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毛澤東詩詞中的花草樹木

汪建新

2019年03月15日09:00    來源:學習時報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言下之意是草木薄情寡義。可用這句話來審視詩詞中的植物意象,顯然是大謬不然。中國古典詩詞中出現的植物數不勝數,詩人們喜歡用情態各異的花草樹木形象,來表達不同的志向和理趣,抒發不同的心境和情懷。“桃花依舊笑春風”讓有情人體驗到浪漫的甜蜜﹔“天涯何處無芳草”使失戀者瞬間變得洒脫﹔“亭亭山上鬆,瑟瑟谷中風”映襯出傲然挺立的剛毅和堅強。詩人毛澤東善於托物言志,作品中也不乏對花草樹木的生動描寫,將其刻畫得儀態萬千、神情飛揚、蘊含豐富,令人回味無窮。

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花一世界”,花為天地之靈物,花團錦簇使世界變得多姿多彩。毛澤東詩詞有不少詩句提到“花”,有泛指,有特指,有比喻,或抒發雅興閑情,或表明賞心悅目,或借此懷德明志。“落花時節讀華章”,指花朵零落的暮春季節讀到柳亞子的詩作,“落花時節”出自杜甫《江南逢李龜年》“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吳剛捧出桂花酒”,指吳剛用沁人心脾的桂花釀成的美酒盛情款待烈士英靈。“雪花飛向釣魚台”,喻指浪濤疊加的錢塘潮壯觀景色。“萬花紛謝一時稀”,用鮮花紛紛凋謝來象征嚴峻的國際局勢。“桃花嶺上風”“桃花源裡可耕田”中,“桃花嶺”“桃花源”都是地名,寓意江山如畫、引人入勝。1966年6月“正是神都有事時”,他“又來南國踏芳枝”,並非為賞花踏青,寫下《七律·有所思》表達憂思。

而最能體現毛澤東詩詞風骨和神韻的,當屬對於菊花和梅花的吟詠。“戰地黃花分外香”中的“黃花”是指菊花,描寫菊花的古詩不計其數,但將其和戰爭、戰場聯系在一起的為數不多。唐代岑參“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表達思鄉愁苦﹔清代陳維崧“好花須映好樓台,休傍秦關蜀棧戰場開”表達厭戰情緒﹔而唐末農民戰爭領袖黃巢“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則又殺氣太盛。毛澤東筆下的菊花在戰地上綻放,飽經丹心熱血撫育,更加馥郁芬芳。這是對革命戰爭的禮贊,流露出崇高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毛澤東對梅花更是情有獨鐘,一生戀梅、惜梅、品梅、詠梅。他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創作了不同凡響的《卜算子·詠梅》,一掃陸游那種報國無門、淒涼悲切、孤高自傲的消極頹唐之氣,洋溢著不畏艱險、奮發有為、樂觀豁達、甘於奉獻的積極人生態度。《七律·冬雲》中的“梅花歡喜漫天雪”,梅花和雪既是對手,又是伙伴,相生相克,相輔相成。

記得當年草上飛

草蔓生於大地之上,無論是青翠鮮亮還是枯黃衰敗,無論是在坡地原野還是林間路邊,它都是極為常見的植物。但成為詩詞意象之后,草的寓意就因人而異了。毛澤東沒有專門詠草的詩詞,但作品中多次出現草的意象,表達了豐富的感情和意蘊。《五古·挽易昌陶》是為悼亡同窗好友而作,“城隈草萋萋,涔淚侵雙題”中“萋萋”與“淒淒”“戚戚”同音,給人一種冷清淒慘之感。城南隈的春草長得再茂盛,已經物是人非,再也不能和易君攜手同游,此情此景不禁令人潸然淚下。《五律·挽戴安瀾將軍》為祭奠抗日名將而作,“外侮需人御,將軍賦採薇”稱頌戴安瀾將軍慷慨出征、勇赴國難的英雄氣概。“賦”指兵,古時按田賦出兵。“薇”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結莢果,中有種子五六粒,可食。“採薇”是《詩經·小雅》的篇目,是戍邊的士兵們所唱的歌曲,內容是說士兵採薇以食,而念歸期之遠。這裡的意思是戴安瀾將軍率兵遠征之前,曾用戰歌激勵隊伍士氣。《七律二首·送瘟神》的第一首描寫舊中國血吸虫病肆虐,農村蕭條人民悲慘的境況。“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中的“薜荔”是一種蔓生野草。“千村薜荔”,如同劉禹錫《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雜草叢生,繁華不再,給人以荒涼之感,寄寓了人世滄桑的無限感慨。

