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獄中家書遺訓

王浩

2019年01月10日07:4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紅岩春秋》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1949年的“11•27”大屠殺,歌樂山渣滓洞、白公館的革命志士紛紛倒在了敵人的槍口下,黎明前的重慶籠罩在黑雲慘霧中。長期以來,由於歷史、觀念等方面的原因,“11•27”殉難烈士給人印象似乎是這樣的:在獄中對敵人橫眉怒目,面對酷刑堅貞不屈,拒不吐實﹔面對死亡大義凜然,視死如歸。但這僅僅是他們作為英雄的一面。實際上,他們並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正常人。

被關進監獄時,他們中有些已為人父、為人母。身陷囹圄,他們不能陪在子女身邊盡教育責任,但仍渴望兒女健康、快樂成長。因此,他們寫信、留言給子女,告知做人道理,寄托殷切期望。

車耀先:

“以為兒輩將來不時之參考”

車耀先是四川大邑人,1894年出生。早年投身川軍,曾任團長等職。親身經歷了軍閥混戰,痛憤民不聊生的社會現實。

1929年,車耀先加入中國共產黨。受黨組織安排,他以戰傷腿殘為名退出軍閥部隊,到成都以開辦“努力餐”飯館為掩護建立秘密聯絡站,並擔任中共川西特委軍委委員,從事軍運和統戰工作。1937年1月,創辦《大聲》周刊,宣傳抗日,是成都抗日救亡運動領導人。1940年3月,在搶米事件中被捕,先后關押於貴州息烽、重慶渣滓洞等監獄。1946年8月,與羅世文同時殉難於歌樂山鬆林坡。

車耀先被捕入獄后,時刻挂念兒女的成長。關押在貴州息烽監獄時,特務發給他一套蔣介石極力推崇的《曾文正公家書》,車耀先由此受到啟發,想到今后能否出獄斷難預料,應該給兒女們留下引導人生的文字。於是借口要寫《曾文正公家書》讀后感,向獄方要來筆和紙,在《自序•先說幾句》中寫道:

民國二十九年三月,余因政治嫌疑被拘重慶,消息不通,與世隔絕。禁中無聊,寢食外輒以《曾文正公家書》自遣。遂引起寫作與教子觀念。因念余出身勞碌,磨折極多﹔奮斗四十年,始有今日。兒女輩不可不知也。故特將一生之經過寫出,以為兒輩將來不時之參考。使知余:出身貧苦,不可驕傲﹔創業艱難,不可奢華﹔努力不懈,不可安逸。能以“謙”“儉”“勞”三字為立身之本,而補余之不足﹔以“驕”“奢”“逸”三字為終身之戒,而為一個健全之國民。則余願已足矣。夫復何恨哉!……

這些寫自獄中的金玉良言,滿懷著車耀先對后輩的殷殷希望。深受家風的影響,車耀先的后輩也用行動詮釋了持“謙”“儉”“勞”,戒“驕”“奢”“逸”的根本內涵,一直恪守工作謙虛勤奮、生活簡單朴素的作風,並成為棟梁之才。

黃顯聲:

“將來生死存亡在所不計”

黃顯聲是遼寧鳳城人,1896年出生。1922年畢業於陸軍講武堂第3期,曾任東北陸軍騎兵第2師師長,53軍副軍長。

九一八事變后,黃顯聲主張打消黨派成見,聯合紅軍抗日,並組織義勇軍轉戰遼寧及長城古北口一帶,阻擊日軍進攻。1937年底,他到達武漢,面見周恩來,研究東北軍的抗日工作,向延安輸送干部百余名及大批武器彈藥。1938年2月,正待前往延安,被國民黨軍統局以“聯共反抗中央”的罪名逮捕。被捕后,先后關押於貴州息烽、重慶白公館等監獄。長期的囚禁,並沒有磨滅他的意志。獄方為了軟化和誘勸他改變立場效忠國民黨,對其獄中生活給予了多方“優待”,但他不為所動。1949年11月27日,黃顯聲被國民黨特務槍殺於白公館附近的步雲橋。

