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意志如鋼 勤學不倦 文武雙全 信仰堅定

革命文物講述劉伯承元帥戎馬生涯

牛瑞祥 黃琪奧

2018年09月18日10:51    來源:重慶日報

原標題:革命文物講述劉伯承元帥戎馬生涯

開州區,劉伯承同志紀念館大門前的劉伯承塑像。本版圖片均由記者齊嵐森攝

開州區,劉伯承同志紀念館。

劉伯承的《殘廢証》。

劉伯承在蘇聯求學時購買的羊毛毯子。

劉伯承使用過的左輪手槍。

劉伯承的木刻畫像印刷品。

核心提示

18歲,他投筆從戎,成為川軍中的一員猛將。

22歲,陷入短暫人生低谷的他,在乘船過三峽時,寫下“手執青鋒衛共和,獨戰飢寒又一秋”的詩句,直抒胸臆。

34歲,他加入中國共產黨,完成了從民主主義革命者向共產主義者的轉變。

35歲,他與周恩來、朱德、賀龍、葉挺等一起,領導了震驚中外的八一南昌起義,成為人民軍隊的創始人之一。

59歲,年近花甲的他出任剛創辦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院長,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培養出大量將才。

……

他的一生驍勇善戰、足智多謀,軍事理論造詣精深,被譽為“軍神”。他就是從重慶開州走出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劉伯承(1892.12.4-1986.10.7)。

2017年6月,劉伯承元帥的子女共同決定,將37件/套有關劉伯承的珍貴革命紀念物捐贈給位於重慶市開州區的劉伯承同志紀念館。

作為一家國家三級博物館,劉伯承同志紀念館目前已擁有館藏文物共計4543件/套。

8月,開州區盛山腳下的劉伯承同志紀念館正在閉館整修。經過層層安檢后,記者在工作人員的陪同下進入文物庫房。

一件件曾經陪伴過劉伯承的物品靜靜地躺在庫房裡,仿佛在默默地向人們講述著劉伯承偉大、傳奇的一生。

《殘廢証》 刮骨療傷拒絕麻藥

“查劉伯承同志在偉大的革命戰爭中光榮負傷……”文物庫房內,一本《殘廢証》映入重慶日報記者眼帘,《殘廢証》的內頁上不僅寫有劉伯承的名字,還標注了“殘廢等級”“殘廢情形”等。

“這本《殘廢証》可以說是對劉帥戎馬生涯的最好見証。”劉伯承同志紀念館管理處主任李從高介紹,劉帥曾先后負傷9處:左腳一處﹔顱頂一處﹔右眼一處,不幸失去右眼﹔右腿股動脈一處,險些喪命﹔左臀部一處﹔左腿受傷,損及神經,一度不能行走﹔右腿側面一處,彈頭入肉,情急之下,自己咬牙用手指摳了出來﹔左腳側邊一處﹔右手側面一處。“其中,最為人所知的,莫過於攻打豐都時,他被流彈打穿了右眼。”

1916年3月中旬,為支持雲南護國軍在川南戰斗,24歲的劉伯承率領四川護國軍第四支隊,攻克豐都城。戰斗中,劉伯承連中兩彈,一彈擦傷顱頂,一彈從右太陽穴射入,透右眼而出。

由於缺醫少藥,加上經此一役后各地都在懸賞追捕護國軍將士,劉伯承在年底才幾經輾轉,來到重慶臨江門外德國醫生沃克開的診所。

“手術不用麻醉。”為了保護大腦神經,劉伯承向沃克提了一個要求,“請您放心,不管發生什麼意外,都不要您負責。”

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擔任德國軍醫的沃克,聽到這句話后相當震驚。在隨后三個多小時的手術中,沃克先將腐爛了的眼球割掉,然后將眼眶裡的腐肉一點一點地清除……

“一共七十二刀!你每割一刀,我都在心中數著。”術后,劉伯承告訴沃克。

“我還是第一次遇見像你這樣勇敢的人!”沃克驚嘆,“你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一塊會說話的鋼板!你堪稱軍神!”

自此,劉伯承“軍神”的威名譽滿天下。

“鮮為人知的是,劉帥后來右腿又受過重傷,被子彈打中股動脈,險些喪命。”李從高說。

1923年9月9日,時任川軍第二混成旅團長的劉伯承,正在大足百靈灣附近的白岩腳(現大足區高升鎮),向當地村民張樹庭了解對面七星庵陣地的情況。突然,傳來一聲清脆的槍響,劉伯承應聲倒在血泊之中,這發冷槍打中了他的右腿股動脈。

劉伯承先是被送到位於內江的野戰醫院,后又轉移到成都北門外的法國醫院治療,在院長艾毓梅的幫助下,劉伯承才脫離了生命危險。

由於天氣炎熱,劉伯承的傷口感染后又紅又腫,艾毓梅認為必須進行截肢手術,否則會危及生命,但劉伯承堅決不答應。幸運的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劉伯承的傷奇跡般地逐漸好轉,他還憑借超乎常人的毅力,慢慢站了起來並開始走路。

劉伯承元帥的兒子劉蒙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父親身上還有彈片沒有取出,他去世后火化,骨灰裡都有彈片……

羊毛毯子 見証蘇聯求學經歷

“這塊被評定為國家一級文物的羊毛毯子是劉伯承在蘇聯留學期間購置的,它見証了劉帥在蘇聯寒窗苦讀的歲月。”劉伯承同志紀念館管理處文物科科長付世權指著一塊印花羊毛毯子對記者說。