屈原反復以“香草”來象征忠貞和高潔,他開創了中國詩歌中以“香草”比喻美德的傳統。據考証《離騷》中出現的香草有28種,《九歌》有22種。毛澤東專門為他寫了《七絕·屈原》,詩中“艾蕭太盛椒蘭少”剖析屈原所處的政治環境是奸佞當道、賢人遭貶,指出了屈原憂傷悲憤、投江自盡的根源。“艾蕭”即艾蒿,臭草,比喻奸佞小人,取自《離騷》“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為此蕭艾也?”“椒蘭”指申椒和蘭草,皆為芳香植物,比喻賢德之士,取自《離騷》“覽椒蘭其若茲兮,又況揭車與江離”。《七律·吊羅榮桓同志》“記得當年草上飛”,典出宋人陶谷《五代亂離記》,說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兵敗后於洛陽落發為僧,並繪像題詩:“記得當年草上飛,鐵衣著盡著僧衣。天津橋上無人識,獨倚欄干看落暉。”毛澤東用古詩成句來緬懷羅榮桓的光輝事跡。“草上飛”極其傳神地突出了紅軍游擊戰爭機動靈活、忽東忽西、出沒無常的特點。“年年后浪推前浪,江草江花處處鮮”,反映了晚年毛澤東“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熱切期盼著偉大祖國欣欣向榮、前程錦繡。

暮色蒼茫看勁鬆

毛澤東也未曾為樹木專門賦詩,但作品中提到的具體樹種很多,其含義有的是約定俗成,有的則獨具匠心。“埋骨何須桑梓地”中,“桑”“梓”是兩種樹,演變為故鄉的代名詞,這與他離開韶山外出求學的心境十分契合。“螞蟻緣槐夸大國,蚍蜉撼樹談何易”中,“螞蟻緣槐”典出唐代李公佐《南柯太守傳》,毛澤東用來表示對敵人的蔑視。“蚍蜉撼樹”語出韓愈《調張籍》“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大樹”指李白、杜甫的詩文,毛澤東用來泛指正義的力量或事業。《卜算子·詠梅》《七律·冬雲》中稱贊的“梅”,既是花又是樹,只是人們更習慣於將其視為花,似乎忘了它還是一種樹。

毛澤東傾注感情最多的樹是“楊柳”,承載著他的心路歷程和政治抱負。“獨坐池塘如虎踞,綠蔭樹下養精神”中,“楊樹”指青蛙所處的自然環境。“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飏直上重霄九”中,“楊”“柳”語意雙關,乍看是指楊樹、柳樹,實則是指楊開慧、柳直荀二位烈士。“春風楊柳萬千條”中,“楊柳”已由普通樹木升華為新中國日新月異的繁榮景象。而毛澤東最為推崇的樹是鬆柏,這顯然是受到《論語·子罕》“歲寒,然后知鬆柏之后凋也”的深刻影響。“暮色蒼茫看勁鬆”“奇兒女,如鬆柏”“青鬆怒向蒼天發”,其中“勁鬆”“鬆柏”“青鬆”都是堅定執著的中國共產黨人和革命者的人格化身。

毛澤東提到樹時,有時沒有點明樹種,屬於泛泛而指。“天馬鳳凰春樹裡”“路隘林深苔滑”“飛鳳亭邊樹”,“樹”“林”都是指樹木茂盛的自然環境。“索句渝州葉正黃”,用樹葉變黃表示秋天。“枯木朽株齊努力”,用“枯木朽株”指代支持革命的“草根”階層,寓意人民戰爭得道多助。“人生無處不青山”“踏遍青山人未老”“綠水青山枉自多”“青山著意化為橋”,用“青山”來寫樹,因為有青山必有綠樹。“戰士指看南粵,更加郁郁蔥蔥”“江山如此多嬌”“江山如畫”,這些詩句都未寫樹,可分明又有樹的存在。而“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萬木霜天紅爛漫”“參天萬木,千百裡”,既見樹木,更見森林,既有個體,更有群體,充分體現出毛澤東的宏觀視野和豪放個性。

(責編:任一林、謝磊)
相關專題
· 汪建新專欄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