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 方勵昌
2018年11月02日08:25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舒同書法
“父親雖是高級干部,但我們從未見他用特權為親朋好友辦過事,也沒搞過特殊化,他嚴禁家人打著他的旗號辦事。父親離開我們已經30多年了,但他‘清正、廉潔、為民’的家訓,一直激勵著我們不忘初心,繼續前進……”被毛澤東稱為“黨內一支筆”“紅軍書法家”的舒同的小兒子舒安,手捧父親的照片,緩緩地述說著父親的故事。
舒同,江西東鄉人,1905年出生。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9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中國書法家協會第一任主席,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國書法事業的繼承者和開拓者,被廣大紅軍指戰員譽為“馬背書法家”。
三年困難時期,物資匱乏,市場商品供應極為緊張,所有商品都要憑票購買。時任山東省委書記的舒同也與全國人民一樣,生活過得十分清苦。他的零用錢和所有糧票、布票等票據統一由工作人員保管,除必要的生活開支外,結余部分基本用於貼補身邊工作人員的不時之需。他從未主動給自己子女買過任何禮物,唯一的一次還是在秘書的再三提醒下,舒同才為過5歲生日的兒子舒關關買了一輛玩具小汽車。
“爸爸生活簡朴,他常說能吃飽肚子就不錯了,還講究個啥。”舒安回憶道,“一小碗米飯,一盤豆腐,一碗青菜湯,就是他每餐的標配,多一點都不要,十年如一日。”秘書看到舒同身體虛弱,偷偷在菜湯裡加了點肉末,舒同發現后,對秘書一頓狠批,“現在老百姓連地瓜面都吃不上,作為領導干部還好意思吃肉嗎?”舒同嚴肅地說,與人民群眾同甘苦、共命運,不能隻嘴上說說,要落實到行動中。
“從嚴要求自己,實事求是做人,干干淨淨為公,嚴格管好家人,一身正氣、兩袖清風,艱苦朴素,一心為民。”多年來,舒同一直認真踐行著自己的諾言,身體力行地影響著后代。
舒同和妻子石瀾先后生育過三男一女。他戎馬一生,和家人總是聚少離多。他語重心長地告訴子女,“凡事要靠自己努力,一不能搞特權,二不能靠關系,三不能干違紀違法的事。”1963年,舒同到陝西任省委書記。1977年恢復高考,當時在西安農村下放的舒安看到希望,很多人勸舒安找他父親打個招呼,可以上個好大學。“父親似乎猜到了我的小心思,打電話對我說,學習上的事,要靠自己,我可幫不了你。”談起此事,舒安記憶猶新,最終他打消這個念頭,通過自己的努力,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西安美院。
1978年,舒同到北京軍事科學院任職,根據有關規定,妻子石瀾可以辦理隨軍手續,但舒同卻從未給組織上提過要求。他對石瀾說:“我們是共產黨員,要以身作則,一切聽從組織安排,不能給組織添麻煩。”此后,石瀾沒有提過隨軍的事,獨自在西安生活幾十年,毫無怨言。
“父親的大局意識和對家人的嚴格要求,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舒安深有感觸地說,受父親影響,他曾主動要求去農村生活了幾年,“現在回頭想想,這也是人生的寶貴財富。”
為紀念舒同,傳承其清廉家風,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人民政府建立了舒同博物館。
“父親倡導的‘清正、廉潔、為民’的家風,我們會秉承好。”舒安飽含深情地說。(李偉 方勵昌)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