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共早期河南省委書記張景曾

蔣文俊 焦予玲

2018年11月22日08:1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百年潮》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在俄羅斯列寧格勒州聖彼得堡市檔案館裡,靜靜地沉睡著一批20世紀30年代蘇聯肅反的死亡檔案。在這批檔案的名單中,有一位來自中國的早期革命者張景曾。近年來,隨著蘇聯檔案逐步解密,張景曾被害的真相終於浮出水面,他堅定曲折的革命生涯、鮮為人知的歷史貢獻終於呈現在世人面前。

中共早期領導人引導他追求真理,介紹他入黨

張景曾,又叫張景增,號向輿,曾用名張湛明,綽號張和尚。1898年10月,張景曾出生在河北省蠡縣藺崗村的一戶殷實農家裡,張家有兄弟姐妹五人,他排行第四。大哥張喜曾,二哥張效曾(張存實),三姐張星,五弟張欽曾。張家不僅有十幾畝耕地,還在附近的村庄開有小銀號,張景曾六歲開蒙讀書,12歲考入蠡縣縣立高級小學。他天資聰穎,學習勤奮,以優異的成績高小畢業,但由於家裡銀號倒閉而被迫失學。為了能繼續讀書,張景曾隻身跑到北京,求助二哥張效曾。張效曾在北平陸軍被服廠當公費學徒,半天學習、半天做工,每月隻發幾塊零用錢,自顧不暇,無力負擔弟弟的讀書費用。張景曾隻好報考一所公費中學,但未被錄取,隻有重返故裡。

經一位基督教徒介紹,張景曾來到保定,在西關美國基督教會開辦的思羅醫院跟一位醫生當看護。他聰明好學、做事細心、吃苦耐勞,深得美國醫生賞識,但強烈的求知欲促使他決定報考保定第二師范學校(公費)。他謝絕了美國醫生再三挽留,再次踏進學校的大門。四年的師范學習,張景曾年年考試名列榜首。保定二師畢業后,張景曾又考入保定優級師范學校漢文專修班。兩年畢業后,他被保定二師聘為漢文教員。時值五四運動席卷全國,這對張景曾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保定二師、保定優級師范,都是馬列主義傳播較早的學校。北方共產主義小組創始人李大釗、鄧中夏等經常到校開會、演講,宣傳革命道理,在師生中頗有影響。在這樣的環境下,張景曾較早地讀到一些進步書籍,接觸了一些進步人士,很快就認識了李大釗、鄧中夏,關系日益密切。在他們的引導下,張景曾廣泛閱讀馬列著作,參加馬克思主義研究會,思想產生急劇變化,他對社會黑暗、政府腐敗有了較深刻的認識。

保定二師校長劉緒曾既是曹錕手下的小軍閥,又是賣國求榮的日本特務。他極端仇視進步師生的愛國行為,抵制馬列主義在校內傳播,進步師生對劉緒曾恨之入骨。1922年冬,張景曾以舊制七班王化機等進步學生為骨干,帶領廣大師生罷課、罷教,鬧學潮,呼口號,並張貼“驅逐劉緒曾”的標語。

轟轟烈烈的驅劉運動震動了全保定,惹怒了反動政府。劉緒曾氣急敗壞地宣布“張景曾是赤化分子、過激派”,並勾結直隸督軍曹錕下達通緝令,懸賞捉拿張景曾。

這時,張景曾的二哥張效曾已經當上馮玉祥部隊第七師十三旅衛隊團第二營營長,從漢中回家過春節時得知張景曾的處境后,勸弟弟到西安教書,暫避一時,免遭不幸。張景曾遂於1923年春節過后,離家西行。二哥通過關系找到全國陸軍校閱使馮玉祥講情,曹錕撤銷了通緝令。

張景曾經鄭州赴西安時,西安恰逢二七慘案發生之日,反動軍閥吳佩孚的野蠻鎮壓、鐵路工人的英勇斗爭,讓張景曾看清了封建地主階級的腐朽和虛弱,工人階級的偉大力量,更加堅定了對馬列主義的信仰,萌生了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偉大理想。在西安,張景曾通過天主教徒王夭士和中華聖公會中學教員王仲一的介紹,在第三中學當漢文教員。張景曾教書育人一絲不苟,既講授文化知識,又宣傳馬列主義,與廣大師生結下了深厚友誼,深受師生們的愛戴和歡迎。

當時,國民黨元老於右任赴上海途中在西安停留,看望老朋友—王夭士的父親,偶然看到客居王家的張景曾寫的字,提出要見一見張景曾。於右任從張景曾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輕時的影子,認為他是個憂國憂民的有志青年,對他大為賞識,願意著力培養。於右任對張景曾說:“張先生是有為的青年,跟我一起到南方吧!”

