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五四新文化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展在一大會址開幕

120余件珍貴文物見証“偉大覺醒”

2019年04月18日09:49    來源:解放日報

原標題:120余件珍貴文物見証“偉大覺醒”

◆展品文物——1919年9月出版的《新青年》第6卷5號。該期由李大釗主編,他把這期編成“馬克思研究專號”。 蔣迪雯 攝

今年是五四運動100周年。一百年前的五四運動,怎樣影響中國歷史和中國革命?如何推動中國共產黨的孕育和誕生?今天上午,《偉大覺醒:五四新文化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創建文物史料展》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開幕。

  展覽通過120余件珍貴的館藏文物,向觀眾生動展現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歷史進程及其與中國共產黨創建之間的深刻關聯。展覽重點展出了一批反映辛亥革命時期代表性歷史事件的珍貴文物。比如,眾人迎接孫中山返國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的合影舊照﹔1912年袁世凱頒發給孫中山籌建全國鐵路的任命狀﹔標志新文化運動開始的《青年雜志》創刊號等。

  五四運動爆發,北京愛國學生發出怒吼,上海工人階級第一次以獨立姿態登上歷史舞台。一批反映學生和工人群眾在五四運動中開展斗爭的歷史文物在展覽中呈現。比如,北京學生為擴大宣傳而自費出版、僅出一期就遭通令禁止發行的《五七》日刊﹔體現陳獨秀及李大釗等一批先進教師支持學生運動而特意編輯的刊物如《每周評論·山東問題》專號等,反映五四運動后期運動中心由北京轉到上海、運動主力由學生發展為工人群眾的一批珍貴出版物如《上海罷市實錄》《民潮七日記》等。  

  另外,還展出了周恩來起草的《天津中等以上男女學校學生短期停課宣言書》油印通告,毛澤東在湖南創辦的《湘江評論》,以及湖南學生為呼吁各界支持驅張運動而在上海創辦的《天問》周刊等,這些都體現了運動后期各地學生繼續斗爭,絕不妥協的反帝反封建姿態。

  還有一些館藏珍貴文物,反映了五四新文化運動與中國共產黨創建歷史關聯的不可磨滅的印記。許多文物反映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並從各類思潮中脫穎而出。比如,《新青年》馬克思研究專號﹔上海地區傳播馬克思主義比較突出的一批報刊如《星期評論》、《民國日報》副刊《覺悟》、《建設》雜志、《解放與改造》等﹔先進分子為紀念中國第一個五一勞動節而創辦的一批專刊特號,如《新青年》勞動節紀念號、《星期評論》勞動紀念號、《新社會》勞動號、《北京大學學生周刊》勞動紀念號等。

  上海的共產黨早期組織成員編輯出版的一批專門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書冊,也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的有力印証。比如,李漢俊翻譯的《馬格斯資本論入門》,李達翻譯的《唯物史觀解說》,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最早面向工人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通俗刊物《勞動界》及《上海伙友》,標志著《新青年》雜志正式轉向馬克思主義的《新青年》第8卷第1號,擁有中國共產黨第一份黨刊之稱的《共產黨》月刊等。

  策展人精心遴選了50余種五四時期各地散發的傳單和漫畫,布置在展覽尾部,觀眾可以從這些凝煉有力、形象生動的文字和圖畫中感受百年前的五四風雷。

  展覽將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專題展廳展出至今年7月30日。(記者 彭薇)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