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慶
2018年10月17日08:1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華魂》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1947年3月29至30日,在榆林市清澗縣棗林子溝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決定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中央機關和人民解放軍總部留在陝北,主持中央工作﹔劉少奇、朱德、董必武組成中央工作委員會,以劉少奇為書記,朱德為副書記,前往晉西北或適當地點,進行中央委托的工作。解決晉察冀軍事問題是劉少奇、朱德領導中央工委期間三項重要事情之一,這一問題的成功解決,為解放戰爭的全面鋪開奠定了基礎,使晉察冀軍區成為取得解放戰爭最后勝利的重要力量。
一、重新組建晉察冀野戰軍,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1945年6月全面內戰爆發后,晉察冀軍區在軍事上接連失利,較長時期處於被動地位。先是久攻大同不克,后又相繼失守集寧、承德、張家口。內戰爆發后的三個月,人民解放軍華東、中原等戰區共整建制殲敵25個旅,晉察冀軍區雖也殲敵數萬,但由於是在敵人進攻時被動應戰,沒有整建制殲滅敵有生力量。直到1947年4月9日至5月8日,晉察冀部隊發起正太戰役,集中三個縱隊兵力攻擊弱敵,“先打弱的,后打強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才掌握戰役主動權,初步取得了轉折性勝利。
1947年4月11日中共中央致電中央工委:“朱、劉先至晉察冀指導工作一時期。”中共中央決定朱德、劉少奇先到晉察冀指導工作,一方面為了推動晉察冀根據地的土改工作,另一方面則是為了扭轉晉察冀軍區軍事被動局面。
4月26日,劉少奇、朱德率領中央工委到達中共晉察冀中央局和晉察冀軍區駐地河北阜平城南庄。緊接著兩人在27日、28日連續聽取了中共晉察冀中央局匯報工作,充分調研晉察冀根據地的工作狀況。30日,劉少奇與朱德分別在中共晉察冀中央局干部歡迎會上講話。劉少奇分析了軍事形勢,提出“晉察冀解放區在一切為著前方軍事勝利的方針下,后方要用一切力量徹底完成土地改革”。朱德則在講話中介紹了各解放區打勝仗的主要經驗。劉少奇與朱德的講話對於統一晉察冀解放區黨政軍領導的思想認識起了重要作用。
為進一步摸清和解決晉察冀軍事上的問題,朱德於5月4日與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委聶榮臻、副司令員蕭克、副政委羅瑞卿會商,決定由聶榮臻分別召集縱隊、旅、團級干部會議,總結晉察冀軍區作戰的經驗教訓。隨后他又出席了幾次會議,了解干部情況和部隊存在的問題,針對問題提出組織上進行調整的意見。
5月17日,朱德在與楊成武談話時宣布了中央重新組建晉察冀野戰軍領導機構的考慮。這天下午,劉少奇也與楊成武談話,闡明了恢復野戰軍的意義,並要求做好野戰軍領導的團結工作。此后,劉少奇與朱德忙於指導重新組建野戰軍的工作中,尤其是作為全軍總司令的朱德,親自抓這項工作,指導組建。
在晉察冀野戰軍的領導人選上,劉少奇與朱德進行了充分商量和醞釀。5月31日,二人致電中共中央,建議組建新的晉察冀野戰軍,並提議晉察冀野戰軍以楊得志為司令員、羅瑞卿為政委、楊成武為第二政委,耿飚為參謀長,負責全權指揮晉察冀野戰軍。6月2日,這一提議得到中共中央復電同意。為保障野戰軍的獨立性,野戰軍指揮機構與晉察冀軍區分開,從而有利於貫徹朱德關於野戰軍“打運動戰和殲滅戰的要求”。