在於右任推薦下,張景曾和王夭士等人取道重慶,沿長江乘船東下上海。於右任任上海大學校長,王夭士給於右任當秘書,張景曾進入上海大學社會政治系學習。

上海大學是共產黨人半公開活動的場所。瞿秋白、鄧中夏、惲代英等知名共產黨人曾在此任教,李大釗、陳獨秀、張太雷、李立三等許多中共早期革命先驅也曾在此宣講馬列主義思想。在這裡,張景曾找到了黨的組織,他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參加黨的各項社會活動。1923年11月22日,經瞿秋白和鄧中夏介紹,中共上海地方兼區執行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批准張景曾等七名同志為中共候補黨員。當時,上海僅有黨員49人,被編成六組。張景曾在第一組,即上海大學組,組長劉劍華。不久,張景曾接任組長,第一組共有鄧中夏、瞿秋白、施存統、向警予、王一知等14名黨員。

從二師鬧學潮到上海大學入黨,張景曾終於走上了光輝的革命道路,他決心把自己的一切都貢獻給黨的事業,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生。

首任中共河南省委代理書記,繪就豫東南工農武裝割據宏偉藍圖

《中國共產黨河南省組織史資料》《中國共產黨上海市組織史資料》《中共河南黨史》《豫南革命史》等書籍,星星點點地記載著張景曾在河南的革命經歷。

1924年1月,國共兩黨實行第一次合作,革命形勢空前高漲。黨的四大以后,為了加強中原地區黨組織的建設和發展,黨中央於1925年春陸續派王若飛、張景曾、蕭楚女等著名革命者到河南工作。張景曾先后在河南開封、鄭州、信陽、許昌、駐馬店、安陽、焦作、南陽等地開展黨的建設和武裝斗爭,足跡踏遍了河南南部、北部、中部和西部的山山水水。

張景曾先是落腳河南開封,任中共開封地方執行委員會書記,不久又負責鄭州黨團地委工作。同年10月,中共豫陝區委成立,指派張景曾任中共信陽地方執行委員會委員、共青團信陽地方執行委員會書記,對外以國民黨信陽市黨部秘書長的身份公開活動。

信陽位於京漢鐵路南段,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較早的地區之一。五卅運動以后,剛剛成立不久的中共信陽地方執行委員會,通過革命的統一戰線,在進步知識分子、青年學生和鐵路工人以及農民中,擴大馬列主義的傳播,領導信陽各界人民開展反帝愛國運動。張景曾到信陽后,立即投身到轟轟烈烈的學運、農運和工運中。

豫南中學是中共信陽地委建立用以培養革命人才的學校。張景曾和地委書記劉少猷經常深入到學校給學生講課、作報告,講解馬列主義和中國革命的理論,先后發展了十多名學生加入共青團,建立了共青團豫南中學支部﹔其后,又發展七名學生加入共產黨,建立了中共豫南中學黨支部。

省立信陽三師是中共信陽地委宣傳馬列主義和發展黨團員的重要陣地。張景曾很快在學校進步學生中培養了一批骨干分子,指示青年團員謝梅村返回家鄉郾城發展黨團組織。謝梅村返回郾城后,先后發展八人加入青年團,成立了郾城縣最早的兩個團小組,被團省委任命為青年團郾城縣支部書記。革命的火種迅速從豫南傳播到豫中。

張景曾把開展學運和農運積極結合起來,引導學生走出校園,走向農村,參加革命實踐活動。豫南中學、省立信陽三師一批黨團員多次前往信南、信北山區從事農民運動。

張景曾多次深入到信南柳林,指導和協助中共柳林支部在附近鄉村進行的宣傳和組織農民工作,開辦平民夜校,組織農民協會,開辦農民運動講習所,向農民講解革命道理,啟發他們的階級覺悟,激發他們的革命熱情。

在張景曾、劉少猷、王克新等人的努力下,豫南第一批基層農民協會在信陽縣的柳林、台子畈、平昌關、譚家河、當谷山、長台關等地先后誕生,給苦難深重的豫南農民點亮了革命的星星之火。

