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紅色光輝耀金池

記者 李衛

2018年09月19日15:14    來源:陝西日報

原標題:紅色光輝耀金池

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

陝西有著光榮革命歷史的紅色精神富礦。無數革命志士為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前赴后繼,抒寫出感天動地的歷史篇章。革命先烈拋頭顱洒熱血,悲壯三秦大地。深厚的紅色基因,是我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時光荏苒,滄桑巨變。英雄的足跡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湮滅,紅色的記憶並沒有在歷史的深處褪色。

讓我們銘記光輝歷史,傳承紅色基因,沿著紅色足跡重走信仰之路,挖掘珍貴史料,探訪革命舊址,濃墨重彩地講述英雄故事,傳播紅色文化,讓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讓紅色基因融入血脈,讓紅色精神激發力量,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彬州市位於咸陽市西北部,這裡既有《詩經·豳風》的裊裊余音,又有絲綢古道上的駝鈴聲聲,更有紅色革命的深深印記,共同構成了彬州豐富的人文內涵和魅力。

8月30日,記者一行專程來到彬州市金池革命舊址採訪。彬州市金池村曾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陝甘寧邊區政府粉碎國民黨反動派進攻圍剿和開展革命活動的前沿陣地﹔是陝甘寧邊區根據地的組成部分﹔是中共關中地委、地專署,中共赤水縣委、縣政府及游擊隊深入龍高開展革命斗爭及武裝斗爭的橋頭堡﹔是邠縣(彬州市舊稱)縣委、縣政府肇始、形成、成熟地﹔是邠縣全面解放的主要革命根據地,戰略地位重要。

彬州市金池革命舊址位於龍高鎮金池村,初期為當地村民的老宅。這裡曾是中共邠縣縣委、縣政府的駐地。龍高地區更是中國共產黨在邠縣早期活動的主要地區之一。龍高接近邊區,緊靠赤水、旬邑,廣大人民群眾深受革命思想影響,有較高的政治覺悟、堅定的階級立場,他們在翻身求解放的斗爭中,培養和鍛煉出一批可靠的革命骨干,為成立中共邠縣縣委、縣政府創造了較好的條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這裡是中共邠縣縣委、赤水縣委、關中地委等黨組織在邠縣活動的中心,劉志丹、謝子長等老一輩革命家領導中國工農紅軍陝甘寧游擊隊在此戰斗,在邠縣人民中播下了革命火種。在這裡,邠縣縣委、縣政府領導全縣軍民認真開展政治建設、經濟建設以及文化、教育等各項活動,鞏固、發展、壯大邠縣地區黨組織,為全面接管邠縣奠定了堅實基礎。

1 難忘的金池突圍戰

20世紀30年代初,劉志丹、謝子長率領部隊在陝甘寧三省交界地區建立陝甘寧革命根據地。解放戰爭時期,邠縣是西北野戰軍中路軍出擊西府的根據地,著名的金池突圍戰就發生在這裡。

國民黨統治時期,在金池及涇豳古道共布防炮樓1座、碉堡6個,駐防人員為國民黨保警大隊,隊長紀志昌。他們橫征暴斂,加之當地兵匪橫行、地主豪紳殘酷剝削,激起百姓反抗。1929年,龍高、寇家紅槍會相繼成立,駐扎在金池廟。紅槍會紀律嚴明,主張平等,反對壓迫,消滅土匪,保護村民,威震鄉裡。1930年7月,國民黨雜牌軍畢梅軒部奉命驅散了龍高紅槍會。

為了適應新的形勢,加強黨對邠縣地區革命斗爭的領導,統一黨的工作,根據中共關中地委決定,1947年10月,中國共產黨邠縣委員會、邠縣縣政府在邠縣龍高梁家村成立,隸屬中共關中地委領導,先后駐梁家、龍馬、金池等地。

1948年4月,西北野戰軍西府出擊戰役前夕,金池老百姓利用馱騾21匹,為淳耀、廟彎等地的前線戰士送軍糧、做軍鞋,組織擔架8副、護士及伙夫20人,用7天時間完成了任務。

