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馮玉祥組織察哈爾抗日同盟軍

賈曉明

2019年01月03日08:13    來源:人民政協報

原標題:馮玉祥組織察哈爾抗日同盟軍

  1931年初,日本帝國主義擴大對中國的侵略,在攻陷山海關、熱河之后,又進犯長城一帶。4月底,察哈爾重鎮多倫被日軍佔領。5月24日,日軍陷寧河、沽源,日軍進而兵分三路,准備進攻張家口,平津和察哈爾的形勢危急,武裝抗日已刻不容緩。

  早在1932年8月宋哲元被任命為察哈爾省主席時,馮玉祥就萌生了到張家口的念頭。他先派鄧哲熙前往會見宋哲元,轉達自己的意見,在得到宋哲元表示接納和歡迎的允諾后,於1932年10月9日到達張家口,開始籌劃新局面。馮玉祥廣召舊部,並爭取中共、西南以及國民黨內部故舊等多方力量的支持,為組織抗日同盟軍而努力。

  1933年3月下旬,馮玉祥派高興亞前赴平津,到北平拜見朱慶瀾籌措軍費,並探詢有關義勇軍的情況﹔去天津勸吉鴻昌等主動赴張家口,並與蘇聯在天津的總領事洽談,謀求械彈方面的支援。

  日軍侵佔多倫后,馮玉祥更與東北義勇軍、熱河抗日救國軍等部隊互相聯系,其中大多數部隊表示願聽馮的指揮,共同抗敵。1933年5月中下旬,馮玉祥命張礪生編組原察哈爾省地方武裝,成立自衛軍。

  5月26日,中共中央發出《為反對國民黨出賣華北平津告民眾書》,指出:“現在比任何時候都要更加團結一切力量來保衛平津、華北,與日本強盜作戰。”同日,馮玉祥即發出通電響應中共的號召,在察哈爾省府張家口揭起抗日旗幟。他宣布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正式成立,就任該軍總司令一職。同一天,馮玉祥還公布了抗日同盟軍總司令部組成人員的名單,繼而宣布了同盟軍“第一步先行收復察東失地,第二步收復熱河,第三步收復東三省”的作戰計劃。聚集察哈爾省的各部將領紛紛通電表示響應。

  1933年5月,共產黨成立了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前線工作委員會,統一領導察哈爾地區軍隊和地方的一切工作。馮玉祥公布的抗日同盟軍主要領導干部的名單中,很多重要的職務由共產黨員擔任。據統計,在同盟軍中工作的中共黨員有300余人,在軍中起著骨干作用。中共組織還發動北平、天津、太原等地的青年學生成批地參加同盟軍,不堪忍受侵略的廣大工人、農民也踴躍地加入同盟軍。由於各方的熱烈擁護與積極支持,不到一個月,同盟軍就迅速由成立時的幾千人擴大到10余萬人。此后,抗日同盟軍抓緊時機進行組編整訓。

  6月15日,抗日同盟軍第一次代表會議在張家口新村舉行。馮玉祥親自主持了這次會議。與會者61人,吉鴻昌、宣俠父和張慕陶出席並被選為軍委會常務委員。會議通過了與中共提出的抗日時期的政治綱領同一方向的同盟軍綱領。會后,馮玉祥任命吉鴻昌為北路前敵總指揮率師北上,收復察東失地。中共也組織“三人團”隨軍出發。抗日同盟軍由於有共產黨人開展政治思想工作,沿途又得到廣大群眾的熱情支持,所以全軍士氣高昂,所向披靡。

  抗日同盟軍在察北前線直接與日偽軍作戰,先后收復康保、寶昌、沽源等失地。經過血戰,又於7月12日克復了被日偽軍佔據72天的察北重鎮多倫。以上戰役,擊斃日偽軍1000余人。繼而同盟軍乘勝追擊,將日、偽軍全部逐出察省。

  馮玉祥的舉動,與蔣介石奉行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相抵觸。蔣介石一面欺騙輿論,一面加緊調整軍事部署。7月中旬以后,馮玉祥與南京國民政府間的僵持局面日趨嚴重,國民黨攻察部隊與抗日同盟軍之間已成劍拔弩張之勢。7月28日,蔣介石向馮玉祥發出“儉電”,提出最后通牒。但是同盟軍收復察東的勝利贏得了全國人民的尊敬和支持,使南京國民政府面臨巨大的輿論壓力,不敢貿然進攻同盟軍。8月9日,馮玉祥宣布撤銷抗日同盟軍總部,辭去總司令職務。14日,馮玉祥在宋哲元、秦德純、鄧哲熙等人的陪同下,乘火車離開張家口,再次上泰山“休養”。

(責編:曹淼、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