1926年初,直系軍閥吳佩孚佔領河南,中共信陽地委機關被破壞,張景曾、劉少猷、王克新等人遭到軍閥通緝。張景曾轉移到信陽東南當谷山小學和京漢鐵路西的譚家河小學開展秘密活動。因為處境越來越危險,黨組織指示張景曾離開信陽。1926年3月,張景曾回到開封,任中共豫陝區執行委員會委員,負責宣傳委員會工作。同年底,任中共豫區執行委員會代理書記。

1927年6月,中共中央撤銷豫區執行委員會,組建中共河南省委,羅亦農任省委書記,張景曾任省委委員兼宣傳部長。后因羅亦農改任湖北省委書記,未到河南任職,黨中央指定張景曾代理河南省委書記。

張景曾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和對敵斗爭經驗。他把省委機關分三處設置:一處住宿,一處印刷,一處辦公。辦公地點不接待任何同志,甚至對一般委員也要保密。在辦公地點的門口,經常放一塊磚頭,位置固定。如果機關被破壞、同志被捕,就在出門時順腳把磚頭踢開,后來同志發現之后,就避而不進。為防止敵人破獲黨組織,省委機關經常搬遷,有時特務追蹤,來不及租借新房,張景曾就先把家具暫存在熟人處,租到房子后再搬入。

對傳遞文件和情報工作,張景曾也慎之又慎,他用藥水將文件和情報抄在事先寫好的一般信件裡,或古裝書頁的背面,一般文件就派人直接送到車站過往的郵政車裡,以免敵人檢查﹔重要文件有時裝在點心盒裡派人專送,或者背熟口述。大部分文件、通知,都是張景曾親自動筆起草。

1927年初,北伐軍從武漢乘勝前進,勢如破竹。為了制造革命輿論,動搖反動軍心,接應北伐軍,張景曾組織大家准備了數以萬計的賀年片,並印成傳單,在大年初一凌晨,乘千家萬戶恭賀新年之機,把賀年片投進各家各戶門內,全城嘩然,民心大快,反動軍閥驚恐萬狀。5月,張景曾親赴駐馬店與北伐軍前線指揮部接洽,接應北伐軍進軍河南。

在張景曾等人的艱苦努力下,河南黨團組織迅速發展壯大。截至1927年7月,河南全省已有27個縣建立了共產黨組織,八個縣建立了臨時治安委員會,50多個縣建立了國民黨縣黨部,而且多為共產黨員和國民黨左派領導。50多個縣建立了農民協會,會員約有100萬人之多,全省800多萬人的槍會組織中,約有半數接受黨的領導。

正當北伐戰爭節節勝利之際,蔣介石、汪精衛相繼叛變革命,馮玉祥在河南“清黨反共”,中共河南省委遭到嚴重破壞,張景曾不顧個人安危,轉赴武漢向黨中央匯報情況,請示以后的工作。

受中共中央委派,周以栗於7月23日到達開封,26日重組中共河南省委,周以栗任書記,張景曾由省委書記改任省委常委、秘書長兼宣傳部長。9月中旬,省委召開擴大會議,傳達貫徹黨的八七會議精神,決定在全省組織武裝斗爭和實行土地革命。之后,把全省劃為豫南、豫北、豫中、豫東四個區域,成立豫南、豫北、豫中三個特別委員會以領導暴動。

面對職務的再次變動,張景曾毫無怨言,以飽滿的革命熱情投入到新的斗爭中。張景曾率祁修文等五人組成省委工作組,赴豫北安陽貫徹黨的八七會議精神,成立中共豫北特委。他們在六河溝煤礦召開了有4000名工人參加的大會,號召工友們團結起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打倒國民黨新軍閥。

張景曾根據廣大群眾的要求,在百泉一帶組織“抗袁聯合會”,在安陽西溝城村組織反抗袁世凱家族和打倒惡霸李六之的“抗袁倒李聯合會”,帶領30多名武裝人員,處決了殘酷欺壓農民的惡霸李六之。同時,組織四五十個村庄的農民聯合抗租,有力震懾了袁氏家族,“抗袁聯合會”會員很快發展到五六百人。黨領導的工農運動在安陽風起雲涌。

張景曾還到焦作指導武裝斗爭,打響了焦作地區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1928年1月,張景曾帶領中共焦作市委組織和發動了夜襲國民黨警察局、奪取槍支的武裝暴動。張景曾親自率領敢死隊沖擊警察局。

1928年3月,張景曾兼任豫中特委書記,他致力於發展路運及沿路農村武裝割據。5月,又在豫西南陽一帶開展兵運和農運,參與領導唐河縣建國軍教導隊兵變和唐河縣漢龍潭、南陽劉宋營農民暴動。

