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北平受降為何由懷仁堂改在太和殿

鄭學富

2019年03月28日08:17    來源:人民政協報

原標題:北平受降為何由懷仁堂改在太和殿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國民政府將中國戰區劃分成16個受降區,指定了各區受降主官,北平受降儀式由第十一戰區司令長官孫連仲主持,地點就設在中南海懷仁堂。孫連仲任命第十一戰區副參謀長兼作戰處長呂文貞為北平前進指揮所主任,軍務處長劉本厚為參謀主任,前往北平與日軍聯絡,洽談籌劃受降儀式。9月9日,呂文貞飛往北平,並於三天后召見日方代表高橋坦,宣布受降具體事項。

  當時,負責天津地區受降的國民黨第94軍還遠在廣西。蔣介石與盟軍顧問魏德邁協商,由駐沖繩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三軍團從塘沽登陸,代表中國政府接受天津日軍的投降。10月6日上午,在天津舉行受降儀式,由美軍第三軍團司令洛基中將主持。呂文貞參加了受降儀式,並被當時的情景所感染。

  10月7日,呂文貞回到北平,急忙找到劉本厚說:原定中南海懷仁堂室內受降的計劃取消,我們也應該公開受降。於是二人駕車直奔故宮。呂文貞原想在午門受降,可是到現場一看,門上地方太小,於是他們又向宮內走去,邊走邊看邊選擇。到了太和殿,呂文貞眼睛一亮:好大的廣場,能容納幾十萬人。他登上玉墀,太和殿前的空間也很大。回頭向廣場一望,下邊也可以望到上邊。於是二人就商定在太和殿受降,讓更多的民眾分享勝利的喜悅。

  呂文貞構思了北平的受降規模和程序,並向劉本厚作了具體介紹,安排其負責布置現場。這時離受降日僅有3天時間了。劉本厚按照要求,帶領幾名參謀加班加點,在兩天之內,將受降現場和程序全部准備好。

  1945年10月10日,秋高氣爽,艷陽高照。大約有20萬民眾聚集在太和殿前廣場上。

  在國民黨第92軍軍長侯鏡如的率領下,官兵們列隊於太和殿的廣場上。上午10點10分整,煤山(景山)上汽笛長鳴,太和殿前受降儀式開始。司儀隋永禮上校高呼:“引導日本投降代表入場!”命令傳出后,全場立時肅靜。日本投降代表、平津地區日本官兵善后聯絡部長根本博,攜同參謀長高橋坦及該部高級軍官21人,由太和門外下車,步行入場,在禮台前,排列一行,向主官敬禮后,退后恭立待命。此時,台下民眾歡呼雀躍,情緒亢奮,現場氣氛十分熱烈。軍樂隊凱歌高奏,禮炮齊鳴,全體肅立,為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將士默哀。日本投降代表個個低頭躬身,向中國人民謝罪,根本博在投降書上簽字蓋章,並向孫連仲行鞠躬禮,雙手捧著戰刀放在受降桌上。遭受日軍八年蹂躪的北平市民終於揚眉吐氣了,他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振臂高呼:“中國萬歲!”“勝利萬歲!”歡聲雷動,響徹雲霄。

(責編:曹淼、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