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遵遠
2018年12月13日08:12 來源:人民政協報
土地革命期間,在中共商(城)南縣委的領導下,在大別山脈,紅軍家屬和當地進步婦女組成“金剛台上婦女排”,以金剛台為依托,在敵人的槍林彈雨中英勇沖殺,以驚人的毅力與惡劣的自然環境進行頑強斗爭,贏得“三年紅旗不倒”的贊譽,創造了鄂豫皖游擊戰爭史上的奇跡。
婦女排誕生
1934年,中共鄂豫皖省委率領紅二十五軍長征后,皖西北中心區——立煌縣(今安徽省金寨縣)境內的革命形勢日趨嚴重。在這危急關頭,金寨地區革命軍民在各級中共黨組織的領導下,積極行動起來,配合新組建的紅二十八軍,進行反“清剿”戰斗。中共赤城縣二區蘇維埃主席張澤禮率少量武裝人員和幾十名婦女及紅軍家屬,轉移到大別山脈在河南省的最高峰金剛台(河南省信陽市商城縣境內)堅持斗爭。1935年6月,奉上級指示,紅軍干部邱玉生和張澤禮在金剛台鐵瓦寺主持成立了中共商南縣委,組成約80多人的商南游擊大隊,以金剛台為基地,活動於熊家河、槐樹坪、葛藤山、野人沖等地,廣泛開展游擊戰爭。
為了便於行動,中共商南縣委還將地方黨政干部中的女同志、原紅軍醫院的部分女護士和紅軍家屬約40多人,編成婦女排,中共商南縣委婦女委員、女紅軍史玉清分管婦女排工作,袁翠明任婦女排排長。
金剛台是大別山主峰之一,連接鄂豫兩省邊區數鄉鎮,地形復雜,進可攻、退可守。婦女排就憑借這裡的險要地勢,同敵人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在那艱苦的歲月裡,婦女排很少有糧食和食鹽,開始時還可以打土豪、找關系,到敵佔區搞到一點,后來由於敵人封鎖越來越嚴,隻能靠野菜、野果充飢,以草根、樹皮度命。她們隻穿一身破衣服,常年露宿山林,在敵人不斷搜山“圍剿”的嚴峻形勢下,克服無醫、無藥、無醫療技術等多重困難來護理傷員。
在深山精心照料傷病同志
金剛台一帶天然石洞很多,但婦女排和傷病員卻不能住在山洞裡。婦女排剛上山時缺乏游擊經驗,有一次,幾十個同志和傷病員全都住在一個叫“水帘洞”的山洞裡,搜山的國民黨軍突然來了,幸運的是這個洞口前有一道“水帘”瀑布,隱蔽了洞口,敵人沒有發現婦女排。有了這次驚險的經歷后,又鑒於敵人隨時搜山、暗探常年在山上進行偵查活動的實際,從此,婦女排宿營不敢再住山洞。為便於隱蔽和轉移,她們總是分散地睡在山溝裡、樹腳下、石板上。雨天,有時就將樹頭壓倒,拴在樹樁上,人在裡面躲雨,實在沒有辦法,就穿著蓑衣冒雨坐在地上。寒冬天氣,大家仍身穿上山時的單衣、腳穿草鞋,夜晚凍得實在受不了,隻能背靠背地坐著取暖休息。
這個紅軍山林醫院沒有固定的地方,為防止敵人搜捕,婦女排隔幾天就得給傷病員換一個住的地方。她們經常背著米袋子、干糧袋子、藥包,抬著、背著傷員在山上到處游擊轉移,有時把傷員分散隱蔽在山林裡,有時把傷員安置在亂草叢中。當時條件非常艱苦,藥品稀缺,她們就在山上採長筋草、七葉一枝花等草藥為傷病員治療恢復傷口,用鹽水洗傷口,用被子裡的棉花當棉球,破衣服布當紗布。由於敵人派上山的暗探很多,為了防止意外,婦女排會盡可能地將傷員轉移分散在距離很遠的多個地方。白天大家分頭隱蔽,到了夜晚,婦女排就到一個個隱蔽點為他們送飯、換藥。傷員身上換下的紗布,她們會小心地挖深坑埋好,不讓敵人發現。
由於敵人的嚴密封鎖,這所紅軍山林醫院藥品、手術器械奇缺,婦女排同志們克服困難,用中草藥、土手術完成了許多難以完成的救護傷員任務。被送到婦女排的戰士們因為無醫無藥,傷口潰爛很嚴重,婦女排的姐妹們就用草藥貼敷,精心護理,終於讓他們傷愈歸隊﹔有的戰士需要做外科手術,婦女排的同志們就用針、獸骨片代替手術刀,取出子彈,再用草藥治愈傷口。
有一次便衣隊員肖九仇在戰斗中受傷,子彈頭深入他的腳背。在紅軍醫院工作過的婦女排女戰士彭玉蘭當起“主治醫生”,就用頭上的簪子慢慢地探出子彈頭的位置,然后准確地在傷員的腳背處劃開一個口子,將子彈取了出來。
1936年夏天,便衣隊員小邢在與敵人的戰斗中負傷失蹤,史玉清帶領婦女排的幾個同志,在發生戰斗的山溝附近摸索、尋找了十來天。她們循著便衣隊活動的地方延伸范圍,聽動靜、查痕跡,最終找到了小邢,原來他的腿部負了傷難以行走。由於20多天的爬行,他的身上都被岩石磨破了,渾身潰爛不堪,已是奄奄一息。史玉清和同志們沒有放棄,硬是把他抬回駐地。婦女排的同志們每隔兩天就小心翼翼地給他擠出傷口的膿血,用涼開水清洗傷口、再涂上豬油,然后用煮過晾干的破棉布敷上草藥包扎好。經過幾個月的精心護理,小邢奇跡般地康復了,他臨別時流著淚感激地說:“姐妹們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歸隊后我要英勇殺敵、革命到底!”
