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米缸的故事

吳錢妹

2019年04月08日08:10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米缸的故事

  在江西井岡山革命博物館裡,收藏著一口古銅色陶質米缸,高61厘米,腹圍167.7厘米,口徑36厘米,底徑27厘米﹔鼓腹、曲徑、圓口、豎條花紋。歷經90多年的歲月洗禮,米缸已然陳舊斑駁,外面還留下了一條狹長的裂痕。它是人民子弟兵自覺遵守群眾紀律、維護群眾利益的見証。
  故事要追溯到井岡山革命斗爭時期。當時,敵人對根據地實行嚴密的封鎖,物資極度匱乏,戰士們常常食不果腹。1927年9月下旬,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進軍井岡山的途中駐扎在蓮花縣的甘家村,村裡的老百姓不知道來了什麼兵,以為是軍閥來了,便四處東躲西藏。
  工農革命軍進村時一個老鄉也找不到。這時,部隊已經斷糧,戰士們又累又餓,疲憊不堪。就在大家一籌莫展之際,突然聽見村子西頭傳來了炊事員興奮的叫喊聲,“班長,快來呀,我找到糧食了!”原來在一間破陋的矮房牆角,發現了一口古銅色的米缸,裝著半缸白花花的大米。按說沒見到老鄉本人就拿走人家的東西是違反紀律,但想到瘦得皮包骨頭的戰友們,炊事班班長心酸不已,猶豫不決。最終,為解燃眉之急,隻得把老鄉家裡的半缸米做成了飯,讓戰士們先填飽肚子。當毛澤東得知此事后,狠狠地批評了炊事班班長,嚴肅申明革命紀律,並責令部隊務必照價賠償。因為沒有那麼多銀元,部隊臨走時留下了一封誠摯的道歉信,並卷好一床棉絮放在米缸裡用來抵米錢。
  待部隊離開后,米缸的主人陳嬌枝回到家裡,發現家裡半缸的米沒有了,米缸裡塞了一床棉絮和一封信,信上寫著:“老鄉對不起,我們到你家時找不到人,吃了米缸的米,留下一床棉絮作為補償,請收下。”從此,這口米缸成了陳家的傳家寶。新中國成立后,陳家生活條件好了,添了新家具,唯獨這口缸沒有舍得換,幾十年過去了,缸裂了個縫,陳嬌枝用桐油摻石灰補了補還在用。1969年,陳嬌枝將這口米缸捐贈給井岡山革命博物館。人民子弟兵自覺遵守群眾紀律的動人故事,在甘家村世代流傳下來。
  (摘自2019年3月29日《中國紀檢監察報》)

(責編:曹淼、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