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60多年安息在東三省的烈士陵園裡,親人不知、名錄未載。然而,不管歲月如何流逝,都帶不走人們心頭的那份懷念,阻止不了為他們做些什麼的行動——

為抗美援朝烈士找親人

2018年09月30日09:08    來源:湖南日報

原標題:標題導航

“革命烈士田仁陽、劉國春、李泰華、方長鬆、何先周、萬義生,你們的親人找到了!你們九泉之下有知,請放心,親人們會來看望你們的。”9月29日,湖南省龍越和平公益發展中心秘書長夏衡芳在省民政廳優撫處講述有關為抗美援朝烈士尋親的故事,動情之處,眼含熱淚。

東北多個烈士陵園,發現“湮沒”的湘籍烈士墓碑

今年5月,省民政廳收到民間志願者寄送的資料,表明有154名湘籍抗美援朝烈士安葬在東三省和北京的數個烈士陵園當中,由於年代久遠,加上烈士身份信息模糊稀少,60多年來沒有親人前去祭拜。

“革命烈士為了祖國和人民的利益,犧牲了寶貴的生命,我們要永遠銘記他們的豐功偉績,傳承他們的崇高精神。”省民政廳黨組書記、廳長唐白玉知悉后高度重視此事,當即指派專人對名冊進行比對甄別。經比對烈士褒揚信息系統,其中18人在當地烈士英名錄中有記載,5人疑為河南省烈士,1人重復,剩余130名烈士在我省烈士英名錄中沒有任何記載。

快速准確搞清楚烈士詳細的情況,是對革命英烈及其親人最好的告慰。為此,省民政廳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委托湖南省龍越和平公益發展中心,為沒有錄入烈士名錄的湘籍抗美援朝烈士尋根,確定每一位烈士的安葬地點,挖掘烈士身份信息,確定烈士籍貫,尋找烈士親屬。

為了推動項目進度,7月中旬,省民政廳優撫處與公益組織一起,赴遼寧部分抗美援朝烈士陵園調研湘籍志願軍烈士情況。當他們看到部分烈士墓、清冷異常的情景,更加激起每一個人盡快為烈士找到后人的決心。

隨后,龍越和平公益發展中心組織東三省志願者團隊,行程1500公裡,對130位湘籍志願軍烈士所在的16個烈士陵園實地考察,找到104名烈士的墓碑並為其拍攝照片,為7名沒有墓碑的烈士找到了相關文字資料。除此之外,志願者還深入就近的另外9個烈士陵園探訪,又發現了14名湘籍烈士陵墓。經過資料比對、核實、整理,最后本次公益行動確認126位湘籍志願軍烈士安葬在東三省。省民政廳表示,下一步,將遺漏的烈士補錄入我省烈士英名錄,還要協助做好把他們的英名刻入當地烈士陵園英名牆的工作。

多地志願者開始行動,已為6位烈士找到了親屬

龍越和平公益發展中心發動我省14個市州志願者團隊,為所屬地志願軍烈士尋親。今年67歲、網名叫天空的益陽老伯10年堅持做公益,找到過150多位抗戰老兵,聽說為志願軍烈士尋親,他二話未說,背上行囊又出發了。

8月27日,他和其他幾位志願者一起,來到資陽區楊林坳鄉竹咀村,他們認為烈士名冊中的“47軍139師的田仁陽”很可能是此地生人。來到該村,一位叫田正明的老鄉接待了大家。老田今年47歲,說他的伯伯叫田重陽,與烈士中的田仁陽隻一字之差,生前來信也是“47軍139師”,出生1934年,犧牲1952年,與他們田家的族譜也相符。

說著,他翻開准備好的“田氏族譜”,上面果有“榮陔次子耀前,字重陽,民國廿三年九月初九生,1952年終於朝鮮,抗美援朝烈士”字樣。在“榮陔次子”這欄的前后,還有長子華林、三子菊欽和四子海棠的記載。田正明說,田重陽是他的二伯,大伯已過世,他的父親是老三。接著,又介紹了在座的父親和四叔,及大伯的兒子田雪清。

田雪清1970年當兵,今年66歲,說二叔是重陽節生的,所以叫重陽,至於烈士墓碑上的“仁陽”,很可能是南北口音諧音造成的,也可能與當年家裡窮,二叔“隻念過幾冊書”有關。四叔海棠大爺在一旁補充:“二哥當兵那天,是我去送的,鄉政府敲鑼打鼓,好不熱鬧!二哥去朝鮮后隻來了兩封信,第一封說他一上戰場就挂了彩,現正住院治療﹔第二封說又要打仗了,結果就再無音信……”

田正明接著說:“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后,村裡出去的四個,回來一個、犧牲兩個,唯獨二伯沒消息,去問鄉政府,鄉政府也搞不清。但每年村裡搞慰問,還是有我家的份,一隻封子(禮品)一挂肉,每年補貼60工分。”

天空等志願者將尋找情況、田氏族譜、鄉村証明等拍照整理上報省民政廳、龍越和平公益發展中心,得到一致認可。與此同時,找到劉國春、李泰華、方長鬆、何先周、萬義生5位烈士的親人的好消息,也傳到了省民政廳。

夏衡芳最后堅定地表示,隻要有一絲希望,他們就不會放棄尋找,要為更多的志願軍烈士找到親人,還要盡可能找到適當的方式,組織這些烈士親人去東北烈士陵園,現場看望祭奠革命英烈。(記者 陳勇)

(責編:常雪梅、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