在革命處於低潮的危急時刻,省委書記周以栗等五位領導同志相繼被捕,張景曾毅然承擔起重組河南省委的重任。5月,中共中央指示張景曾再次擔任中共河南省委書記。他全面反思大革命失敗以來的斗爭方針,總結武裝斗爭的經驗教訓,糾正“左”傾盲動傾向,努力探尋對敵斗爭的正確方法。

黨的六大召開以后,張景曾和省委積極貫徹六大精神,迅速糾正盲目冒險和限期總暴動的“左”傾政策,提出了在農村特別是在豫南、豫東南實行武裝暴動的正確主張,繪就了工農武裝割據的宏偉藍圖。各地黨組織開始從盲動錯誤中解脫出來,革命力量也隨之得到發展。

張景曾派遣省委組織部長黎光霽巡視豫南、豫東南,建立豫東南特委,加強了潢川、光山、商城、固始、息縣、新蔡、羅山七縣黨組織的聯系,統一了斗爭計劃,並決定聯合湖北黃安(今紅安)和鄂東的革命力量,使鄂東北和豫東南的武裝斗爭緊密聯系起來,為鄂豫邊根據地和豫東南根據地的開創作了組織上和思想上的准備。

1929年5月6日,在河南省委和豫東南特委的領導下,大別山腹地爆發了商城起義,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三十二師,建立了河南省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權,創建了豫東南革命根據地。張景曾和省委關於工農武裝割據的宏偉藍圖終於在豫東南得以實現。然而,張景曾卻沒能分享大別山紅旗飄揚的勝利喜悅,此時他已經啟程前往萬裡之外的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了。

兩赴蘇聯莫斯科學習,同王明宗派集團進行堅決斗爭,隕落異國他鄉

蘇聯,世界無產階級第一個取得政權的國家,各國革命者向往的紅色聖地。這裡有張景曾的理想、愛情、奉獻、苦難,還埋有他的忠骨。

張景曾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和實踐經驗,曾在地方和黨中央機關工作,在黨內擔任過較高職務,黨中央對他極為重視,先后兩次派他到蘇聯學習。在蘇聯期間,他堅持真理,實事求是,不畏強權,仗義執言,同米夫和王明宗派集團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遭到殘酷迫害和無情打擊,歷經坎坷,最終客死異鄉。

1929年1月,張景曾到信陽指導工作時被捕,由於敵人沒有掌握張景曾的真實身份,在黨組織和國民黨信陽駐軍內地下黨的積極營救下,張景曾被釋放。張景曾出獄后,立即和省委婦女科科長危拱之一起趕赴上海,向黨中央匯報斗爭情況。

國共合作的破裂,大革命的失敗,促使我黨及時總結經驗教訓。為了保存革命骨干迎接更大的革命高潮,黨中央決定集中一批優秀干部派往蘇聯學習,張景曾和黎光霽、危拱之等人在選派之列。

張景曾一行從上海乘船,經海參崴去莫斯科,到達莫斯科中山大學已是1929年5月下旬。張景曾被分配在為中共高級干部專門開設的高級班學習,學號1308,俄文化名斯特裡耶夫斯基。此后,他還使用過傅明、斯坦尼斯拉夫等中文、俄文名字。這一次蘇聯之行,張景曾再也沒有回到他熱愛的祖國,而是永遠長眠在了異國他鄉。

這是張景曾第二次到蘇聯。早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張景曾作為中共中央重點培養的干部,於1924年初被派往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他如飢似渴地廣泛閱讀馬列著作,學習俄國十月革命的寶貴經驗。一年的學習使他眼界大開,他懂得了更多的革命道理,掌握了更多的斗爭策略。1925年春,張景曾回到黨中央所在地上海,並立即轉赴中州大地河南。

張景曾第二次到蘇聯時,正是王明宗派集團得勢之日。中山大學校長米夫和王明宗派集團多次挑起事端,公開把矛頭指向中共代表團瞿秋白、鄧中夏、王若飛等領導人,指責他們在中山大學的派別斗爭中是“反黨小組織”的后台。對此,張景曾並不知情,但張景曾對他們排斥異己的做法提出嚴厲批評,加之張景曾與瞿秋白、鄧中夏、王若飛等人的親密關系,米夫和王明等人以此給張景曾劃線定性,視其為眼中釘、肉中刺。

