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譚政:軍隊政治工作的先鋒

馮佳

2018年09月17日09:11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譚政:軍隊政治工作的先鋒

  譚政長期從事並領導軍隊思想政治工作,不僅善於做政治工作,還善於開展理論學習與研究工作,提出了一系列軍隊政治工作的觀點與方法。毛澤東稱“譚政,談政也”,這是對譚政的最高評價。
  保持人民軍隊的性質,維護人民的利益。譚政認為,要把廣大民眾看作軍隊的母親,對於每一件違反人民利益的事情,都應認真地處理並加以糾正,這是軍隊政治工作的出發點。隻有如此,才能改善軍隊與群眾之間的關系,進而發動和組織群眾。1929年,紅軍主力下井岡山后,在閩贛交界的邊遠山區,面臨著后有追兵且無糧可吃的困境。由於沒有根據地,許多群眾看見扛槍的來了,以為要搶糧食,便藏起了糧食並躲進山裡。是讓官兵餓肚子,還是白拿群眾藏起來的糧食,成為當時最為棘手的問題。一些人認為,這個時候要救紅軍,大家餓得不得了,不吃不拿就沒法子活!譚政堅決反對這種做法,認為這樣做既破壞了軍隊紀律,也有違人民軍隊的性質。經過考慮,他提出了“打收條”的辦法。具體做法是:軍隊用了群眾的東西,吃了群眾的糧菜,要給錢。如部隊沒有現款,就給群眾“打收條”,寫清楚吃了群眾多少糧食,等革命勝利后,再來償還。群眾還可以拿著收條去蘇維埃政府頂交公糧。后來,這一辦法開始在軍隊中廣泛實行。通過實施這一政策,當地群眾逐漸認識到中共的軍隊是不白拿群眾一針一線的軍隊,是真正顧及人民利益的軍隊,從而使軍民關系得到極大改善。
  善於總結經驗,進行理論提升。1947年,譚政擔任東北民主聯軍總政治部(簡稱東總)主任。夏季,東北我軍攻勢作戰取得勝利后,軍隊的成分變得異常復雜,不僅有土改后踴躍參軍的農民,還有大批俘虜經過改造后加入隊伍。不同人員的加入使軍隊的思想問題頗為嚴峻。有的不願在氣候條件惡劣的東北作戰,有的充滿流氓習氣與軍閥作風,有的缺乏紀律意識。因此,加強部隊的紀律建設、提高戰斗力成為當時亟待解決的問題。此時,譚政從遼東軍區政委陳雲口中得知遼東軍區第三縱隊七師的訴苦運動搞得很有特色,對官兵的教育作用很大。隨后,他帶領工作組深入第三縱隊進行調查研究,深入總結訴苦運動的經驗教訓。
  通過研究分析,譚政認為訴苦運動可以解決部隊教育的兩個重要問題:一是當前部隊教育的主要內容,二是如何進行教育。在訴苦運動中,應使官兵了解當前復雜的戰爭性質與階級關系,把個人仇恨與階級仇恨、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緊密結合起來。譚政把訴苦的經驗進行理論提升后,謄寫成文,下發東總各部隊進行推廣和執行。事實証明,這種思想教育方法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戰士們經過訴苦運動,紛紛表示願意跟著共產黨奮勇殺敵,部隊面貌煥然一新。1947年9月初,毛澤東在批閱第三縱隊開展訴苦運動經驗的報告時,專門作出批示:“東總訴苦運動搞得好,這個經驗很有借鑒意義。”后來,毛澤東對報告修改后,批轉全軍,號召各部隊認真學習第三縱隊的經驗。
  軍隊政治工作必須服從、服務於黨的中心工作。譚政認為,做政治工作必須樹立大局意識,根據黨在不同時期的工作任務,採取不同的政治工作方法,使軍隊的政治工作始終圍繞著黨的中心工作進行。抗戰時期,黨的中心任務是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圍繞這一任務,譚政一方面向全軍強調政治工作服從黨的中心工作的重要性,指出這一時期八路軍的任務是爭取民族自衛戰爭的最后勝利與中華民族的徹底解放,建立獨立、民主、自由的新中國。另一方面,他也對破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等問題進行了論述,強調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抗日,反對投降,堅持團結,反對分裂,堅持進步,反對倒退。新中國成立后,隨著黨的工作重心轉向社會主義建設,軍隊的任務也相應發生變化,逐漸轉為實現軍隊的正規化、現代化,提高軍隊的戰斗力,以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和人民政權。譚政深刻認識到這一點,並把這一時期政治工作的著力點放在改善軍民關系、加強軍隊訓練、進行軍隊建設等方面。例如,他認為要辯証地看待軍隊生產問題。各地駐軍每年可以花一段時間幫助群眾開展春耕、秋收、挖渠、修堤等工作。但必須認識到,生產不能多搞,也不能不搞。這一時期軍隊搞生產的目的,不在於自給自足,而在於支援地方建設,改善部隊與地方群眾的關系。
  軍隊政治工作要堅持民主,秉承以人為本思想。譚政認為,在對待官兵的問題上,不僅要盡量滿足官兵合理的物質要求,而且要在人格上尊重他們。在工作中,譚政總是認真聽取意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不搞家長制、一言堂,對犯錯誤的同志也從不一棍子打死。在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第一副主任期間,譚政親自抓軍隊的肅反工作。1955年11月,譚政親赴湖南指導工作。當時,湖南省軍區的肅反工作已經進入定案階段。軍區領導在向他匯報工作時,提到該部有一名政工科長,1947年他分別偽造了黨員介紹信與入黨志願書,利用分配到一個新工作單位的機會,混入黨內。軍區領導表示這個人的問題已經全部核實完畢,本人也承認了錯誤,他們准備將此人定為混入黨內的政治騙子,清除出黨。譚政沒有立刻下定論,而是仔細詢問了該同志入伍后的表現及他是否具備一名共產黨員的資格。該領導如實回答,說這位同志“一貫表現較好,作風正派,能聯系群眾,工作上有一定成績”,具備了做一名共產黨員的條件。弄清楚情況后,譚政認為該同志採取這種方式進入黨內,做法上肯定是錯誤的。但既不能把他定為混入黨內的政治騙子,也不能把他清除出黨。事實証明,該同志經歷過戰爭年代的考驗,他到黨內來並非別有用心,而是出於想干革命的動機,這與政治騙子截然不同。最后,譚政說:“我看還是為他補辦一個入黨手續,幫助他成為一個合格的共產黨員吧!他會為黨繼續努力工作,對黨有益無害。”
  在對待俘虜的問題上,秉持人道主義理念。抗戰時期,瓦解敵軍工作是削弱敵軍戰斗力並減少我軍傷亡的重要政治工作方法之一。譚政認為要根據敵偽軍的不同特點,“對症下藥”。對待偽軍,要堅持軍事打擊與政治工作相結合。既要通過軍事打擊逼迫偽軍就范,又要借助偽軍內部的不滿情緒,做通“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的思想工作。對待漢奸,要反對“大小漢奸都一樣”和一律“殺無赦”的觀點,如果這樣做勢必會把同情分子和動搖分子“逼上梁山”,讓他們死心塌地為日本賣命。對待日軍,可以利用其思鄉心理與厭倦戰爭心理,給他們做思想工作,削弱他們的戰斗力。

 

(責編:孫爽、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