在對晉察冀軍事問題進行初步調整之后,6月1日,朱德向中共中央報告了重新組建野戰軍的基本情況。具有重要意義的是在晉察冀軍區建立了軍區后勤部,使野戰軍脫離后方勤務工作,隻管訓練和打仗。
6月3日,劉少奇致電中共中央,匯報晉察冀野戰軍工作狀況,提出野戰軍未形成統一的集團、整個戰爭機構和制度未建立,還帶有聯合作戰的形式。建議青滄戰役后休整一個月。同時他考慮到自身身體原因,以及需要准備召開全國土地會議的原因,建議由朱德、聶榮臻領導楊得志、羅瑞卿做好野戰軍的組建工作。此后,解決晉察冀軍事問題的主要工作就落在朱德的肩上。
7月初,在朱德和聶榮臻領導下,野戰軍於在保定東南定縣的東內堡村正式成立。下轄3個縱隊,還首次組建了1個炮兵旅。7月11日,朱德在致毛澤東的信中謙虛地說道:“此間軍事工作,經少奇同志兩月指導,方向是撥正了。”
二、領導指揮軍事作戰,扭轉軍事戰略局勢
從野戰軍開始重新組建起,朱德領導指揮了青滄戰役、保北戰役、清風店戰役、石家庄戰役,逐步扭轉了晉察冀根據地的軍事頹勢,使野戰軍成為解放戰爭取得最后勝利的重要力量。
6月10日,朱德在冀中軍區干部會議上講話,提出集中兵力,主動作戰﹔打敵之側背,包圍消滅敵人﹔利用有利地形,把敵人引進去消滅掉等三條戰略思想。
朱德隨即組織指揮了青滄戰役和保北戰役。6月12日至15日,他組織、指揮晉察冀野戰軍實施青滄戰役取得勝利,讓冀中軍區與渤海軍區連成一片,迫使原計劃增援東北的平津的國民黨軍隊不敢出關,有力支持了東北民主聯軍。6月下旬又與聶榮臻組織野戰軍實施保北戰役,粉碎了敵人增援東北的企圖,有力配合了東北戰場解放軍的作戰。兩次戰役規模不大,但對鍛煉野戰軍協同作戰和攻堅戰術起了重要作用。
這兩次戰役后,晉察冀野戰軍逐步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之后野戰軍修整了兩個月,以總結經驗。在此期間,朱德在軍事戰略理論上提出野戰軍要著重解決學會打大量殲滅敵軍的殲滅戰和攻堅戰的難題。8月30日,劉少奇與朱德聯名致電楊得志、羅瑞卿、楊成武,指出在運動中要採取突然襲擊或打埋伏的辦法消滅敵人,長期靈活運用,則可大量殲滅敵人。為了便於運動作戰,電文還告誡野戰軍行軍、宿營都要緊縮、靈敏,避免笨重累贅。
9月2日至12日,晉察冀野戰軍組織了大清河北戰役,殲敵5000余人,但由於戰役之初圍敵太多,口子張得過大,未能全殲敵人,戰果不理想。為進一步加強野戰軍的領導工作,中央工委決定朱德親臨野戰軍進行整頓、貫徹“打大殲滅戰”的思想。9月23日,劉少奇同朱德致電中共中央軍委:朱德擬去野戰軍再整理一段時間,將野戰軍樹立起來。
9月中旬,蔣介石從北平、天津、保定地區調兵增援東北。晉察冀野戰軍決定利用這一機會,再次出擊保北,遂於10月3日報告了軍委、工委和晉察冀軍區領導。劉少奇與朱德於10月5日復電楊得志、楊成武:同意晉察冀野戰軍出擊保定以北地區,並仍採用以運動戰為主的作戰方針。這場從保北打響,打到保南的清風店戰役由此開始。10月11日至22日,晉察冀野戰軍組織的清風店戰役,採取“攻城打援”方針,全殲國民黨第三軍軍部及第七師和第二十二師的第六十六團,消滅國民黨軍隊17000余人。清風店戰役的勝利,開創了晉察冀部隊打大規模殲滅戰的先例,極大地鼓舞了野戰軍的士氣。朱德還專門賦詩進行祝賀。
就在清風店戰役取得勝利的當天,晉察冀野戰軍向中共中央軍委提出乘清風店戰役勝利之機奪取石家庄的建議。為此,劉少奇同朱德於23日致電中共中央軍委,肯定了野戰軍的建議,認為打石家庄是有利的。在得到中央軍委同意后,兩人聯名致電聶榮臻等,指示同意乘勝攻打石家庄。石家庄有外市溝、內市溝、市內核心工事三道防線的防御體系,從市內到郊區,共有大小碉堡6000多個。當時國民黨號稱“憑石家庄的工事,國軍可坐守三年”。因此攻打石家庄有著相當大的難度。