1927年11月,已經35歲的劉伯承受中共中央的委派,與吳玉章、林伯渠等30余人一起從上海出發,經海參崴后橫穿西伯利亞,來到莫斯科,開始了異國求學生涯。

當時到蘇聯求學的中國革命者基本上分為兩部分,一部分進入中山大學學習革命理論﹔包括劉伯承在內的軍事指揮官,則進入高級步兵學校學習軍事,學好俄語是他們需要過的第一關。那塊羊毛毯子就是劉伯承在此學習期間購置的。

跟其他同學相比,劉伯承年齡大、俄語基礎差、口音重。為了盡快掌握俄語,他一有空就獨自躲在校園一角專心練習俄語發音。

據《劉伯承傳》一書記載,當時的劉伯承除自備單詞小本外,還每日必在左手手心寫滿生詞,直到完全記熟后才另換新詞。“晚上,同學們已熄燈就寢,他還獨自利用走廊的燈光記單詞﹔冬天的清晨,大家都還在被窩中,劉伯承就披著毯子,提前到操場朗讀……”

功夫不負有心人,很快劉伯承不僅能聽懂蘇聯教官講課,還能直接閱讀俄文書籍。1928年6月,他成功進入蘇聯最高軍事學院——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1930年,應組織的要求,劉伯承提前回國。

“可以說在蘇聯的系統軍事知識學習,為行伍出身的劉伯承日后指揮作戰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段經歷也讓他意識到創辦軍事院校、培養軍事人才的重要性。”付世權說。

1950年6月,時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書記、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的劉伯承,向中共中央遞交了一份辭職信。信中寫道:“要建設一支現代化的軍隊,最難的是干部的培養,而培養干部最難的又是高級干部的培養。我願意辭去在西南擔任的一切行政長官的職務,去辦一所軍事學校。”

1951年1月1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在南京正式成立,劉伯承出任軍事學院院長兼政委,歷時7年,為我國培養了一大批軍事人才。

左輪手槍 神槍手百步穿楊

在去年劉伯承子女捐贈的革命紀念物中,有一把保養得非常好的左輪手槍。這是劉伯承帶到蘇區的一把槍,也是陪伴他軍事生涯時間最長的一把槍。這把槍不僅陪他走過了漫漫長征路,還經歷了無數的戰斗和驚險。

“劉伯承雖然在戰斗中隻剩下了左眼,但他仍不失為一名神槍手。”付世權說,“關於這把左輪手槍流傳得最多的,莫過於劉伯承用它打雞蛋的故事了。”

1935年長征途中,紅軍來到貴州仁懷縣,安頓完畢后,時任中央紅軍總參謀長的劉伯承正和一群警衛員在樹下聊天,頭頂上突然傳來幾聲“呱呱”的叫聲。劉伯承抬頭一看,大樹的枝椏上蹲著幾隻鳥,他不由心中一動,對警衛員們說:“你們哪個槍法最准,快打幾隻鳥下來給大家打牙祭。”

話音剛落,一名小警衛員就接嘴:“總參謀長文武雙全,是全軍出名的神槍手,今天就請您給我們來個示范表演吧。”劉伯承也沒有推辭,從腰裡拔出左輪手槍,伴隨著“砰”的一聲槍響,一隻鳥就掉了下來。

“好槍法,劉總長真不愧為百步穿楊的神槍手!”警衛員們大都嘖嘖稱贊,隻有那名小警衛員不依不饒:“樹上那麼多鳥,怕是撞到一隻的喲!”

聽到此話,劉伯承並沒有生氣,而是讓那名警衛員到伙房去找一個雞蛋,並用力把雞蛋拋上天,當雞蛋看上去小得像一粒黃豆時,劉伯承把槍一舉,“砰”的一聲,雞蛋四分五裂。

劉伯承的好槍法徹底讓警衛員們折服,當警衛員們向他請教打槍的秘訣時,他卻謙遜地說:“功多藝熟,業精於勤嘛,我們互相學習好了。槍法越准,越能更好地消滅敵人啊!”

木刻畫像 巧破謠言威震日軍

在數千件文物中,一張已經有些殘破的木刻畫像印刷品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這張木刻印刷品的正中間是一幅生動的劉伯承頭像,畫面的左下角寫有“劉伯承將軍”五個大字。

“這張木刻畫像是1942年華北敵后抗日根據地的宣傳品,也是國家一級文物。”付世權說。

為什麼當時要印制劉伯承的宣傳畫?原來,時任一二九師師長的劉伯承在華北戰場可謂戰無不勝,為了打擊中國軍民的士氣,日軍就到處散播劉伯承已經中彈身亡的謠言。為粉碎日軍的謠言,鼓舞敵后抗日根據地的軍民,中共中央在1942年12月16日為劉伯承辦了一場50歲的生日宴的同時,還印制了這幅宣傳畫。”付世權說。

據《劉伯承傳》記載,12月16日當天,一二九師師部所在的清漳河畔鑼鼓喧天,彩旗招展。一二九師師部賓客如雲,函電似雪,在那次五十誕辰中,彭德懷、羅瑞卿等都參加了慶祝大會,並發表熱情洋溢的祝詞,大力贊揚劉伯承率一二九師深入敵后的輝煌成績。葉劍英、陳毅、林伯渠、吳玉章等人紛紛為劉伯承寫下祝壽詩文……葉劍英的祝壽詩中更是用“遍體彈痕余隻眼,壽君高唱凱歌旋”對劉伯承的功績進行了高度評價。

面對眾人的祝賀,劉伯承在致謝時激動地表示,自己願意在黨的領導下,為中國人民盡全部力量。“如果我一旦死了,能在我墓碑上題上‘中國布爾什維克劉伯承之墓’十二個大字,那就是我最大的光榮。”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