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寧波姑娘為全國千名烈士尋親

讓每一位烈士都魂回故裡

黃珍珍 王波

2018年09月30日08:47    來源:浙江日報

原標題:讓每一位烈士都魂回故裡

9月25日,諸暨人黃仙良加入了一個名為“浙江志願軍烈士親屬”的微信群。受母親的囑托,他一直四處尋找犧牲在朝鮮戰場的舅舅、烈士金啟成的線索。9月30日是又一個烈士紀念日,連日來,母親的思念愈發強烈。

“找到了!朝鮮開城8號墓地。諸暨烈士金啟成。”不到半小時,網友“小貓”給了他苦尋不得的信息。黃仙良又意外又激動,“我趕緊去告訴母親……”

熱情網友“小貓”名叫孫嘉儀,這位普通的寧波姑娘,卻做了一件意義不凡的公益事業。三年來,利用工作之余,她走訪各地烈士陵園,在網上發起“我為烈士來尋親”活動。孫嘉儀的熱誠,凝聚了一支年輕志願者團隊,他們來自全國各地,清一色的“85后”“90后”,已為近千名烈士找到親人。

“追星”老英雄的她

跑遍各大陵園

白天是出入城市高樓大廈的白領,下班后是烈屬和老兵們最親的“小貓”。“我也是在追星,‘老英雄’是我們敬仰的前輩。”孫嘉儀的這句話,概括了她的日常生活。與其他女孩不同,她的微信朋友圈從來沒有明星、美食和自拍,發布的話題不外乎三種:烈士尋親、公益活動、社會熱點。

朋友們送她稱號“公益狂”,但孫嘉儀自嘲曾經是“叛逆”少女,“那時年紀小不懂事,覺得泡吧耍個性才是酷。”改變源自十年前。一次活動中,她接觸到一些晚年生活孤苦的老兵。熱情開朗的孫嘉儀加入了當地的關愛老兵團隊,經常與志願者們一起,周末和節假日走村入戶,開展公益幫扶、陪伴慰藉活動。

“等我們也走了,過去的事情沒人知道,犧牲在戰場的兄弟們葬在哪裡都沒人知道……”熟悉后的老兵把孫嘉儀當作家裡人,他們哽咽著吐露出心裡話。孫嘉儀聽了鼻子發酸。她想起自己的太公斯季紹,遺骸至今不知埋在哪裡,這成為奶奶半個多世紀無法了卻的心願。“太公是軍醫,淞滬會戰時因外傷感染去世。我的爺爺是抗戰老兵,外公是志願軍老兵。”作為軍人的后代,孫嘉儀打小對老兵、烈士有著獨特的情感。

關注到烈士群體后,孫嘉儀告別了以往的嬉戲娛樂時光。一有空,她就跑往寧波各地的烈士陵園,去新華書店搬來各類史料書籍,在網上四處搜尋烈士故事,希望從中能找到更多烈士陵園的線索。2014年,孫嘉儀蜜月旅行時,甚至拉著丈夫跑去了雲南邊境線,隻為瞻仰當年中國遠征犧牲的烈士。尋找的過程中,她也愈發理解老兵們挂在心頭的惦念。“如果再不去找,若干年后還有誰會記得當初那些拋頭顱洒熱血的英雄?”

讓保家衛國的英烈

不再孤單飄零

“為戰爭年代犧牲的烈士尋找家人,為烈士家屬尋找親人的墓地,不讓英烈被遺忘!”2017年清明節前,孫嘉儀在微博上發起了“我為烈士來尋親”活動。如今,這個話題閱讀量已超過900萬,活動發起至今已為全國近千名烈士找到親人。

話題發布的同時,附有一份朝鮮開城烈士陵園8號墓地的千人名單。這份名單,整理自陝西農民黃軍平從朝鮮拍回的視頻。2016年8月28日,黃軍平苦尋二伯黃建國數十年后,終於如願入境朝鮮,前往開城烈士陵園為烈士掃墓。陵園共安葬志願軍烈士15236人,其中無名烈士5152人。在刻著10084名烈士的英名牆上,黃軍平雖沒有找到自己的親人,卻拍下了一段長達1分鐘的視頻,將名單帶回國內。

