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百年存照:聚焦時代鏈條上的國家青春記憶

張寶明

2019年04月30日08:39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百年存照:聚焦時代鏈條上的國家青春記憶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體學習時指出,100年前爆發的五四運動,是一場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對五四運動和五四精神的研究和闡釋。新時代,我們要繼續加強對五四運動和五四精神的研究。

  一直以來,我們黨都把青年看作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是黨和人民事業發展中朝氣蓬勃的推動力量。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開放各個時期的五四紀念日、青年節的講話中,我們黨和國家領導人都始終高度重視青年,指引著青年前行的方向。五四運動是我國近現代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從1919年開始直到當下,“五四”的精神內涵不斷豐富發展,在每個時代都有新的時代精神被賦予、被希冀,在每個時代都指引著青年的走向,成為青年前行的引領。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及知識分子在五四發生后即追索五四的精神是什麼,陳獨秀認為必然是愛國救國(陳獨秀:《五四運動的精神是什麼?》,《陳獨秀文章選編》,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4年版,第518頁)。陳獨秀認識到青年的愛國救國是需要指引的,1923年他對青年疾呼,要走革命的道路(陳獨秀:《外交問題與學生運動》,《向導周報》第23期,1923年5月2日)。民主革命時期,我們黨不斷通過闡發五四精神引領著五四后已經覺悟的青年,開展反對帝國主義列強、軍閥強權政治的斗爭。毛澤東呼吁青年要“認識中國革命的性質和動力”,“到工農民眾中去”(毛澤東:《五四運動》,《解放》第70期,1939年5月1日)。

  此后,5月4日成為“五四”的紀念日,更成為中國共產黨指引青年、激勵青年的節日。1924年將“五四”認定為全國學生“膺懲中國賣國賊的紀念日”“對於帝國主義行總攻擊的紀念日”,指引青年“誓要恢復國家主權、洗清民族的恥辱”(李大釗:《這一周》,《北大經濟學會半月刊》第24期,1924年5月1日)。1924年,瞿秋白指出五四運動從青年運動到群眾運動,特別是從青年運動到勞動運動,在斗爭的目標上也超越了民族主義而到社會主義,開啟了社會主義運動的新潮(瞿秋白:《自民族主義至國際主義:五七—五四—五一》,黃美真等編:《上海大學史料》,復旦大學出版社1984年版,第184—186頁)。在當時的中國共產黨人看來,五四是中國民眾第一次自覺地反對帝國主義的紀念日,參加運動的是青年學生,而組織領導青年的則是革命的中國共產黨。這一時期,黨對青年前途的指引,在紀念五四運動的講話中逐漸歸結為社會主義革命的前途。

  20世紀30年代,特別是在日本侵華的大形勢下,黨根據抗戰形勢而提出新的青年的時代使命,強調在當時青年的出路和使命在於全面地反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青年要在抗戰中充實、強健起來,擔負起救國、建國的責任。在節慶等符號的構建上,黨在各根據地逐漸倡導五四青年節,廣泛宣傳五四運動的救國精神,從而更加廣泛地凝聚起青年的救國力量。1939年毛澤東描述了中國青年運動的方向: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即將要轉到勝利方面,最終要建立人民民主的共和國。因此,青年應該起到先鋒、帶頭作用,要團結起來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把舊中國改造為新中國(毛澤東:《在延安五四運動二十周年紀念大會的演講》,《中國青年》第1卷第3期,1939年6月1日)。周恩來勉勵青年“貫徹抗戰到底,勉為文化先鋒”(《新華日報》1938年5月4日)。

  20世紀40年代的抗戰烽火中,毛澤東、朱德、葉劍英等人在五四中國青年節、國際青年節等的講話中號召全國青年繼續發揚五四精神,團結起來參加抗戰。葉劍英指出,青年的出路“在戰斗中顯現出來”(葉劍英:《寫給抗戰中的青年》,《新華日報》1940年10月12日)。朱德號召青年擔負抗戰責任(朱德:《中國青年當前的任務》,《中國青年》第3卷第1期,1940年11月5日)。毛澤東為紀念國際青年節而題詞:“目前中國青年的任務就是打勝日本帝國主義。”(《新華日報》1941年9月7日)董必武則稱“打倒法西斯主義,扑滅東方的法西斯是中國青年首要的歷史使命”(董必武:《紀念國際青年節》,《新華日報》1941年9月7日)。在抗戰的艱苦斗爭環境中,他們的號召無疑指明了迷茫青年的救國之途。40年代中后期的革命斗爭中,民主運動成為時代性主題,具體落實到反對內戰、要求和平以及與反動勢力斗爭上。

  新中國成立之際,青年走向光明,也象征著新生中國的希望,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建立一個獨立、自由、統一、富強、繁榮的社會主義新中國,是大家奮斗的方向。毛澤東號召青年團結起來為建設新中國而奮斗,勉勵青年要“身體好,學習好,工作好”(毛澤東:《青年團的工作要照顧青年的特點》,《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4冊,中國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第237頁)。

  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領導人希望青年站在時代前列,繼承和發揚五四運動的光榮革命傳統,積極投身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鄧小平同志高度重視青年工作,勉勵青年一代要爭當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江澤民同志指出,有了這樣的愛國主義精神,中國青年運動就有了正確的前進方向和強大的精神動力。胡錦濤同志指出,五四精神的核心,是偉大的愛國主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關心關懷青年和青年工作,一如既往地注重用五四精神增強對青年的指引。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近代以來,我國青年不懈追求的美好夢想,始終與振興中華的歷史進程緊密相聯。歷史與現實証明,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是中國青年運動的時代主題”。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考察時強調,廣大青年對五四運動的最好紀念,就是在黨的領導下,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同全國各族人民一道,擔負起歷史重任,讓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奪目的時代光芒。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加強對五四運動和五四精神的研究,以引導廣大青年在五四精神激勵下,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要加強對五四運動以來中國青年運動的研究,深刻把握當代中國青年運動的發展規律。我們黨的歷史上關於五四運動和五四精神的重要論述,有的是公開的演講,有的表現為在公共媒介上發表的文字,更有以文件、賀信等形式對青年進行勸勉、鼓勵,也有題詞、口號等簡短而有力的號召,在每個時代都對青年出路的探索和指引產生了重要價值和意義。對此進行挖掘、整理、研究,有助於我們從時序中梳理五四精神凝聚提煉豐富發展過程。從這一獨特視角回望五四運動百年記憶史,可以看出無論從青年個體的生命歷程,還是國家的整體命運的角度,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之延續與弘揚,始終指引著青年在時代的大背景下,把握人生的際遇與機緣,擔當起黨和人民所賦予的歷史重任,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斷努力。

   (作者:張寶明,系河南大學黨委副書記、教授)

(責編:曹淼、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