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革命時期的“地窖黨校”

王鋒

2019年04月19日07:56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革命時期的“地窖黨校”

  利用各級各類黨校加強對黨員干部的黨性教育,確保黨的純潔性和戰斗力,增強黨的凝聚力和吸引力,這是我們黨的一個優良傳統。70多年前的“地窖黨校”,為此提供了鮮活的例証。
  從“支點戶”發展為“支點村”
  蘇南作為長江三角洲地區農工商業最發達、經濟最富裕的地方之一,無論在經濟上還是在區位上都對南京國民政府有著重要意義。抗戰勝利后,根據中共中央制定的向北發展、向南防御的戰略部署,以及在重慶談判中向國民黨作出的讓步承諾,新四軍在浙東、浙西、蘇南、皖南的部隊先后北撤到長江以北地區。國民黨為了加強其在蘇南的統治,大力強化反共體制,對新四軍留守人員進行“清剿”,留守人員被迫轉入秘密活動。
  在隱蔽斗爭時期,為應對敵軍的“清剿”和搜捕,在江陰澄西地區站穩腳跟、打開革命局面,留守人員根據“長期隱蔽,積蓄力量,等待時機,爭取勝利”十六字方針,以當地的地下黨員和基本群眾、烈軍屬和武工隊的知親好友為基礎,建立武工隊隱蔽落腳點的“支點戶”和“支點村”。最早的“支點戶”設立在璜土胡家橋凌福娣家中。凌福娣的丈夫叫胡森度,是抗戰初期中共澄西區委交通員,兒子胡漢是黨的地方干部。1942年5月,胡森度遭日偽逮捕,堅貞不屈,被裝進麻袋活活打死。凌福娣繼承丈夫遺志,接任交通員,把自己的家變成交通聯絡點。凌福娣還在全村群眾中做了大量工作,使胡家橋由她一家“支點戶”發展為“支點村”。據《璜土鎮志》記載,整個解放戰爭時期,璜土境內先后開辟供武工隊食宿、負責收集情報、站崗放哨、保証安全的“支點戶”就有近20家。
  正是由於凌福娣等“支點戶”和“支點村”革命群眾的協助和掩護,黨組織才能在這一地區站住腳跟,並根據特殊地形開辦“地窖黨校”,加強對黨員和武工隊員的黨性教育。
  依托“地窖黨校”開展“地窖斗爭”
  1947年,國民黨要塞司令部與國民黨江陰、無錫、武進縣政府配合,對江陰地區聯合進行了大規模的武裝“清剿”。為了避開敵人“清剿”鋒芒,便於自身的隱蔽斗爭,澄西和沙洲黨組織在支點戶、支點村基本群眾、積極分子的掩護和協助下,構筑隱蔽安全的地窖(或密室)。澄西在璜土賈家頭、卞家橋、利港東奚市等地構筑地窖20多個,沙洲在常家埭、吼山房、五圩埭等地建有10多個地下室,供白天隱蔽、活動之用。在這些以地窖、地下室為主要形式的聯絡站點,大部分有不脫產的地方武裝小組配合武工隊開展活動,傳遞情報,偵察敵情,送信帶路,發揮了積極作用。
  以地窖為依托,澄武錫工委於1947年春舉辦了黨訓班,以提高黨員的政治水平和政策水平,人們形象地稱之為“地窖黨校”。“地窖黨校”由澄武錫工委負責人張志強、王鵬主持,在“圓頂屋”和“丫叉鋪”等地窖中舉辦,對20余名武工隊員及秘密黨支部書記以上干部進行了輪訓。主要內容是:形勢教育,分析解放戰爭的形勢,堅定革命必勝的信念﹔氣節教育,在任何情況下保持革命氣節,百折不撓,寧死不屈﹔政策策略教育,如對首惡的鎮壓政策,分化瓦解敵人的收買政策、利用政策,以及統戰政策和開展合法斗爭的政策等。張志強、王鵬親自授課。輪訓期間,學員們還用地下黨員從上海購來的一台美國產“真誼之”短波收音機收聽陝北新華廣播電台的廣播,逐字逐句地收錄、翻印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向國民黨黨政機關、駐軍營房、地主惡霸家中投遞,弄得敵人惶惶不可終日。輪訓時,還審查、吸收了一批新黨員,在簡陋的地窖裡舉行庄嚴的入黨儀式。
  英勇斗爭的“地窖英雄”
  “地窖黨校”的黨性教育,極大增強了黨員和武工隊員們的革命和紀律意識,堅定了他們的革命意志,激發了他們出生入死、不畏艱難險阻、誓與敵人拼斗到底的大無畏精神,催生了以“地窖三英雄”為代表的一大批英雄人物,為打開澄西地區革命局面、迎接蘇南解放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與干部保障。
  武工組長吳雄武及組員徐銀林、李銀生,長期以貫庄地窖為據點,堅持對敵斗爭,后來被當地的偽保長高生海告密。一天拂曉,國民黨軍統特務唐少雲帶了100多名敵軍包圍了地窖。敵人揭開洞口喊話,窯中高聲回答“叫陳錫疇(偽澄西區長)下來講話”,三人一齊舉槍對准洞口,見人探頭就打,一個敵人左臀上中了一槍。唐少雲無計可施,就架機槍對著洞內瘋狂掃射,並把手榴彈系在竹竿上伸到洞裡引爆,又把稻草火把塞進洞裡煙熏火烤。三人始終堅貞不屈,最后,他們拆毀了身邊的武器,在高唱革命歌曲、高喊革命口號后壯烈犧牲。

 

(責編:曹淼、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