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宇
2018年11月08日08:15 來源:人民政協報
上周,本版介紹了一位在大渡河畔加入紅軍、長征到達陝北的聾啞戰士,引起了讀者的興趣。本周我們繼續介紹這位聾啞戰士的事跡。作為中央軍委警衛營某連炊事班的挑夫,他同時還兼職喂馬、燒火等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繼續譜寫令人敬仰的傳奇經歷。
朱德總司令為了他發脾氣
1942年,聾啞戰士所在的中央軍委警衛營與中央警衛教導大隊合編為中央警備團(對外稱第十八集團軍司令部警備團),直接隸屬中央軍委建制,吳烈任團長兼政委。開始時,聾啞戰士在中央警備團的連炊事班,幾個月后調到中央警備團團部炊事班。不管調到哪裡,他始終都勤勤懇懇,不辭勞苦,起早睡晚地工作。在中央警備團團部炊事班,他每天天一亮,就趕著牲口到山下馱水運水,按時保証團部機關人員的吃水用水。
1942年7月的一天,聾啞戰士那雙本來就爛得不能再爛的鞋已經不跟腳,鞋底早磨穿了,他索性光著腳挑水。雖然地面溫度很高,甚至有些燙腳板,他依然健步如飛地穿梭於山溝和山上的部隊駐地。突然,他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是朱德總司令。聾啞戰士把水桶一放,跑了過去,緊緊地握著朱總司令的手。但朱總司令的目光卻死死地盯著聾啞戰士那光著的腳,他讓警衛員立即通知警衛營的領導趕過來。
一位副營長急匆匆地跑了過來。朱總司令劈頭蓋臉就是一頓批評:“你這個副營長到底是怎麼當的?”當朱總司令指著聾啞戰士的雙腳時,副營長才知道朱總司令為什麼如此大發脾氣,立即表示說:“首長,我們立即給他發新鞋。”朱總司令的口氣不亞於下達一次重大作戰行動的命令,厲聲說:“趕緊去!要是我下次再看到他光著腳挑水,你這個副營長就不要再當了!”
朱總司令從聾啞戰士脖子上拿過那條又黑又破的毛巾,給他擦額頭上的汗,又拍了拍他的肩膀,伸出大拇指。
聾啞戰士明白了眼前所發生的一切,也伸出大拇指,激動地高高舉在朱總司令面前。
見到毛主席
為了戰勝困難,1942年底,中共中央提出了“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方針,號召解放區軍民自力更生,克服困難,開展大生產運動。中央警備團積極響應,抽調人員到南泥灣開展大生產運動,聾啞戰士被調去擔負為6個中隊、700余人供水任務。
聾啞戰士每天到幾裡路遠的地方挑水40多擔,鞋子磨爛了,他光著腳堅持挑水,圓滿完成任務。他看到機關衛生所的女同志和體弱的男同志挑水困難,還主動幫著挑,受到大家的贊揚。
延安寶塔山下、延河岸邊,人們經常看到走路還在思考問題的毛澤東主席。當時中央機關有“不成文的紀律”:平時見到毛主席,不要主動上前打招呼,以免打斷他思考問題的思路,但隻有這位聾啞戰士是個例外。他一見到毛主席,就會放下手裡的活,一邊飛奔過去,一邊用雙手在衣服上擦去污漬,然后緊緊握住毛主席的手,使勁地搖,還會嘰哩呱啦地說幾句大家聽不懂的話。毛主席也會高興地向他豎起大拇指,表示敬意。警衛員第一次看見這位聾啞戰士走向毛主席時,要上去攔,毛主席說:“不要擋他。”
和張思德是真正的兄弟
張思德調入毛主席的警衛班后,這位聾啞戰士常到菜地裡找張思德,一起干農活,還經常幫忙種菜。張思德隻要有空,就去幫他挑水。張思德是四川儀隴人,1933年參加紅軍,與這位聾啞戰士是四川老鄉,還有著共同的經歷,也經過長征,負過傷。他尊敬這位聾啞戰士,對他以兄弟相稱。張思德出生於1915年,比聾啞戰士小20多歲,稱他為哥。
聾啞戰士夏天總是光著腳干活,造成腳裂,幾道口子都滲著血,走道也不靈便。張思德端來一盆熱水,幫他洗腳,把土豆糊糊涂抹在傷口上。一連幾個晚上,天天如此,聾啞戰士腳上的裂傷果然見好,感動得他“哇哇”地哭出聲來。
后來,中央警備團的老人們回憶說,他見到張思德,總是伸出大拇指,兩人之間從沒發生過爭執。
1944年9月5日,張思德在陝北安塞縣山中燒炭,因炭窯崩塌而犧牲。聾啞戰士得知消息后,悲傷了好久,時常到埋葬在警備團附近的張思德墓前,一坐就是大半天。
聾啞戰士雖然不會說話,但他發出的聲音很洪亮,嗓門很大。在張思德犧牲后的一段時間,常聽到他嘰哩呱啦地“講話”,沒人知道他在表達什麼,想說出什麼。
他每天起得比誰都早,戰士們出操之前,他已經開始挑水、掃地、淘米做飯,一忙就是一整天。晚上,戰士們按時睡覺了,他還在磨豆腐、做豆漿,盡量改善戰士們的伙食。通信班的戰士外出送信,他總是把飯菜擱在鍋裡熱著,戰士們無論什麼時候回來,都能立刻吃上熱乎乎的飯菜,這讓戰士們都非常感動。
扁擔成為他的“標配”
聾啞戰士在延安待了整整12年。這12年裡,他用自己的肩膀為中央警衛部隊挑水無數,扁擔磨破了無數個厚厚的墊肩,汗水浸透了件件軍裝。他干活從來不惜力、不怕苦、不怕累,以頑強的生命力和意志力圓滿完成了組織交給的各項任務。他雖然不會說話,聽不到聲音,不能沖殺在第一線,但他為部隊建設、為革命事業做了大量工作,以自己獨特的方式為革命戰爭作出了重大貢獻。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機關和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志從河北平山縣西柏坡遷移北平(今北京),第207師和中央警備團負責做好安全警衛工作。
聾啞戰士隨中央警備團來到北平,並終老在這裡。他熱愛這支軍隊,熱愛共產黨,努力工作,全心全意,赤膽忠心,做著力所能及的一切。一副扁擔,從這肩換到那肩,陪伴他從大渡河畔一步步向著北平,向著新生的人民共和國走來,並成為他隨身攜帶的“標配”。
(作者為軍科院戰略研究部研究員)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