1929年7月,在上學期結業的全校教職員、學生大會上,許多同學對學校在黨務和教學工作中的缺點錯誤提出批評,致使會議一時無法收場,持續了十天之久,即有名的“中共十天大會”。在“中共十天大會”上,張景曾一針見血地指出王明意欲自立為王向中央奪權,切中了王明和米夫的要害。

學校當局同王明等人借此機會組織“清黨委員會”,在中山大學進行“清黨”,凡反對校方或王明的,輕則遣送回國,重則打成“托派分子”,送工廠勞動改造,以至逮捕法辦,有的冤死在獄中或慘遭殺害,有的在獄中度過了幾年、十幾年。據不完全統計,莫斯科中山大學的中共學員有53人以上遭誣陷被捕判刑入獄流放,其中已知在20世紀50年代后劫后余生回到祖國的共13人,有些人音訊全無。

張景曾在“清黨委員會”組織的會議中受到圍攻和批判,那些人將張景曾與中方留學人員及中共代表團瞿秋白、鄧中夏、王若飛等人的正常接觸,誣陷為與“托派組織聯絡”,甚至給張景曾捏造了一個極其荒謬的罪名“半個托派”。不少同志發言認為張景曾不是“托派”或“托派嫌疑”,但校方置若罔聞。

1930年2月,中山大學以班級黨小組的名義開除張景曾的黨籍。在離校鑒定書上,校方不得不承認張景曾“態度積極,表現良好”,卻又以“同托派分子過從甚密,沒有進行任何反對托派的斗爭”,給張景曾捏造莫須有的罪名,並稱:是否恢復黨籍要等一年以后重新鑒定。

張景曾先后被下放到莫斯科郊區米吉奇車輛廠和斯大林汽車制造廠勞動改造,后返回列寧國際學校學習,直至1931年底。

在工廠勞動期間,張景曾認真遵守勞動紀律,積極參加社會工作,還參加了工廠的社會主義競賽突擊隊,贏得工人和工廠領導的同情和認可。他不斷向列寧國際學校黨組織申請恢復黨籍,並要求回國參加革命工作。

車輛廠黨組織為張景曾出具了評價極高的政治鑒定書,該廠領導、黨支部書記親筆致函莫斯科列寧國際學校黨組織,並加蓋公章、本人簽名﹔五名工人同志為了幫助張景曾擺脫苦難,冒著風險為他簽名出具証明,有的工人同志甚至注明自己的入黨年限,稱張景曾有著“堅定的政治立場和對我們社會主義國家的無限忠誠”。列寧國際學校黨支部和校長基爾薩諾娃也積極為張景曾恢復黨籍呼吁奔走。1931年6月20日,經共產國際中央監察委員會書記茲•安加雷蒂斯召開的共產國際執委會討論,恢復了張景曾的黨籍。

1932年2月7日,列寧國際學校秘密工作部通知張景曾回國工作,王明也與張景曾談話,稱將派其返回中國﹔但米夫卻出面告知張景曾,將派他前往蒙古,在蒙古的中國工人中做工會工作,為期半年左右。

盡管內心十分不情願,張景曾還是服從了去蒙古的決定。在蒙古工作了兩年后,1934年初,張景曾帶著蒙古方面良好的組織鑒定回到莫斯科。在莫斯科等待去向期間,他反復向王明、米夫等申請回國工作,但一直沒有准信。直到1934年4月26日,米夫才簽署了派遣令,將張景曾改派到列寧格勒東方學院。

回國的希望再一次破滅,張景曾感到不被信任的痛苦,他面見科捷利尼科夫,據理力爭。科捷利尼科夫在與張景曾爭論時理屈詞窮,竟然粗暴地說:“你要知道黨的紀律”,嚴厲命令張景曾“當天就離開莫斯科”。

懷著滿腹的憤懣和憂慮,張景曾到列寧格勒東方學院從事漢語教學,改名傅明,寓意恢復光明。他一邊認真工作,刻苦學習,一邊為中蘇兩國人民的友誼貢獻力量。短短幾年,他陸續翻譯不少作品,撰寫了《論蒙元時期農業政策》等學術論文,還被東方學院評為副教授。

