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錢鍾書的讀書法

張少華 蔡勁楚

2019年01月22日08:03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原標題:錢鍾書的讀書法

  錢鍾書先生一生熱愛讀書,他有一個鮮明而獨特的讀書方法,即“筆記讀書法”。楊絳先生曾說:“他只是好讀書,肯下功夫,不僅讀,還做筆記﹔不僅讀一遍兩遍,還會讀三遍四遍,筆記上不斷地添補。所以他讀的書雖然很多,也不易遺忘。做筆記很費時間。鍾書做一遍筆記的時間,約莫是讀這本書的一倍。”

  每個人的記憶能力和水平總是保持著相對趨同的狀態,除了愛因斯坦等“超強大腦”之外。人的記憶大體分為短期記憶、中期記憶、長期記憶三種。短期記憶是大腦即時生理生化反應的重復,外部信息進入大腦的存留時間短暫甚至稍縱即逝﹔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是大腦細胞因發生結構改變而建立起固定聯系,外部信息進入大腦的存留時間較長甚至長而持久。“筆記讀書法”的科學意義和價值在於,通過眼手並用,能夠有效延長外部信息(書本內容)進入大腦的存留時間,而反復讀寫,則能夠在熟能生巧中促進讀書所學靈活運用,並轉化為長期駐守的自身知識儲備。姑且不論錢鍾書是否也擁有“超強大腦”,僅其執著而堅毅的“筆記讀書法”,就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讀書,貴在運用,貴在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讀活書,不要讀死書﹔讀活書能夠將所學轉變成實踐行為能力﹔讀死書則如膠柱鼓瑟、食而不化,所學“中看不中用”。此中意味,慧者自知。錢鍾書曾說:“一本書,第二遍再讀,總會發現讀第一遍時會有很多疏忽。最精彩的句子,要讀幾遍之后才發現。”錢鍾書顯然深諳此中奧妙,所以才舍得在閱讀眾多古今中外名著的同時,花費更多的時間做筆記。

  古人雲:“一日一錢,十日十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讀書窮理,亦貴在堅持、貴在靜心、貴在敬終如始、鍥而不舍。庄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人的時間和生命總是有限的。錢鍾書非常珍惜時間,以書為友,一向深居簡出,極少參加社交活動,拒絕一切不必要的交際應酬。如此對社交活動的“刪繁就簡”,有利於爭取更多的時間來讀書,以勤勉為學,捕獲真知。

  錢鍾書一生當中到底讀過多少書,恐怕誰也不能說清,即便與其朝夕與共、耳鬢厮磨的妻子楊絳也未必知曉,我們隻能從錢鍾書遺留的讀書筆記中略覓蹤跡:1.5萬頁中文筆記摘記了3000余種書籍,3.5萬頁外文筆記摘記了4000余種書籍,多卷本文集僅算作“一種”,讀而未摘的書則無法考証了。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愛讀書的人,必厚積薄發、下筆不凡,有如錢鍾書,這從他的代表作《圍城》在中國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經久不衰的影響力,亦可管中窺豹。(張少華 蔡勁楚)

(責編:曹淼、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