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慶濤
2019年04月12日08:13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圖為劉少奇在大樹村的舊居。
大樹村位於江蘇省連雲港市贛榆區黑林鎮,地處蘇魯交界處,在這個歷經戰火洗禮的小村庄有一處聞名遐邇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劉少奇紀念室,這裡至今仍保存有劉少奇修改過的《大樹抗日小學校歌》。走進這裡,鬆柏郁郁蔥蔥,庄嚴肅穆。紀念室裡,一張張圖片、一個個場景,仿佛把人帶回戰火紛飛的年代,劉少奇在大樹村幫助、關心群眾的25個日夜,溫情滿滿,催人奮進……
1942年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華中局書記、新四軍政委的劉少奇在奉調回延安工作的途中,受中共中央和毛澤東的委托,化名胡服,作為中共中央的全權代表,檢查指導山東的工作。6月17日,劉少奇隨中共山東分局和八路軍115師師部轉移到大樹村,借住在農民熊方蓬的家中。劉少奇在這裡指導大樹村成立了贛榆第一個雇工組織——職工會,發動群眾開展減租減息運動,組織召開了一系列重要會議,為山東抗日根據地的發展指引了方向。
發動群眾與封建勢力作斗爭
劉少奇同志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想方設法保障群眾的利益。他了解到大樹村的“雙減”運動開展得不太好,又發現駐村工作團幾次發動群眾與封建勢力作斗爭沒有成功,源於以熊老七(熊丙伸)為首的封建勢力還相當囂張。熊老七是大樹村的頭號大地主,霸佔良田幾百畝,經常欺壓貧雇農,還勾結漢奸武裝為自己撐腰,村民敢怒不敢言。劉少奇決定,發動群眾一起攻下熊老七這座“封建堡壘”。
熊方文是貧雇農中“雙減”運動的積極分子,劉少奇便把他請來做動員。劉少奇先以安源路礦工人團結戰斗取得罷工勝利的例子來啟發他,接著拿起桌子上的筷子,形象地比喻說:“一根筷子很容易斷,一把筷子就不易折斷了。”然后又問:“打人是伸著巴掌打重,還是握著拳頭打重?”熊方文說:“還是握著拳頭有力得多呀。”
在劉少奇的啟發下,大樹村的貧苦農民建立起第一個雇工組織——職工會,並向本村地主提出增加工資和減租減息要求。剛開始,地方封建勢力的地主老財們不答應,還勾結漢奸武裝吊打職工會會員,企圖把農民運動鎮壓下去。雇工們採取罷工手段,也未能打擊熊老七的囂張氣焰。經過准備之后,職工會組織了七十多名長工扛著掃帚、鐵锨高呼“減租減息,增加工資”的口號,涌進熊老七的院中。熊老七見勢不妙,閂上堂屋門,企圖拖延頑抗。雇工宋廣田找來一把镢頭把窗櫺砸斷,加上八路軍駐該村部隊對職工會的支持,熊老七不得不開門,接受職工會提出的要求,第二天便和雇工簽了減租減息合同,並每人增加工資糧四百五十斤,布一丈二尺。斗倒熊老七,對當地和附近地區的影響很大。后來,大樹村職工會又幫助董康邑村、旦頭村等十多個村開展“雙減”運動,都取得了勝利。
幫助群眾種菜種地
“我們的黨無論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都是要與勞動群眾結合起來,依靠自己的群眾,依靠自己的階級……脫離群眾是共產黨最危險最嚴重而最應該受到責罰的事情……”這是劉少奇對黨和群眾關系的論述,同時他也在用實際行動為之作注腳。
那是一個酷熱難當的午后,劉少奇帶著警衛人員到村民熊守遠老人的菜園買菜。熊老爹正在摘黃瓜、栽小蔥、種青菜,忙得團團轉。劉少奇二話沒說,就幫著熊老爹一起干活。待把地裡的活忙完了,劉少奇挑了幾樣蔬菜,然后從口袋裡摸出一卷票子遞給熊老爹。熊老爹一看,就動了氣,兩手一推,說:“同志啊!你這就見外了。自己種的,還能要錢?你三天兩頭兒來幫俺干活,俺送你菜也是應該的呀!”見熊老爹無論如何不肯要,劉少奇便不再推讓,而是坐下和他聊天,聊了好大一會兒才提著菜離開。到了傍晚,熊老爹想吸袋煙,摸著煙袋包裡有卷東西,不像煙絲,掏出一看,竟然是一卷票子!熊老爹百感交集。后來,劉少奇在離開大樹村前,還派通訊員給熊老爹送去兩袋小米。由於當時劉少奇用的化名,后來熊老爹才知道胡服就是劉少奇。這下可把熊老爹激動壞了,他叫老伴兒在自己小褂左襟靠胸口的地方縫了個口袋,把那卷票子裝在裡面。自從那天起,熊老爹這件小褂就不離身了,他經常向身邊百姓念叨劉少奇的好。
深入群眾開展調研
在劉少奇來到大樹村之前,八路軍曾多次在這一帶駐扎。此時,115師師部和警衛部隊又駐在大樹村和附近的村庄。劉少奇非常關心部隊紀律,隻要有機會他總找老鄉拉家常,聽大家談對部隊的意見。
村民熊方文不僅是“雙減”運動的積極分子,還是農民抗日救國會會長,平日經常與部隊接觸。於是,劉少奇找來熊方文,一方面是動員他積極開展“雙減”運動,另一方面是想了解部隊遵守紀律的情況。熊方文一進屋,劉少奇便笑著迎上去,與他握手,又叫夫人端茶。劉少奇和藹地說:“八路軍來了這麼長時間,對老鄉怎麼樣?你有什麼意見、看法,能不能和我們聊聊?”他邊說邊拿出筆記本。
熊方文馬上說:“胡政委,八路軍可好了,來到俺們村,打鬼子不說,空閑時還跟大伙一起干活、種庄稼……”劉少奇又說:“有不守紀律的、對老鄉不好的也要反映嘛!”熊方文擺擺手:“沒有,確實沒有!”劉少奇聽罷欣慰地笑了。
村民熊方建是熊方蓬的兄弟,劉少奇經常聽熊方蓬提起,也經常見面。有一次劉少奇與熊方建聊天,問部隊有沒有損壞老鄉家具的,損壞了有沒有賠償,借東西有沒有不還的,等等。
熊方建說:“沒有沒有,部隊同志都很好。而且他們很親切,見年輕的叫同志,見上年紀的叫大爺、大娘。常幫俺們擔水、掃院子,還幫助往地裡送糞。”劉少奇高興地說:“那就好,有什麼情況及時向我反映。”
在劉少奇的指導和幫助下,游擊小組、青抗先、婦救會等群眾組織如雨后春筍般紛紛建立起來,根據地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劉少奇圓滿地完成了黨中央和毛主席交給他的工作任務,於1942年7月中旬離開贛榆,轉赴延安。
歷史不容忘記,人民不會忘記。1992年10月6日,黑林鎮黨員自發捐款,維修劉少奇舊居﹔黑林鎮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為傳承紅色基因,加強愛國主義教育,修建了劉少奇紀念室。時任國務委員、國防部長的張愛萍上將獲悉后,欣然命筆,為劉少奇紀念室題寫了室名。劉少奇的子女也多次來到大樹村,追尋父輩戰斗的足跡,緬懷他們的豐功偉績。
(趙慶濤 作者單位:江蘇省連雲港市贛榆區紀委監委)
相關專題 |
· 劉少奇紀念館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