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分享

守護陣地 創作精品 加強教育 突出典型

山東:弘揚沂蒙精神 傳承紅色基因

2018年11月22日10:2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本報濟南11月21日電  (記者徐錦庚、潘俊強)本是貓冬時節,沂蒙山腹地的沂南縣常山庄卻一派繁忙:村旁的紅嫂紀念館裡,參觀學習者一撥接一撥﹔紅色影視基地內,劇組人員進進出出……“這些年,300多部影視劇在俺這兒拍攝,不少老少爺們兒客串過群眾演員。”村黨支部書記李勇說,“吃上紅色飯,脫貧又致富,村民們對黨政軍民魚水情體會更深哩!”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山東時指出,沂蒙精神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要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

  “弘揚沂蒙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我們牢記總書記囑托,發揮富有紅色文化資源和優良革命傳統的優勢,深入實施紅色基因傳承工程,加強挖掘闡發,廣泛開展宣傳教育,積極營造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的濃厚氛圍,努力構筑傳承紅色文化的高地。”山東省委主要負責同志表示。

  深化沂蒙精神研究闡發。山東突出沂蒙精神“水乳交融、生死與共”核心特質,在省社科規劃項目中設立“沂蒙精神研究”專項,每年列出20至30個重點選題,深入開展理論研究。並通過訪談、制作影像資料等方式搶救性搜集老黨員、老支前、老戰士、老模范及英模人物的口述史、回憶錄,編纂出版《山東抗日戰爭實錄》《山東抗戰口述史》等,為研究紅色文化提供珍貴史料。

  創作紅色文藝精品。在齊魯大地,一部名為《乳娘》的歌舞劇火了。該劇講述的是抗戰時期,膠東“乳娘”哺育前線子弟兵后代和烈士遺孤的感人事跡。使紅色精神潤物無聲,讓紅色文化直抵人心,山東充分挖掘紅色資源,用百姓語言講述、以藝術方式表現、借技術手段呈現紅色故事, 有力推動紅色經典“上舞台”“進熒屏”。作為沂蒙精神發源地,臨沂開展“說沂蒙、唱沂蒙、寫沂蒙、畫沂蒙、演沂蒙”等系列活動,推出舞劇《沂蒙情》、電影《淵子崖保衛戰》等文藝精品130多部。

  守護紅色文化陣地。中共中央山東分局舊址、共產黨宣言紀念館、孟良崮戰役烈士陵園……在山東,星星點點分布著革命遺址2449處。為更好保護革命遺址,全省黨史部門發動4000多名普查人員,普查摸底、建立台賬、掌握家底。並運用現代技術手段提升愛國主義教育和弘揚沂蒙精神的吸引力,其中山東網上抗日戰爭紀念館上線開通以來,累計訪問量突破10億人次。

  加強紅色教育傳承。今年以來,山東依托近1200個關心下一代教育基地,開展“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主題教育活動,讓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五老”當好傳承“園丁”,在孩子們內心播下愛國愛黨愛人民的種子﹔創新宣傳方式,選拔優秀百姓宣講員,用身邊事感染身邊人,至今已舉辦巡回宣講1150余場,直接聽眾達33.7萬人次。

  突出先進典型引領。全國重大典型“時代楷模”王傳喜,帶領蘭陵縣代村黨員干部群眾奮斗19年,將一個負債380多萬元的落后村,發展成為集體經營性收入1.1億元、村民年人均純收入6.5萬元的鄉村振興“排頭兵”。山東先后發布12位“齊魯時代楷模”事跡,全省“中國好人榜”入選數量、推薦好人線索數量連續4年位列全國第一,通過巡回報告、先進事跡展等形式,引導黨員干部群眾以榜樣為標杆,自覺傳承和踐行沂蒙精神。

  《 人民日報 》( 2018年11月22日 04 版)

(責編:曹淼、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