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05日09:07 來源:光明日報
11月19日,位於山東省棗庄市薛城區的鐵道游擊隊紀念園內人頭攢動,紅歌飛揚。通過瞻仰紀念碑、觀看傳奇劇場,徐州三中實驗學校初中部1300余名師生紛紛表示,他們對鐵道游擊隊隊員們的英雄事跡有了更加系統的了解,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紅色主題教育。
據鐵道游擊隊紀念園管理處主任趙曰標介紹,依托鐵道游擊隊傳統紅色資源優勢,為全國各地黨員、干部、群眾等提供愛國主義教育、黨性教育,在這裡已經成為常態。
棗庄是鐵道游擊隊的故鄉。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115師“魯南鐵道大隊”這支平日不足100人的抗日隊伍,揮戈於津浦線、臨棗支線百裡鐵道線上,出沒於萬頃微山湖中,截軍列、打洋行、扒火車、炸橋梁,與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並成功護送劉少奇、陳毅、羅榮桓等千余名將士過境,開創出延安與華中、華東聯系的“秘密紅色交通線”,被蕭華將軍譽為“懷中利劍,袖中匕首”。1945年12月1日,不費一槍一彈,困守在臨城沙溝車站的1000余名日軍正規部隊向這支抗日游擊隊投降。
“沙溝是八路軍唯一接受日軍正式投降的地方﹔鐵道游擊隊是全國唯一接受日軍正式投降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地方武裝。”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教研部原部長、西柏坡精神研究院院長王聚英表示,沙溝受降,在中國抗日游擊戰爭史上樹立了一面光輝的旗幟!
鐵道游擊隊紀念碑南麓,鐵道游擊隊副大隊長王志勝墓旁,立著一塊石碑,上面刻著一行字:鐵道隊不僅是中國人民的驕傲,同樣也是被包括日本人民在內的世界一切愛好和平人民所崇敬。署名是:日本友人、反戰同盟士兵田村申樹。
王志勝的兒子王金國今年已69歲,父親生前經常給他講起鐵道游擊隊的事跡。為傳播鐵道游擊隊精神,王金國主動申請當起了社會紅色志願輔導員,足跡遍及棗庄市駐地部隊、中小學等單位。每年清明節和抗戰勝利紀念日,他都要來到鐵道游擊隊紀念園義務為游客講解鐵道游擊隊員的英雄事跡,以銘記歷史,激勵后人。
鐵道游擊隊精神研究會會長劉俠表示,鐵道游擊隊是棗庄最紅的資源、最美的傳奇、最亮的名片。鐵道游擊隊愛黨愛國、不怕犧牲的奉獻精神,敢於亮劍、迎難而上的擔當精神,機智勇敢、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已經成為當代棗庄人的自覺意識。
“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紅色旅游景區’,鐵道游擊隊紀念園先后入選全國30條紅色經典旅游專線和‘烽火歲月·碧血丹心——抗戰聖地尋訪’之旅紅色旅游推廣精品線路。”薛城區旅服局局長單德良說,立足打造紅色研學游旅游產品,紀念園以愛國主義教育、黨性教育、學生自立自強教育、團隊建設教育等系列主題教育活動為著力點,積極推介入團入黨宣誓、重溫入黨誓詞教育活動和“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的一日游、二日游活動,設置了“小小紅軍成長記”“我是小明星”紅色體驗營,推出了鐵道游擊隊傳奇系列實景劇演出,並邀請革命后代、黨校教授為青少年、黨員干部講述革命歷史、做黨性教育報告等,每年來此參觀受教育者近100萬人,進一步擦亮了鐵道游擊隊紅色品牌。
臨山小學,因鐵道游擊隊紀念園所在地臨山而得名,該校副校長吳懷國告訴記者,每年清明節和少先隊隊會,他們都會組織全校學生來此瞻仰紀念碑,重溫入隊誓詞,在新一代少年心中播撒下愛國主義的種子。(記者 趙秋麗 李志臣 通訊員 萬照廣)
相關專題 |
· 弘揚民族精神、奮斗精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