1948年4月18日,西北野戰軍西府出擊時,金池老百姓同龍高區其他村的老百姓晚間秘密運送木料,配合工兵部隊架起一座橫跨涇河的便橋,保証了部隊順利渡河。常寧戰斗后,金池老百姓又把600多名傷員從常寧鎮往返三趟送往龍高區,安排在群眾家裡養傷。當地百姓帶著慰問品安慰傷員,青年婦女為傷員換洗衣服,老大娘端著荷包蛋、蛋湯喂傷員。在青馬八十二師來犯時,一晝夜間,老百姓用牲口馱、大車拉,將這批傷員全部安全轉移到旬邑馬欄根據地。

1949年2月14日,國民黨突擊隊300多人突襲駐於金池村的縣政府和工作組,香廟區公署公安助理員張超發現后鳴槍警示,村口哨兵孫三成開槍阻擊敵人,壯烈犧牲。縣長張效良當機立斷,命令保安科科長王彬組織警衛隊阻擊,他率機關干部從村南胡同突圍下溝,撤到對面紅區。警衛隊兵分兩路與敵人激戰,一路在突圍中班長賈步連身負重傷被俘,機槍手田世昌壯烈犧牲,警衛隊隊長孤身奮戰,沖出突圍﹔另一路張效坤、楊聚銀在突圍中壯烈犧牲。這次突圍戰,盡管四面受敵,敵人又數倍於我,但警衛隊的指戰員英勇奮戰,保護了縣委、縣政府的安全撤離。

1948年2月邠縣改由西府工委領導,1948年4月又交歸關中地委領導,1949年3月再次劃歸西府地委領導,1949年5月隸屬中共邠縣地委領導。邠縣縣委、縣政府於1949年7月搬離金池村,遷往邠縣縣城。

邠縣縣委、縣政府、縣游擊大隊領導群眾認真開展武裝斗爭,宣傳黨的政策、建立鄉村政權、進行土地改革、支援前線,擊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圍剿襲擊,鞏固、發展、壯大了邠縣地區的黨政組織,為全面接管邠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 紅色記憶激發愛國熱情

為了再現當年革命斗爭的歷史,告慰革命前輩,教育啟迪后人,弘揚光榮傳統,激發愛國熱情,發展紅色旅游,彬縣(1964年9月10日國務院批准“邠縣”改為“彬縣”)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於2011年9月正式啟動金池革命舊址修復工作。期間,共走訪歷任縣級領導11人、各界知情人士350多人,收集各類展品400多件、照片300多幅、文字史料4萬多字,制作展板300多塊,加固維修窯洞15孔,周圍保護范圍3000平方米,完成投資400萬元,於2012年7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

8月30日,記者一行從西安出發驅車3小時,來到金池革命舊址。修復后的金池革命舊址分為三個自然展區,一區為辦公區,共有8孔窯洞。其中坐北向南5孔窯洞,最西端1孔為時任縣委書記任君順的居住和辦公地﹔坐西向東3孔窯洞,中間1孔為時任縣長張效良的居住和辦公地,其余為機關工作人員的居住和辦公地。二區為革命歷史展區,共有4孔窯洞,按照歷史分期,分4個單元布展:一單元再現了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劉志丹、謝子長等老一輩革命家領導的陝甘寧游擊隊及邠縣早期共產黨人趙宏均等在永樂、龍高等地宣傳黨的政策、建立政權和進行土地革命的戰斗歷程﹔二單元再現了抗日戰爭時期邠縣軍民在黨組織領導下,支援前線,擊退敵人圍剿,鞏固、發展、壯大黨組織的英雄事跡﹔三單元再現了解放戰爭時期邠縣軍民在黨的領導下開展武裝斗爭和紅四方面軍解放邠縣的重大歷史事件﹔四單元再現了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郴縣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完成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的探索及成就,再現了改革開放以來歷屆縣委、縣政府領導當地人民矢志不渝、共同譜寫改革、發展新篇章的輝煌歷程。三區為生活區,共有3孔窯洞,有磨坊、機關灶和工作人員休息室,主要再現革命戰爭年代縣委、縣政府的后勤保障情況。

