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黨史鉤沉】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標語宣傳及其歷史作用

2018年11月14日08:25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標語宣傳及其歷史作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把標語作為宣傳黨和紅軍路線方針政策的重要載體、團結教育和聯系群眾的重要渠道、進行革命動員和斗爭的重要手段。紅色標語以其直觀明了、廣泛深入、直面大眾、富於鼓動等特點,在政策宣傳、澄清謬論、動員群眾、壯大隊伍、對敵統戰、贏得支持等方面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一、加強宣傳教育,傳播黨的革命形象

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特殊的戰爭環境下,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軍隊活動區域大多地處封建思想較為盛行、民族和階級意識比較淡薄的偏僻農村山區,消息閉塞的山區民眾對我們黨及其軍隊的了解不足,容易將其與軍閥舊軍隊混淆。加之在國民黨的輿論封鎖和惡意宣傳下,以至於最開始時“紅軍每到一地,群眾冷冷清清”。因此,做好宣傳工作成為讓民眾了解黨和紅軍,贏得群眾信任和支持的緊要任務,而當時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就是廣泛運用標語。

我們黨歷來重視通過各類標語來開展宣傳工作。早在1927年“三灣改編”后,毛澤東就要求秋收起義的部隊圍繞“我們是什麼軍隊,宗旨是什麼,號召群眾起來鬧革命,打土豪”的主題去“進行革命宣傳活動,寫貼標語布告等”(賴毅:《回憶井岡山斗爭》,江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98頁)。1928年10月2日,毛澤東在湘贛邊界各縣黨的第二次代表大會上強調“共產黨是要左手拿宣傳單,右手拿槍彈,才可以打倒敵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上冊,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7年版,第192頁),將宣傳擺在與軍事斗爭同樣重要的地位。11月,他在《井岡山的斗爭》中總結說:“文字宣傳,如寫標語等,也盡力在做。每到一處,壁上寫滿了口號。”(《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7頁)1929年1月,毛澤東、朱德簽署了《紅軍第四軍司令部布告》,全文是豎寫四言體石印布告,被制成巨幅標語等散播,開篇就指出“紅軍宗旨,民權革命”,文中縱論紅軍主張、國內時局、蔣匪本質、國家出路等,結尾呼吁“布告四方,大家起勁”,這在井岡山、贛南、閩西等地群眾中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在整個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共產黨十大政綱”“共產黨為窮人打土豪分田地”“紅軍是工人農民的軍隊”“紅軍是為窮人找飯吃找衣穿的軍隊”“紅軍公買公賣”“紅軍不拉夫”“紅軍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等紅色標語,在紅軍所到之處隨處可見,鋪天蓋地。再加上群眾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黨和紅軍嚴明的紀律及實際行動,迅速贏得周圍民眾的信任和支持,國民黨的誣蔑自然不攻自破。歷史事實証明,紅色標語的運用成為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我們黨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團結教育群眾的重要渠道和有效平台,其簡易便捷性、直觀生動性等優勢,開辟出黨的宣傳工作星火燎原、如火如荼的新局面。

二、深化政治動員,締造堅強革命力量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紅色標語發揮了強大而重要的宣傳動員作用,架起了群眾支持黨和紅軍的連心橋。正如毛澤東所指出:“很簡單的一些標語、圖畫和講演,使得農民如同每個都進過一下子政治學校一樣,收效非常之廣而速。”(《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5頁)

一是促進革命隊伍不斷壯大。早在1929年6月,中國共產黨在《宣傳工作決議案》中就深刻認識到:“黨要實現自己的一切任務,最重要的條件是要獲得廣大的工農群眾,在黨的口號之下,形成偉大的爭斗的力量。”(《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文獻選編》(第1卷),學習出版社1996年版,第878頁)為此,我們黨通過“紅軍是工農的軍隊”“工農子弟都來當紅軍”“英勇的工農到紅軍中去”“緊急動員起來,努力擴大紅軍”等情真意切的紅色標語宣傳,有效地啟發了廣大民眾的階級覺悟,擴大了黨和紅軍的政治影響,喚起民眾加入黨和紅軍的熱情,黨的組織建設和“擴紅”效果非常明顯。據《紅色中華》第86期報道:在1933年的“紅五月”,“興國模范師四千五百零五人,自願加入模范師的一千零七十三人,共五千五百七十八人,成立了興國師,加入了三軍團”。江西“全省在紅五月猛烈擴大紅軍的運動中,突破了二萬五千人,創造了四個師。”(《紅色中華》第86期,1933年6月17日)據統計,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全贛南蘇區人口共240萬,參加紅軍的就達22萬人。而其他紅軍活動過的地區“擴紅”成效也非常明顯,比如福建上杭才溪鄉有88%的青壯年男子參軍,成為“蘇區擴大紅軍模范鄉”﹔貴州大定(今大方縣)全縣當時參加紅軍達2000多人,整個畢節地區擴紅5000余人﹔四川雅安地區有4000多人參加紅軍。