1940年6月22日,入獄兩年多的黃顯聲(當時被關押在貴州息烽監獄)給兒子黃耀華寫了一封信,內容如下:

華兒如晤:

六月十八日信件已收到,家中情形早在我想相(象)中,有那一群渾蛋在側,那會有好事作出!你既自己能出去獨立做事就狠好,家中僅他們搞去把,這種年頭財產是無所謂的,我要能出去,剩下來的你也不會沒份。至於你的生身母,她是自作自受,也是我一生最痛心的一件事情。

……我現在雖然坐牢,並未犯法,是為團體、為國家、為義氣而坐牢,問心無愧。將來生死存亡在所不計。

……

此問

近祺

父啟 六、廿二

此信不足200字,言語平實,辭藻不華。但字裡行間,閃現著黃顯聲為了國家利益而甘願坐牢乃至獻身的崇高精神,又能感受到他對兒子的關心和牽挂,還能看到他為家庭瑣事而煩惱,為后世留存了一份值得回味和思考的史料。

藍蒂裕:

“我要與你永別了”

藍蒂裕是重慶梁平人,1916年出生。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梁平、墊江中心縣委書記。1948年12月在梁平被捕,在縣府大牢遭受酷刑,寧死不屈,后轉押重慶渣滓洞,是獄中“鐵窗詩社”成員。

藍蒂裕在臨刑前已預感到自己必定犧牲,但還是想為年僅5歲的兒子藍耕荒留下點什麼。於是,他提筆寫下一首飽含深情與期盼的遺詩:

你——耕荒,

我親愛的孩子﹔

從荒沙中來,

到荒沙中去。

今夜,

我要與你永別了。

滿街狼犬,

遍地荊棘,

給你什麼遺囑呢?

我的孩子!

今后——

願你用變秋天為春天的精神,

把祖國的荒沙,

耕種成為美麗的園林!

1949年10月28日,藍蒂裕犧牲於大坪刑場。令人欣慰的是,藍耕荒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求學期間,他刻苦努力,勤奮學習。1961年參軍入伍,1982年轉業到四川公安干部管理學院,負責學院的后勤綠化工作。剛分配下來時,學校的綠化環境不好,他用了三年時間,對學校進行全面綠化,使面貌煥然一新。可以說,他用自己的辛勤汗水踐行了父親的遺願:“把祖國的荒沙,耕種成為美麗的園林。”

2009年,在父親犧牲60周年時,藍耕荒寫下《寫給我的爸爸藍蒂裕》一文寄托思念。文中寫道:“又是一年一度桂子飄香的季節,親愛的爸爸,我又回到您的身邊。又聽到您在《示兒》中的囑托和希望,又看見您走向刑場的大義凜然。”文中,他也回應了父親的期許:“如今遍地的荊棘已被鏟除,再也沒有滿街的狼犬。我們用變秋天為春天的精神,讓祖國綠樹成蔭,鮮花燦爛……”

江竹筠:

“盼教以踏著父母之足跡”

江竹筠是四川自貢人,1920年出生,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1年任重慶新市區區委委員,負責學運工作。1947年,與丈夫彭詠梧一起到下川東組織武裝起義。1948年1月,彭詠梧在起義中犧牲,她謝絕黨組織的照顧,堅持到“老彭倒下的地方去繼續戰斗”。6月14日,因叛徒出賣在萬縣(今重慶市萬州區)被捕,后轉押渣滓洞監獄。她始終堅定信念,嚴守黨的秘密,被獄中難友稱贊為“中華兒女革命的典型”,並親切地稱之為“江姐”。為鼓舞獄中戰友斗志,江竹筠提出“堅持學習、鍛煉身體、迎接解放”的口號,組織難友開展學習和討論。

1949年8月,經過營救,江竹筠同獄的難友曾紫霞獲釋。在出獄的頭天晚上,江竹筠趴在牢房的床上給譚竹安(彭詠梧前妻譚正倫的弟弟)寫了一封信,並委托曾紫霞帶給他。信的內容如下:

竹安弟:

