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直羅大捷 奠基西北——尋訪直羅鎮戰役的故事

2018年09月04日15:26    來源:陝西日報

原標題:直羅大捷 奠基西北 ——尋訪直羅鎮戰役的故事

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

陝西有著光榮革命歷史的紅色精神富礦,無數革命志士為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前赴后繼,抒寫出感天動地的歷史篇章。革命先烈拋頭顱洒熱血,悲壯三秦大地。深厚的紅色基因,是我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時光荏苒,滄桑巨變。英雄的足跡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湮滅,紅色的記憶並沒有在歷史的深處褪色。

讓我們銘記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沿著紅色足跡重走信仰之路,挖掘珍貴史料,探訪革命舊址,濃墨重彩地講述英雄故事,傳播紅色文化,讓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讓紅色基因融入血脈,讓紅色精神激發力量,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直羅鎮戰役是1935年10月紅軍經過二萬五千裡長征到達陝北后的一場重大戰役。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后,與先期到達陝北的紅十五軍團在甘泉下寺灣會師,恢復組成了紅一方面軍。在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的直接領導下,紅軍戰士們和當地群眾一起,取得了直羅鎮戰役的勝利。

直羅鎮戰役粉碎了國民黨軍對陝甘蘇區的第三次“圍剿”,為紅軍發展積蓄了新的戰斗力量,擴大了陝甘革命根據地,從而使陝北成為紅軍長征的落腳點和奪取中國革命勝利的出發點。此役也是國民黨東北軍與紅軍的最后一次較量,使張學良徹底認識到紅軍的戰斗能力和紅軍抗日的堅定決心,進一步促使東北軍將士從消極“剿共”到停止內戰再到聯合紅軍一致抗日的轉變,促成了次年“西安事變”的發生與和平解決。

1 青山映英魂 精神駐心間

8月的富縣驕陽似火,盡管天氣炎熱,直羅鎮戰役烈士陵園每天仍會迎來不少前來瞻仰英烈紀念碑、緬懷烈士英雄事跡的群眾。直羅鎮戰役烈士陵園始建於1954年,烈士陵園位於富縣直羅鎮,距縣城53公裡,佔地60畝。

8月28日,登上一段長長的台階,記者和參觀的群眾一起來到了直羅鎮戰役的烈士墓區。青山鬆柏之間,整齊排列著幾百塊墓碑,325名有名烈士和630名無名烈士長眠於此。鬆柏在山風吹拂下沙沙作響,仿佛在訴說著烈士們的英勇事跡,提醒人們永遠不要忘記烈士們為革命所拋洒的熱血,從而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烈士陵園內有一座直羅鎮戰役十二小烈士紀念亭,亭內的黑色大理石上刻著在戰役中犧牲的12位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少共營紅軍小戰士的英勇事跡。少共營裡的小戰士大多是12歲至15歲的少年,因為家境悲慘、親人離散而投身紅軍。直羅鎮戰役前夕,少共營的12名紅軍小戰士化裝潛入國民黨軍隊駐地偵察敵情,情報送出后在返回途中遭遇國民黨軍隊,因寡不敵眾不幸被俘。關押期間,他們英勇頑強、寧死不屈,在國民黨軍隊敗退前,12名紅軍小戰士被殘忍殺害。

直羅鎮戰役勝利后,紅軍戰士們將12名小戰士集中安葬在一起,為了銘記烈士、勉勵后人特立碑。這些小戰士沒有留下名字,隻留下了他們英勇的事跡。來到十二小烈士紀念亭的人們久久地凝視著石碑上的文字,不少人感動地流下熱淚。

一位前來參觀的女士說:“他們比我兒子大不了多少,小小年紀竟然能為革命做出如此巨大的犧牲,讓人欽佩。”

“不只是這12位小戰士,在戰役中犧牲的紅軍戰士大多非常年輕。他們為人民的利益犧牲自己的一切,他們的英雄事跡值得后人銘記,他們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的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們。”烈士陵園管理所所長王勇說。

為了更好地銘記歷史,追思英雄,2012年至2013年,富縣投資560萬元對直羅鎮戰役烈士陵園進行了改建和擴建,對陵園景觀重新進行設計布局,擴建了陵園大門,重建了直羅戰役烈士紀念碑,新修了烈士陵325座,修建了總面積為719.6平方米的直羅鎮戰役紀念館。

