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

盧毅

2019年04月08日08:10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

  早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馬克思學說便已被介紹到中國,但這種介紹是零星的、片面的和不成熟的,存在著不少誤解和歪曲。“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以李大釗為代表的先進分子開始在中國真正傳播馬克思主義。從1918年起,李大釗接連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新紀元》和《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等一系列文章,熱情謳歌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在李大釗等人的大力倡導之下,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開始得到了廣泛傳播,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全國各地出現了一大批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刊物。十月革命后最早刊登宣傳馬克思主義文章的刊物是《新青年》,僅在1921年之前就發表了一百多篇研究馬克思主義的文章,並先后出版了“馬克思研究”“勞動節紀念”“俄羅斯研究”等專號,比較全面系統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在李大釗主持下,《晨報》副刊也開辟了“馬克思研究”專欄,陸續刊載了馬克思的《勞動與資本》和共產國際一大宣言的譯文,以及一些介紹馬克思、列寧等人生平和關於俄國十月革命的材料。同時,《國民》雜志也先后刊登《共產黨宣言》第一章、《馬克思資本論自敘》和《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譯文,還發表了《蘇維埃俄國的經濟組織》《蘇維埃俄國的新農制度》等介紹蘇俄建設情況的文章。此外,全國還有許多報刊大量刊登宣傳、研究和評論馬克思主義的文章。當時全國報刊多達400余種,它們雖然立場觀點不一,但幾乎無一不談馬克思主義。時人即曾描述:“譬如社會主義,近來似覺成了一種口頭禪﹔雜志報章,鼓吹不遺余力”,“社會主義的潮流,真有萬馬奔騰之勢……現在社會主義的一句話,在中國算是最時髦的名詞了”,“似乎有不談社會主義則不足以稱新文化運動的出版物的氣概”。
  第二,宣傳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團體在全國各地相繼成立。在北京,李大釗1918年就在北大組織過一個馬爾格斯學說研究會。1920年3月,他又成立了北京大學馬克斯(今譯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由鄧中夏、黃日葵、高君宇、羅章龍等人組成,並建立了一個名叫“亢慕義齋”(“亢慕義”為英文Communism的音譯,意為“共產主義”)的圖書室,收集了一批馬克思主義書籍供會員使用。同年12月,李大釗又組織了北京大學社會主義研究會,以編譯社會主義叢書和舉辦演講為主要活動內容。在上海,陳獨秀1920年5月發起組織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其核心成員有陳獨秀、李漢俊、李達、陳望道、楊明齋等人。在湖南,毛澤東、蔡和森等人早在五四運動前就組織了新民學會,出版《湘江評論》,探討改造社會的問題,並發表文章熱情歌頌十月革命的勝利,認為這個勝利必將“普及於世界”,“我們應該起而仿效”。1920年夏,毛澤東從北京回到長沙后,立即以新民學會會員為骨干創辦文化書社,這是一個以傳播馬克思主義為目的的革命團體。在武漢,惲代英等人1920年2月組織了利群書社,后又與林育南、李求實等人建立了共存社,主要銷售馬克思主義書籍和進步刊物。在天津,以周恩來為代表的先進分子1919年創辦了覺悟社,出版《覺悟》,學習宣傳馬克思主義。在濟南,一些進步分子1919年冬開辦了齊魯報社,次年改為齊魯書社,公開推銷各地進步書刊,並發行《十日》刊,介紹馬克思主義讀物。1920年初,鄧恩銘等人又成立了馬克思主義學說研究會,開始有組織地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
  第三,翻譯出版了大量的馬克思主義著作。如楊匏安1919年底發表的《馬克斯主義》一文,與李大釗《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下半篇差不多同時問世,這是華南地區最早完整地介紹馬克思主義的文章。不久,他又撰寫了《馬克思主義淺說》,進一步系統闡述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此期間,李達也精心翻譯了包含馬克思主義三個有機組成部分的三部著作,即《唯物史觀解說》《馬克思經濟學說》《社會問題總覽》,比較全面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李漢俊亦先后發表了數十篇譯文,熱情介紹俄國革命和馬克思主義。陳望道更在1920年8月出版了《共產黨宣言》全譯本,使國人第一次看到這份共產主義運動文獻的全貌。在此前后,《雇佣勞動》《〈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資本論〉自序》也分別刊載於報刊或以單行本出版。列寧的《民族自決》《過渡時代的經濟與政治》《加入共產國際的條件》以及《偉大的創舉》《國家與革命》的一部分都譯成中文發表。以上馬列原著的翻譯發表,為當時進步知識分子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創造了條件,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
  當然,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並非一帆風順,而是經歷了一個復雜的論爭過程。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后,同時並存的還有其他各種主義,諸如實驗主義、無政府主義、新村主義、泛勞動主義、基爾特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等等。即使同樣都標榜“社會主義”,其中也存在著差異。瞿秋白當時便說:社會主義的討論,常常引起我們無限的興味,然而究竟……隔著紗窗看曉霧,社會主義流派,社會主義意義,都是紛亂、不十分清晰的。因此,馬克思主義與這些思潮競相傳播,不可避免要開展辯論。1919年到1923年,馬克思主義與以胡適為代表的實驗主義,以張東蓀、梁啟超為代表的社會改良主義和以黃凌霜、區聲白為代表的無政府主義進行了三次論戰,在很大程度上澄清了人們的認識。這樣,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經過反復推求比較,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作為改造中國社會的思想武器,從而為中國無產階級政黨的創建准備了思想條件。
  (摘自2011年第11期《中國黨政干部論壇》,原標題為《中國共產黨誕生紀事》)

 

(責編:曹淼、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