二是促進革命組織發展迅猛。1931年11月,隨著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的成立,土地革命戰爭和紅軍宣傳動員工作的不斷深入,一些有特長的民眾比如石匠、木匠等,也被吸收到紅軍的宣傳隊、書寫隊、鏨字隊、鑽花隊、粉筆隊等宣傳小分隊,成為開展標語宣傳的重要力量。通過“工人組織工會”“農民組織赤色農會”“優秀青年趕快來加入青年團”“青年工農暴動起來”“少先隊是紅軍赤衛軍的后備隊”“勞動婦女必須參加政權”等紅色標語的宣傳動員,各個蘇區的工農商學兵、老弱婦孺殘等幾乎所有的群眾都被組織起來,成為革命戰爭的堅強后盾。

三是有效激發革命斗志。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廣大民眾和紅軍將士在紅色標語的激勵動員下堅定了昂揚的革命斗志。比如,在反“圍剿”斗爭時,通過“粉碎敵人大舉進攻”“保衛土地革命利益”等標語激起了民眾支援前線的革命豪情,全力支持紅軍作戰,僅在贛南參加“支前”的就有60多萬人。又如,在長征途中提出的“烏江雖險,又怎能攔住紅軍的飛渡”“猛追呀!不讓敵人跑了!”等標語,充分激起紅軍將士敢打必勝、勇往直前的信心和決心,革命斗志空前高漲。

三、強化對敵統戰,“不戰而屈人之兵”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我們黨運用紅色標語開展對敵統戰,起到了分化敵軍、瓦解敵人斗志等作用。

一是揭露國民黨的罪惡本質。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標語是揭露國民黨“克扣士兵軍餉以飽軍閥私囊”“背叛中國革命屠殺工農群眾”“勾結帝國主義出賣民族利益”“庇護土豪劣紳加重租息剝削”“抽收苛捐雜稅剝削工農小商”等十大罪惡。還有“打倒屠殺工農的國民黨”“軍閥混戰爭地盤,士兵送死當炮灰”等標語,使國軍士兵認清了其罪惡本質,同時也感受到中國共產黨為國為民的赤子之心。

二是促推國共聲望“此消彼長”。通過“國民黨勾結帝國主義,共產黨打倒帝國主義”“白軍是土豪劣紳的走狗,紅軍是工人農民的衛隊”“紅軍中官兵伕薪餉吃穿一樣,白軍裡將校尉起居飲食不同”等標語宣傳的鮮明對比,深刻揭示出國共兩黨及其軍隊的強烈反差,讓國軍士兵認識到雙方的本質和前途,有效瓦解了敵軍軍心,並認同紅軍正義之師的形象。

三是鼓勵敵軍將士反戈投誠。通過大量的“歡迎白軍士兵拖槍投誠紅軍”“優待白軍投誠士兵”“醫治白軍傷兵”、願意回家的“發棉衣路費”等標語,極大地動搖和瓦解了敵人軍心,使一些國民黨軍隊或臨陣倒戈或秘密起義,壯大了紅軍隊伍。如1931年12月,趙博生、董振堂率領赴贛“剿匪”的國民黨第二十六路軍17000余人在寧都起義,並呼吁:“我們不要再作國民黨的‘殺人機器’,我們再也不當豪紳地主資本家軍閥官僚的走狗和奴隸了,起來!趕快起來!”(《中央革命根據地史料選編》中冊,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592頁)

綜上所述,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紅色標語宣傳以有針對性的豐富內容、靈活多樣的形式、入腦入心的效果,讓黨和紅軍開展革命工作如虎添翼,為土地革命戰爭的蓬勃興起和迅猛發展推波助瀾,為革命根據地的創建、鞏固和發展“搖旗吶喊”“擂鼓助威”,在中國革命史上留下了彪炳史冊的亮麗風景。

(作者:彭驗雅,系貴州師范大學副教授)

(責編:萬鵬、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