1987年直羅鎮戰役烈士陵園被陝西省人民政府命名為“省級重點革命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陵園晉升為國家級烈士陵園﹔2012年被陝西省人民政府命名為“陝西省國防教育基地”。

2 追思英烈 傳承紅色基因

直羅鎮戰役紀念館通過文字和圖片,聲、光、電等技術手段和場景再現等形式,生動再現了那場驚心動魄的戰役。目前,由烈士墓區、烈士紀念碑、紀念館組成的直羅鎮戰役烈士陵園已成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陝西省國防教育基地、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思想政治教育基地,自建成以來已累計接待游客20多萬人次。

直羅鎮戰役紀念館已成為富縣開展紅色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主要紀念地和教育活動場所。紀念館的館內布展以陝北革命歷史為背景,以直羅鎮戰役為主線,以參加直羅鎮戰役的英雄、犧牲的革命英烈為重點,通過歷史圖片、場景再現、實物陳列、聲光影像等形式,通過“紅流萬裡 落腳陝北”“直羅大捷 奠基西北”“立足陝北 聖地延安”等三個板塊,全方位、多角度展現了波瀾壯闊的紅色歷史畫卷,揭示了直羅鎮戰役的歷史意義和重大現實意義。

“我們追思歷史、緬懷先烈的意義在於堅定理想信念、繼承先烈遺志、弘揚革命傳統,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革命英雄主義教育,通過重溫革命史,教育干部群眾和青少年,凝聚正能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烈士陵園的講解員李亭說。

據介紹,為了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紀念館正在積極組建緬懷革命先烈事跡宣講組。他們將走進基層,到學校、企事業單位進行宣講,讓人們更加了解那段驚心動魄的紅色歷史,使紅色基因傳承下去。

3 汲取精神營養 堅定理想信念

加強黨性教育和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必修課。建館以來,直羅鎮戰役紀念館依托獨有的紅色教育資源,已成為廣大黨員干部繼承革命傳統、汲取精神營養、堅定理想信念的生動紅色課堂。

自2017年成為富縣黨風廉政教育基地以來,直羅鎮戰役紀念館依托豐富的紅色資源,以實物、實景、實例、實事為載體,通過充分挖掘和開發紅色資源,搭建黨性教育大課堂,增強黨性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全縣領導干部、黨員、預備黨員、入黨積極分子通過與歷史事件、革命人物、革命精神的對話,不斷進行反思與感悟,感受心靈的震撼、完成精神的升華。

紀念館還充分利用清明節、“五四”青年節、“七一”、“八一”等重要節日,開展各種主題教育活動。前來參觀、瞻仰、悼念烈士,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各級黨政機關單位、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在校師生和群眾越來越多。

2018年清明節前后,富縣各黨政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紛紛前往直羅鎮戰役烈士陵園和直羅鎮戰役紀念館,重溫紅色革命歷史,緬懷革命先烈,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期間,紀念館舉辦了各種主題學習與紀念活動42場次。富縣機關黨委開展了“追尋紅色記憶 打造廉潔隊伍”現場廉潔教育活動﹔富縣民政局黨委開展了“緬懷先烈 重溫誓詞 激發初心 履職盡責”主題教育活動﹔富縣法院開展了“傳承遺志 不忘初心 廉潔司法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據統計,全縣累計有5000余名干部群眾在紀念館接受主題教育。

一位游客告訴記者:“今天參觀了直羅鎮戰役烈士陵園和直羅鎮戰役紀念館,這些烈士的事跡在我腦海中不斷浮現,讓我的心靈受到了巨大的震撼。在戰火和硝煙中前仆后繼的戰士們,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在革命先烈奉獻精神的鼓舞下,我們應該奮力拼搏,無私奉獻,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據統計,3年來,直羅鎮戰役紀念館年均觀眾達7萬人次,年均開展教育活動近百場。

記者離開時正值日落,夕陽為烈士紀念碑勾勒出金色的輪廓,讓紀念碑更顯庄嚴、肅穆。英雄們的一生永遠鐫刻在這塊紀念碑上,也永遠鐫刻在人民的心中。(記者 郭妍 實習生 劉杰東)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