樹立了榜樣。各部隊指戰員聽說后,深受教育,此后違反群眾紀律的現象就很少了。

  “嗨,彭總不吃嘛!”

  1947年7、8月間,西北野戰軍第二縱隊司令員兼政委王震在陝北某地遇到師哲,師哲知道這位老朋友轉戰陝北各地已大半年,打算做點可口的飯菜慰勞慰勞他。王震也毫不客氣:“這個時期隻有高粱、小米,缺油少菜,吃得人胃裡發燒,太缺少脂肪,實在想吃肉了!”師哲不解地問:“你們天天在廣闊的農村轉,難道買不到一點兒雞或羊肉嗎?這也花不了多少錢啊!”王震脫口而出:“嗨,彭總不吃嘛!”

  不過,彭德懷偶爾也會“網開一面”。他曾經批准搞過隻有一隻雞的“盛宴”。

  那是在攻打榆林時,彭德懷召開縱隊首長以上干部會議。會前,王震半開玩笑地對彭德懷的秘書蕭鶴說:“彭總交給二縱隊的戰斗任務,我保証勝利完成!小蕭,你告訴彭總,買隻雞,慰勞慰勞我們吧!”蕭鶴琢磨著自從彭德懷在綏德規定縱隊以上干部取消小灶后,各縱隊司令員嚴格遵守,彭德懷更是身體力行,不要說吃雞,連肉丁也很少吃到,因此他完全贊同王震的建議,利用會議間隙報告彭德懷:“各縱隊對攻打榆林的作戰,已經准備就緒,二縱隊也已完成挖坑道的任務,王司令員提議,請你批准買隻雞,慰勞慰勞大家。”

  彭德懷欣然同意,並笑著對王震說:“榆林地處塞外,四周全是沙漠,沒有像樣的村庄和樹木掩護,部隊硬攻是要吃虧的,你們二縱隊挖坑道有功,好,就慰勞你王胡子一隻雞吃吧!”

  會議開到中午才結束,於是炕桌上就有了一隻雞和兩個普通菜。彭德懷和各縱隊首長談笑風生。有的說“雞的味道挺好”,有的說“好久沒吃到炒菜了”。王震也打趣道:“彭總有命令,我想吃也不敢吃呀!”彭德懷也幽大家一默:“榆林這一仗要打不好,你們得賠我一隻雞呀!”

  彭德懷另一次吃雞肉純屬意外。

  1948年12月,彭德懷召集西北野戰軍各縱隊首長前往司令部駐地參加野戰軍前委擴大會議。會前,他向高克恭交代:“會議的伙食標准與部隊一樣,如果有可能的話,最好每一頓飯加一隻老母雞。但不准超支。”

  按照彭德懷的吩咐,管理科根據會議的既定日程買了幾隻雞,一頓吃一隻,不多也不少。當時到會的有好多人,盡管每個人吃不上多少雞肉,但大家還是很高興。

  12月4日,會議提前結束。各縱隊首長都趕回部隊去了,司令部也准備轉移。但是,管理科卻犯了愁,因為還剩一隻已經宰殺的老母雞,不知該如何處理才好。高克恭和科裡同志商量,大家都認為這隻雞還是送給彭德懷和其他首長們吃,不然,放著也會壞掉。

  晚飯時,炊事員把燉好的雞端上來了。彭德懷一見,臉色馬上沉了下來,叫警衛員跑步去喊高克恭。高克恭剛剛邁進門檻,彭德懷就責問:“高克恭,這隻雞是怎麼回事?”

  “這是你下的命令啊。”

  “什麼?我什麼時候下過這樣的命令?”

  “你規定的每頓飯加一隻老母雞嘛。”

  “那是指會議說的,現在會議不是已經結束了嗎?”