婦女排對傷病員的精心護理,使幾十名在金剛台養傷的紅軍傷愈歸隊,重新踏上革命征程。多年以后,曾經在金剛台山林醫院養過傷的同志們,都交口稱贊她們“既是看護員、又
是警衛員,既是擔架員、又是宣傳員”。
英勇機智與敵周旋
從婦女排上金剛台的第二年春天開始,敵人就不斷地對山上進行突襲式的“清剿”。他們經常出動幾個營的兵力,一個山頭挨著一個山頭地進行搜索,在每個山頭又分成幾路,一面漫山遍野地從山上往山下“篦”,一面在山下進行拉網式地包圍。敵人還在婦女排要經過的道路上設“地補哨”、挂手榴彈等,妄圖將婦女排逼上死路。后來,敵人還殘忍地想出了從山頂上往下滾石頭、在山下放火燒山等毒辣手段來對付婦女排。當時的情況是敵強我弱,縣委要求婦女排保存革命力量。她們平時首要的工作是把傷病員分散地隱蔽好,放哨的同志一發現敵人來了,她們立馬就幾人一組,分散在茫茫林海裡牽著敵人周旋、捉迷藏。往往是敵人搜這一座山,她們已經機敏地躲到另一座山,敵人每次興師動眾地上山找“紅軍婆”,到最后總是被婦女排牽得筋疲力盡“望山興嘆”。遇到有利戰機,婦女排還會配合便衣隊和敵人打一仗,有一次她們把兩股搜山的敵人引到一起,讓敵人自己互相打了半天。
還有一次,敵人包圍了婦女排和傷病員們。由於天黑,敵人弄不清山上是否有游擊隊,夜間搜山怕吃虧,所以只是緊緊地守在山溝外面,聽到哪裡有動靜,就朝哪裡放槍。史玉清和同志們認為,敵人打了這麼多槍,沒有傷著我們,說明敵人打槍漫無目的,如果大家匍匐著悄悄向外突圍是可行的。史玉清當即把婦女排和傷病員按班分成幾個組,指定各班長帶領分散突圍,又向各班長規定了幾個集合地點和暗號。下半夜,婦女排開始分組突圍,同志們緊貼地面匍匐前行,終於在天亮前陸續突出了敵人的包圍圈。
見無法扑滅金剛台上的革命火種,敵人便調集重兵,在金剛台主峰修建了碉堡,企圖用“駐剿”“搜剿”等手段消滅婦女排。婦女排戰士們日夜不停地轉移,攀緣在金剛台的深山密林中。
1936年冬天,金剛台地區連續下了15天大雪,大雪封了山,敵人認為這是消滅山上紅軍的大好時機,不僅加強了把守,還派出暗探和搜山隊四處尋蹤覓跡。在外線游擊的縣委非常擔心山上的同志們,多次派人送糧上山被阻。這時,山上的婦女排已經斷糧數天了,大家隻能用樹皮和雪下的毛草根來充飢。寒冷和飢餓一起向她們襲來,死亡隨時威脅著她們,但她們寧死不屈,一直堅持與搜山的敵人斗爭。后來,有兩位便衣隊員背著糧食,在深山雪地裡與敵人周旋了七天七夜,才甩掉跟蹤。他們找到婦女排駐地時,婦女排的同志們已經到了生命的極限,都東倒西歪地躺著,任憑怎樣搖晃和呼喊,她們隻睜著眼睛不能答話。兩個送糧來的便衣隊員見此情景,急得失聲痛哭起來,趕快生起一堆大火,煮了一鍋姜水,給每人喂了一碗。這樣,過了好長時間,她們才漸漸恢復過來。
面對敵人殘酷的“清剿”,婦女排的姐妹們曾在一起庄嚴宣誓:在任何情況下,寧肯犧牲自己,也不出賣組織和同志。在殘酷的斗爭中,婦女排先后有10多位同志犧牲。1936年秋的一天下午,張澤禮的愛人晏玉香和十幾個戰友在金剛台西貓兒石一帶活動。大家幾天沒有吃一粒糧食,筋疲力盡,於是坐下休息。誰知敵人的搜山隊突然出現,晏玉香見大隊敵人四處包抄過來,為了保護戰友們,她沖出叢林,全力朝著另一方向跑去,引開了敵人。最后,晏玉香跑到了一處懸崖邊,為了不當俘虜,她縱身跳下深澗,英勇犧牲。在敵人的一次搜剿中,婦女排被沖散了,史玉清、陳宜清等4人為了尋找婦女排的其他同志,被敵人包圍,她們4人從幾丈高的岩石上滑下深澗。史玉清落到一個亂石叢中,陳宜清等人為了掩護史玉清,主動暴露自己,被敵人抓走。婦女排中唯一的男同志老李和袁翠明排長不顧安危,四處尋找史玉清等人,途中被敵人發現,老李為了掩護袁翠明被捕,用自己的身軀吸引敵人的注意力,最后壯烈犧牲。
在三年游擊戰爭的艱苦歲月裡,婦女排在金剛台上機智勇敢地同敵人周旋了近3年,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難以忍受的困難,有力地配合了商南縣委和游擊隊堅守根據地的斗爭。西安事變后,根據上級指示,張澤禮率商南便衣隊和婦女排精干力量100余人,前往湖北省黃安縣七裡坪參加新四軍四支隊,奔赴抗日戰場。
(作者為安徽省金寨縣政協文史委原主任)
相關專題 |
· 專題資料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