離開祖國越久,思念就愈加強烈。他於1934年12月和1935年5月兩次致函米夫進行申訴,都石沉大海。在此情況下,1935年5月19日,張景曾向列寧東方學院發去一份聲明,要求學院黨委解決黨籍手續不全問題,並通過最后的“清洗”。學院黨委在他的聲明上批示“情況屬實”,同時致函聯共(布)中央監察委員會,請求完善張景曾的黨籍手續。6月3日,聯共(布)中央監察委員會圍繞著張景曾黨籍問題開展調查工作,調查員利相斯基致函米夫,請他提供共產國際有關張景曾作為聯共(布)黨員的信息。

7月3日,米夫以共產國際執委會東方書記處通報的名義連發兩份通報,通報中稱“我們不了解傅明是否為聯共(布)黨員,因為他過去只是列寧國際學校支部的一員”。最為險惡的是,米夫將一封所謂來自內務人民委員會駐蒙古工作人員“張”關於傅明在蒙古工作的聲明,作為“通報”的附件發出,並手寫注明“歸入斯特裡耶夫斯基——傅明檔案”。

這個所謂“張”關於傅明在蒙古工作的聲明,是一封俄文打印的誣告信,信中污蔑張景曾是“托派”“日本特務”,並“從事反對政權機關等反革命工作”。這封誣告信出自中山大學學生曾秀夫(又名王立祥,俄文化名卡拉什尼科夫)之手。誣告信的目的達到了,張景曾這位我黨的早期革命者,沒有犧牲在對敵斗爭的戰場上,卻死於蘇共、共產國際對中共內政的粗暴干涉,死於王明等人的誣陷和迫害下,令人何等痛心!

張景曾被害后的半個多世紀裡,他的被害真相和被害時間始終是個謎。王盛榮回憶張景曾因受到迫害,身染重病得不到及時治療而去世,還有老同志回憶他死於槍殺,河南黨史部門認為他病逝於蘇聯。

隨著蘇聯檔案陸續解密,張景曾被害案終於真相大白。俄羅斯國家社會政治歷史檔案館編號為495-225-3096的檔案,記載著張景曾在蘇聯和蒙古的工作經歷,以及同米夫、王明的不屈斗爭。列寧格勒州聖彼得堡市檔案館館藏的兩卷死亡檔案,記載著張景曾被逮捕、審訊、槍殺、平反的詳細過程:

一、逮捕令日期:1937年9月14日,蘇聯人民內務委員會列寧格勒州國家安全管理局簽發了對張景曾的逮捕令,以“日本間諜”的罪名逮捕了張景曾。

二、審訊日期:1937年9月15日和1937年11月14日,蘇聯當局兩次審訊張景曾。第一次審訊的審訊員是列寧格勒州人民內務委員會國家安全管理局三處二科科員施瓦涅夫中士。第二次審訊的審訊員是列寧格勒州人民內務委員會國家安全管理局三處二科的副科長瓦特金中尉和國家安全管理局二科的辦事員施瓦涅夫中士。蘇聯當局逼迫張景曾承認是日本間諜,擁護托洛斯基的觀點,從事反對蘇聯共產黨和共產國際政策,以及反對蘇維埃政權的活動。

三、槍殺日期:1937年12月10日,根據人民內務委員會管理局局長、國家安全一級政委扎科夫斯基1937年12月9日簽署的第194023號命令和蘇聯人民委員會1937年12月8日第413848號公函,由人民內務委員會列寧格勒州管理局巴裡卡爾波夫上尉對張景曾執行了槍決,遺體埋葬在列寧格勒(今聖彼得堡)列瓦紹夫公墓。

四、平反日期:根據1989年1月1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關於“為1930、40年代至50年代初鎮反時期受害者恢復公正的補充辦法”,蘇聯列寧格勒州克格勃管理局刑偵處處長Н.Н.阿弗杜赫中校和列寧格勒州軍區副軍事檢察長、司法中校А.А.卡杰爾紐克簽署了平反決議,經列寧格勒軍區列寧勛章軍事檢察長、司法少將О.Л.加烏利留克批准,1989年4月29日為張景曾平反昭雪。

在艱難曲折的革命道路上,有許許多多像張景曾一樣優秀的中華兒女永遠地留在了異國他鄉。值得欣慰的是,如今在張景曾家鄉河北省保定革命烈士陵園,已經豎立起張景曾同志紀念碑﹔在張景曾工作和戰斗過的上海與河南等地,都記載了他奮斗的足跡。黨和人民沒有忘記他,歷史也同樣沒有忘記他。(蔣文俊,中共信陽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焦予玲,中共信陽市紀委監察委駐市委辦紀監組副處級紀檢員、助理研究員)

來源:《百年潮》2018年第11期

(責編:曹淼、萬鵬)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