回國后,黃軍平將視頻截圖以1-12號墓地分成50多幀,整理出了第一批8號墓地名單。孫嘉儀得知后深受感動,為了讓信息更快地擴散至全國烈屬身邊,她聯系上黃軍平,建議將名單按籍貫分類整理,並在微博上發布了烈士尋親活動。

烈士名單越來越長,“找上門”的烈屬也越來越多,孫嘉儀既滿心歡喜又感慨不已。慢慢地,烈士在她眼中,不再是刻在陵園墓碑上冷冰冰的名字,而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英雄。“他們是為國家戰斗的士兵,也是一個家庭的兒子、丈夫和父親。”

“父親在我心裡,是真正的英雄。”每次說起父親,67歲的董耀強總是忍不住直抹眼淚。1951年3月,董耀強的父親董志作別剛生產不久的妻子及兒女,奔赴硝煙滾滾的朝鮮戰場。他是杭州機務段的一名火車司機,赴朝后任援朝機車第六大隊司機。5月7日,董志駕駛著滿載物資的火車再次穿行在火光濃煙中,敵軍飛機狂轟濫炸下,年輕的生命也永遠長眠他鄉。

今年清明節,67歲的董耀強終於如願,與孫嘉儀及12位浙江籍志願軍烈士后代,跨過鴨綠江來到朝鮮檜倉、安州、開城志願軍烈士陵園。他帶上了涌金門的土、西湖的水,洒在了父親沉睡的地方。

85后90后聯手公益

傳承英烈精神

孫嘉儀打開電腦中的表格,烈士信息十分細致。從左至右分別是姓名、出生年月、家庭住址、部隊番號、犧牲時間、犧牲地點以及參加革命時間。她習慣隨身帶著U盤,每次有烈屬前來詢問,隻需打開電腦就可以快速查詢。

這些表格中,匯集著從朝鮮開城、安州、兄弟山等7個烈士陵園整理出的近2萬名烈士信息。而英名牆上的原始信息,僅有烈士姓名。搜集其他信息,需要志願者們花費大量時間精力,通過中華英烈網、抗美援朝紀念館官網將烈士名單數據庫一遍遍進行比對、核實和整理。

2017年至今,“我為烈士來尋親”活動在網上發布后,全國各地共40余名熱心網友加入孫嘉儀的志願團隊。他們都是“85后”“90后”甚至“00后”,有中國赴朝鮮的留學生、舞蹈老師、高中生,也有曾經通過名單找到親人的烈士后代。

18歲的網友“海沫”是年紀最小的志願者,來自山東濰坊,作為老兵后代自告奮勇為家鄉烈士尋親。湖北網友“露露”是一名舞蹈老師,加入團隊前她對志願軍歷史、烈士事跡了解不多。有一天,“露露”在整理湖北籍志願軍烈士名單時,突然情緒爆發,帶著哭腔對孫嘉儀說,“我們國家經歷了太多磨難,有今天的生活太不容易了。”

在幫助烈士尋親的過程中,孫嘉儀得到不少政府部門以及志願者們的幫助,也曾遇到“鍵盤俠”的冷嘲熱諷。“他們懟我作秀,懟烈士是‘炮灰’,我就直接懟回去。”孫嘉儀說,近幾年她每次去祭掃烈士,都會帶上年幼的女兒。

孫嘉儀心裡明白,這份名單很有限。每天下班后,她仍然一頭扎進電腦裡的資料堆,一有假期就找機會去烈士陵園拍照片。夜深人靜時,她喜歡將電腦中的地圖放大,對著蜿蜒的鴨綠江出神,“其實在我心裡,每一天都是烈士日。”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