為成功打下石家庄,朱德再次來到野戰軍司令部,為攻打石家庄作准備。10月27日,朱德到安國縣西北張村視察晉察冀軍區炮兵旅,指出炮兵的重要性。下午對炮兵旅團以上干部講話時指明了攻克石家庄的重要意義:“可以學會攻堅戰,學會打大城市,還可以把晉冀魯豫和晉察冀兩大解放區連成一片”,並指出攻打石家庄是一個陣地攻堅戰的重要課題,炮兵應該對這個課題學得更好。
為做到知己知彼,朱德到達野戰軍司令部后,聽取匯報、交換意見、對戰役研究部署,還親自審問俘虜,分析敵情資料。並深入基層與指戰員交談,了解情況、分析問題。這一時期,朱德每天均在思考攻打石家庄的戰略戰術問題。10月28日、29日,朱德與干部、戰士座談如何攻打石家庄,並找清風店戰役被俘的國民黨軍了解敵方情況。30日,朱德參加晉察冀野戰軍司令部炮兵、工兵會議,討論研究如何攻打堡壘,如何進行坑道作業、通過外壕等問題。31日,他參加晉察冀野戰軍司令部召開的旅以上干部會議,與楊得志、羅瑞卿、楊成武共同研究擬定了攻打石家庄的作戰部署:以陣地戰的進攻戰術為主,採取穩打穩進的辦法。在這次會議上,他提出“勇敢加技術”的號召,野戰軍也把“勇敢加技術”的指示在全軍傳達,要求貫徹執行。石家庄戰役即將打響,朱德仍然留在野戰軍司令部,楊得志等經過多次勸說才離開前往冀中軍區所在地河間縣。
11月6日,晉察冀野戰軍發起石家庄戰役。7日午夜,朱德在冀中軍區打電話給前線指揮的楊得志,詢問戰役進行情況。11月12日,楊得志、楊成武、耿飚向中共中央工委報告石家庄戰役取得勝利,全殲守敵兩萬余人。13日,朱德致電嘉勉晉察冀全體指戰員:“僅經一周作戰,解放石門,殲滅守敵,這是很大的勝利,也是奪取大城市之創例。特嘉獎全軍。”同時他還賦詩《攻克石門》慶賀這一巨大勝利。
石家庄戰役殲滅國民黨軍24000余人,解放了堅固設防的石家庄,首創了人民解放軍“奪取大城市之創例”。從此晉冀魯豫解放區和晉察冀解放區完全連成一片,國民黨在華北的兵力不得不作重新調整,華北戰略格局發生巨大變化。
三、總結軍事作戰經驗教訓,進一步提升作戰能力
晉察冀軍事問題在劉少奇、朱德和晉察冀軍民的共同努力下得以出色完成。石家庄戰役后,朱德幫助軍區總結經驗教訓,以進一步增強晉察冀軍區作戰能力。
11月18日,晉察冀野戰軍政治部在束鹿縣東小庄村組織召開了總結石家庄戰役經驗座談會。朱德出席並講話,他強調,必須極大地主要學習陣地攻擊戰術,這是我國革命征途上的一個裡程碑。打下石家庄,只是上了第一課,而更大的課題,更艱苦的實踐還在后面。他鼓勵晉察冀軍區官兵樹立遠大戰略目標,為奪取解放戰爭的最后勝利作出更大貢獻。
12月1日,朱德在北侯城村晉察冀野戰軍干部會議上講話,指出:打下石家庄,敵人動搖了防守大城市的信心,軍事政治上的意義是我們提高了戰術,學會了打大城市﹔經濟上的意義是把晉冀魯豫和晉察冀兩大解放區連成一片,可以發展交通、工業、商業,發展生產、支援戰爭。
隨著戰略反攻的到來,人民解放軍所遇到的阻力也在不斷增加。為增強晉察冀野戰軍的適應能力,1948年2月14日,劉少奇同朱德致電晉察冀野戰軍,提示在后期可能遇到的更大困難,指示他們在戰術上採取謹慎態度“決不要輕視敵人和困難”,而在戰略上則應該“大膽地無所畏懼地進行機動”。
劉少奇與朱德是親密的革命戰友。兩人主持中央工委工作期間,優勢互補、合作無間,是二人革命歷程中合作最緊密、最默契的時期。朱德在劉少奇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順利解決了晉察冀軍區軍事問題,補齊了晉察冀軍區在解放戰爭中的短板,推動了解放戰爭的全面鋪開,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奪取全國勝利貢獻了巨大力量。
來源:《中華魂》2018年第10期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