展區內通過大量珍貴文物和照片、文字資料等形式,展現20世紀30年代初劉志丹、謝子長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陝甘寧游擊隊及中共黨員趙宏均等人在永樂、龍高地區的革命活動。同時以邠縣縣委、縣政府政權的誕生,龍高鎮金池村、高村以及永樂民團起義等重要歷史事件和紅四方面軍解放邠縣的發展歷史脈絡為主線,展現革命黨組織、政權組織在邠縣鞏固、發展、壯大的歷史,記錄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金池革命活動的歷史事件和足跡。修復后的金池革命舊址被確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和廉政教育基地。

戰爭的硝煙早已遠去,滄桑巨變,歲月流逝,但歷史不會被遺忘,在這塊美麗富饒的古豳大地上,每一寸土地都洒著烈士的鮮血,每一個溝壑都留下了紅色的足跡,每一條河都流淌著壯懷激烈的傳說,值得我們永遠追憶和學習。

享古豳文化 憶紅色歲月

彬州市是革命老區,有著發展紅色旅游的優勢。近年來,彬州市在大力發展旅游業過程中,注重增加紅色旅游元素,讓游人在當地既能享受古豳文化的熏陶,又能感受生態旅游的閑適,同時還能領略紅色旅游文化。

金池革命舊址位於彬州市龍高鎮金池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中共邠縣委員會、邠縣縣政府駐地,如今已成為彬州市進行紅色旅游和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廉政教育的主陣地。

彬州市學習借鑒延安、旬邑等地發展紅色旅游的成功經驗,組織專人不斷挖掘革命遺存,搜集整理英雄事跡,深入研究當地光榮的革命斗爭歷史,在全市范圍內進行廣泛征集,進一步充實金池革命舊址的文物、資料,增加紅色文化內涵,提升紅色旅游質量﹔把金池革命舊址打造成彬州市紅色旅游的龍頭,使紅色旅游成為與現代工業游、古豳文化游、生態休閑游並駕齊驅的旅游新形式,促進市域經濟社會發展。

彬州市充分利用金池革命舊址這一平台和載體,在清明、五四、七一、八一等節日,組織中小學生、黨員干部到金池革命舊址,以舉行入團儀式、接收新黨員、新任科級干部廉政教育等形式,緬懷革命前輩的豐功偉績,教育廣大學生、黨員干部時刻牢記革命先烈為了黨和人民前赴后繼而建立的不朽功績,永遠不忘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民族精神,積極投身建設“咸陽次區域中心城市”的實踐,為建設“創新、開放、綠色、活力、幸福”新彬州作出更大的貢獻。

彬州市旅游資源豐富,既有被列為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的大佛寺,又有鐘靈毓秀的石龍窩、高原神湫侍郎湖、漂流佳地龜蛇山等,與革命舊址金池共同形成了“一線兩翼”的精品旅游線路。

為加快全域旅游發展,彬州市圍繞“中國彬州——行走在絲路上的傳奇”的城市品牌,整合現有旅游宣傳模式,開拓省外旅游市場﹔大力推進豳州驛門戶景區、中國莓谷主題園、絲路天台現代生態農業示范基地等景區建設,積極推進侍郎湖國家4A級旅游景區創建,全力打造“西咸兩日游精品旅游環線”。豳州驛投資21萬元對景區亮化、遮陽及環湖綠化進行升級,不斷刷新游客體驗度。同時,彬州市加大旅游與農業、林業、工業、文化、體育等產業的深度融合,探索形成了“旅游+扶貧”“旅游+研學”“旅游+賽事活動”三大發展模式,撬動全域旅游大發展。“公劉故裡、詩經之鄉、西部佛都、休閑勝地、紅色旅游”成為彬州市亮麗的旅游名片。今年1月至5月,彬州市旅游接待總人數達262.22萬人次,同比增長27.3%,創旅游綜合收入19.22億元,同比增長27%。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