  “彭總,會議提前結束了,可還剩下一隻雞。如果不吃掉,這雞會放壞的。我們商量了一下,大伙認為給首長們吃了,這談不上是什麼特殊化。”

  彭德懷沒有再問下去,但還是滿臉不高興。大家也都勸彭德懷,最后總算把他說服了。

  “為了消滅敵人,要忍耐勞苦”

  解放戰爭初期,敵強我弱。要戰勝十倍於己的敵人,沒有軍糧是不可能的。但是陝甘寧解放區1947年春旱秋澇,當年糧食總產量僅為28800萬公斤,平均每人一年隻有90公斤糧食,連最低的生存需求都難以維持。糧食嚴重匱乏成為西北野戰軍的頭號難題。

  彭德懷多次致電中央表示“糧食問題仍嚴重困難”,他也想方設法解決軍糧問題。1947年9月,他給西北野戰軍各縱隊、旅發電報,要求“克服一切困難,特別是糧食困難,各級政治機關、后勤機關,立即向居民動員糧食,說明餓肚不能消滅敵人,向群眾借糧,買洋芋、瓜、包谷、豆子,向全體指戰員說明為了消滅敵人,要忍耐勞苦,要吃雜糧,克服困難,才能取得更大勝利。”有時實在沒辦法,他隻好令各部隊宰殺騾馬充食。

  當時攻打榆林更為艱難。榆林位於黃土高原與毛烏素沙漠交界處,“沙漠寒冷,糧食困難”。彭德懷看到,神木、榆林、橫山長城外二百余裡,農民生活貧困,男女大小無衣服,吃糠現象普遍。在這樣的地方籌糧極為困難。他致電領導后勤保障工作的賀龍、習仲勛:“元大灘戰斗即無糧食,四縱因此未參加戰斗。現各縱隊均缺糧。三縱及四、六團已有三天無糧接濟,殺騾馬及強取人民瓜菜洋芋。請確實計算一下糧食有無辦法,如不能繼續支持,即停止北線作戰計劃。按現在糧食情形,(寧夏)馬(鴻逵)敵西退亦無法進行戰斗。”他還復電告知中央軍委:“除四縱隊得到二百石糧,可維持至二十五日,其他各兵團無顆糧。三縱隊,四、六團,五日來未得一頓,戰士餓得哭。此種情形很難出動,更難獲勝。如二十三日能得六百石糧補充,二十四日即可出動。”在沿途無法就地取糧,既無顆糧攜帶,又無后方接濟的情況下,彭德懷兩次攻打榆林都未能如願得手。

  華東野戰軍司令員陳毅曾在陝北參加過西北野戰軍團以上干部會,對西北野戰軍的艱苦情況感慨萬分:“西北野戰軍是作戰條件最苦的一個野戰軍,麥面有一年多沒有吃到了,小米也很難吃得到,主要是吃黑豆,過去是喂馬的馬料,有時還是吃野菜、吃糠。制度上規定三錢油、三錢鹽,有時還不能保証如數供給。在下大雪時許多同志沒有鞋子穿,還是要打仗行軍,隻好用破布包一包,麻繩捆一捆。”

  了解了戰爭環境,也就可以理解彭德懷為何不肯自己吃雞肉喝雞湯了。在“戰士餓得哭”的情況下,讓一向以身作則、身先士卒,提倡官兵一致、同甘共苦的指揮員一個人吃香喝辣,這比當面羞辱他還要難受。

  那個被彭德懷打發走的警衛員曾經感到非常委屈。有一次,他遇到師哲,師哲開導他:“原因很簡單,彭總不願搞特殊,彭總考慮更多的是問題的另一面。在前線指揮作戰的指戰員,誰不辛苦,誰不勞累,誰無困難?!彭總認為,在艱苦的條件下,大家隻能過同樣的生活,隻能同甘共苦,不管自己有什麼個人困難,都應當忍耐,克服﹔特別是負責干部,更要時刻檢點自己的言行與生活細節,絕不容許自己與大家有任何不同、任何特殊的地方。不僅如此,作為領導者,他認為,在一切方面、一切場合都應該吃苦在先,享受在后,都要以身作則,做出榜樣來。”警衛員終於打開心結。

  而王震那句“嗨,彭總不吃嘛”,又啟發了師哲:“從王胡子的話裡,我才真正地體會到什麼是無聲的命令。這首先就是處處以身作則,身先士卒!司令員生活簡朴,旅長、師長們自然也不敢特殊化。彭總吃大灶,和戰士們吃的完全一樣。在戰爭年代,打仗行軍,常常飽一頓飢一頓,無論生活多麼艱苦,戰士們卻沒有任何怨言,上下齊心,專一作戰,能不戰勝敵人嗎?”

  (鄭林華 作者單位: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責編:曹淼、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