友人告知我你的近況,我感到非常難受。麼姐及兩個孩子給你的負擔的確是太重了,尤其是現在的物價情況下,以你僅有的收入,不知把你拖成甚麼個樣子。除了傷心而外,就隻有恨了……我想你決不會抱怨孩子的爸爸和我吧?苦難的日子快完了,除了這希望的日子快點到來而外,我什麼都不能兌現。安弟!的確太辛苦你了。

我有必勝和必活的信心,自入獄日起(去年六月被捕)我就下了兩年坐牢的決心,現在時局變化的情況,年底有出牢的可能。蔣王八的來渝固然不是一件好事,但是不管他如何頑固,現在戰事已近川邊,這是事實,重慶在(再)強也不可能和平、京、穗相比,因此大方的給它三、四月的命運就會完蛋的。我們在牢裡也不白坐,我們一直是不斷的在學習,希望我倆見時你更有驚人的進步。這點我們當然及不上外面的朋友。話又得說回來,我們倒底還是虎口裡的人,生死未定,萬一他作破壞到底的孤注一擲,一個炸彈兩三百人的看守所就完了。這可能我們估計的確很少,但是並不等於沒有。假若不幸的話,雲兒就送給你了。盼教以踏著父母之足跡,以建設新中國為志,共產主義革命事業奮(斗)到底。

孩子們決不要驕(嬌)養,粗服淡飯足矣。麼姐是否仍在重慶?若在,雲兒可以不必送托兒所,可節省一筆費用。你以為如何?就這樣吧。原我們早日見面。握別。願你們都健康。

來友是我很好的朋友,不用怕,盼能坦白相談。

竹姐 八月廿六日

11月14日,江竹筠被國民黨特務槍殺於重慶歌樂山麓的電台嵐埡。江竹筠犧牲后,3歲多的兒子彭雲由譚正倫撫養。

彭雲從小在母親的光環下成長,但他謹記母親的遺訓,謙遜低調,勤奮刻苦,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1965年,19歲的彭雲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1970年畢業后分到了沈陽一家工廠工作。1977年,恢復高考和研究生考試以后,他考取了中國科學院計算所的研究生。隨后,又考取了第一批公派留學生,先后在美國密歇根韋恩州立大學和馬裡蘭大學學習,取得碩士和博士學位。

彭雲的兒子彭壯壯博士,畢業后從美國回到北京工作,擔任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及大中華區電信及高科技行業的核心成員,並負責麥肯錫公司在大中華地區的政府咨詢工作。

許曉軒:

“我還檢討出我從父母繼承到的性格”

許曉軒是江蘇江都人,1916年出生,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川東特委青委委員、重慶新市區區委委員,以中華職業學校會計員身份為掩護,從事青運及工運工作。1940年4月在重慶被捕,輾轉關押於貴州息烽、重慶白公館監獄。他在獄中積極進行策反和越獄准備工作,是獄中斗爭的領導人。1949年11月27日,犧牲於白公館大屠殺。

1941年,被關押在貴州息烽監獄的許曉軒給兄長許瘦峰寫了一封信。從這封信中,我們可以看出父母淡泊大度、扶弱抗強的人格,對許曉軒影響深刻。節錄如下:

……想到母親,我也很覺有罪,當時我偶而(爾)回家,總是淡然的。記得母親說過我是啞吧,真是的,為什麼我不能體念到老人家的心情呢?這自然是時代的距離,可是對於偉大的母愛,竟能這樣淡然忘之嗎?想來想去,我覺這仍是由於稚氣所致(這決非想掩飾,確系實情,至少是此時作如此想法)。此外我還檢討出我從父母繼承到的性格。從父親那裡繼承到了淡泊和大度,從母親那裡繼承到了扶弱抗強,這些在后來我走的道路上都曾起過積極作用的,也可說是二老給我的寶貴產業,我會好好保存和發揚它的……

家風家教,是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重要載體。“11•27”殉難烈士及其后代為我們做出了榜樣。(作者單位:重慶紅岩革命歷史博物館)

 來源:《紅岩春秋》2018年第12期

(責編:曹淼、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