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她是“女黨員之杰出者”﹔她由毛澤東當紅娘,與劉少奇結為革命伴侶﹔她年僅32歲英勇就義於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何寶珍短暫而燦爛的一生,在一位9旬老人35年不間斷地挖掘追尋下,逐漸清晰地呈現於世人面前——

胡正耀:隻為英烈昭青史

蔣茜 何紅福 謝萬波

2019年05月23日10:12    來源:湖南日報

原標題:2019年05月23日 星期四

5月20日,胡正耀老人在查閱資料。 何紅福 攝

何寶珍烈士銅像。 何紅福 攝

何寶珍。 何寶珍故裡管理所供圖

前段時間,電視劇《共產黨人劉少奇》在央視熱播,該劇將劉少奇和何寶珍烈士的紅色戀情刻畫得極為感人、浪漫。電視劇播出后,何寶珍烈士的事跡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電視劇的熱播,也讓《女杰何寶珍》的作者胡正耀老人家裡“熱鬧”起來,常有全國各地趕來的黨史專家、媒體記者和紅色文化愛好者敲門,要聽他講述何寶珍烈士的故事。

今年93歲的胡正耀從1984年起,便著手收集何寶珍烈士的相關資料,35年來從未間斷。為此,他不僅踏遍了道州城,還奔赴廣州、武漢和衡陽等地追尋何寶珍的足跡,尋找何寶珍的朋友和后人,調查考証當年的情況,整理近40萬字的資料,出版紅色讀本《女杰何寶珍》。

5月20日,記者趕赴道縣,在寇公街73號道縣中醫醫院一棟宿舍裡,見到了胡正耀老人。如果不是同行人員介紹,很難想象眼前這個精神矍鑠、略顯清瘦的老人已年過九旬。胡正耀的家裝修很簡單,大部分都是老家具。在他的書房裡,基本都是與劉少奇和何寶珍有關的書籍。

得知記者的來意后,老人拿出幾本他寫的書和筆記放到面前,“年紀大了,怕自己記不住細節,這些材料作備用,這麼嚴肅的事情不能出錯了。”

老人聲音洪亮,談話思路清晰,怕記者聽不懂他的話,還特意拿出白板,遇到重要的地方,通過手寫向記者說明情況,一撇一捺都相當工整。

在語言和文字的交流中,胡正耀向記者聊起了他研究何寶珍烈士的經歷——

“這個女孩子肯定不一般”

1984年,時年58歲的胡正耀被借調到道縣縣志辦編撰縣志,負責編寫何寶珍傳。彼時,國內關於何寶珍烈士的資料非常稀缺,特別是其16歲以前的情況幾乎處於空白狀態。僅有的幾份資料裡,有一份劉少奇為何寶珍寫的小傳(部分摘抄): 何葆(寶)珍,女,湖南道縣人。1922年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后轉入黨。1923年到安源路礦工會所辦之工人子弟學校教書,是年與我(劉少奇)結婚。生二子一女,於1933年在上海被國民黨憲兵逮捕入獄,被判徒(刑)15年,由南京第一監獄執行。因她與獄外黨的組織發生關系,被發現,第二次判決在南京槍斃。

“敢於反抗,勇敢堅強,這個女孩子肯定不一般!”胡正耀告訴記者,這份資料讓他眼前一亮,怎麼才能讓烈士的英雄事跡不被埋沒?一種使命感涌上胡正耀的心頭,雖然已臨近退休,但他下定決心沉下心來尋找真相,還原歷史。

8歲以絕食反對纏足裹腳

“何寶珍短暫的32年人生,前16年都是在道縣度過的。”胡正耀經多方打聽,輾轉聯系到何寶珍的兩名小學同學蔣玉蘭和周錦雲。當時,兩位老人已年過八旬,記憶有些模糊,回憶斷斷續續。胡正耀帶著筆記本和錄音機,先后十多次拜訪這兩位老人,取得大量的第一手資料。為考証兩位老人的說法是否准確,他根據整理的口述筆記,走訪了何寶珍曾經生活過的每一個地方,還特地考証了何寶珍爺爺奶奶、父母和小學校長的墓志銘。

何寶珍的父母葬在道縣貴頭村后龍山上。一次,胡正耀去山上看碑文,當時正值盛夏,山上草深林密,長滿茅草荊棘。為了開辟一條道路,胡正耀雙手被割得鮮血淋漓,袖口也被血水浸透。他顧不上身體的疼痛和蚊虫的叮咬,蹲在地上認真記錄碑文內容。

“通過兩位老人講述和多方面考証,我發現何寶珍是一位從小學習認真並且敢於與封建陋習相抗爭的人。” 胡正耀告訴記者,1902年4月,何寶珍出生在道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8歲那年,父母開始籌備為何寶珍裹腳。初諳世事的何寶珍對這些封建陋習深惡痛絕,於是她與父母據理力爭,拒絕纏足裹腳。她對母親說:“我是窮苦人家的女兒,大了要靠著雙腳勞動的,把腳裹得小小的,走路搖搖擺擺,今后做不得事,就會被活活餓死,我不裹!”於是,她下決心以絕食反對裹腳。3天過去,何寶珍瘦得眼窩陷下去了,臉色也開始發黃,母親隻好幫她解開裹腳布。

“何寶珍12歲時,進入道縣女子小學讀書,她起早貪黑、勤奮學習,加之天資聰穎,每次考試成績都名列前茅。1918年秋,何寶珍以優異的成績考上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師范學校,前往衡陽上學。”胡正耀介紹,離開道縣后,何寶珍開始踏上革命道路。

毛澤東做媒,劉少奇與何寶珍結為夫妻

“何寶珍從16歲離開道縣后,就很少再回家。”胡正耀翻開一套泛黃的《湘南學聯資料匯編》說,這套書是他上個世紀90年代去衡陽市委黨史辦查資料時,對方贈送的珍貴資料。為揭開那段塵封已久的歷史,他曾追隨何寶珍的足跡,前往武漢、長沙、廣州、上海等地,不停地走訪和考証。幾十年來,這些與何寶珍相關的書籍、資料,不知被他翻了多少遍,有些段落他都能倒背如流。

“何寶珍來衡陽上學的初衷,是想當一名教師,讓更多的貧苦女孩能接受教育。”胡正耀說,入學后,何寶珍通過閱讀《新青年》等進步書刊,接觸到了民主革命思想和馬克思主義思想。1919年5月,“五四”運動在北京爆發,並迅速波及全國。何寶珍積極響應,她和同學一起上街游行示威,聯合各界人士罷工、罷市,還組織演講團和宣傳隊深入農村、城郊、廠礦等地開展宣傳活動。1922年9月,何寶珍因勇敢揭露學校當局的腐敗專制和積極組織學生聲援工人罷工斗爭,被校方開除學籍。

“何寶珍被開除的時候,距離畢業隻有一個多學期,這是她人生中一個重要轉折點。”胡正耀說,何寶珍離校后,在共產黨人張秋人的介紹下,以親友的名義住進長沙清水塘毛澤東、楊開慧家裡,隨后進入湖南自修大學補習班學習。毛澤東對何寶珍十分欣賞,還替她改了名字,將“寶珍”改為“葆貞”(為了保持敘述的統一性,后文仍用何寶珍),“葆”是保持繁盛的意思,“貞”是革命貞潔。

“說起來,是毛主席親自做媒,成就了這段姻緣。”胡正耀說,1922年10月的一天,劉少奇從安源來到長沙,向毛澤東匯報工作,與何寶珍不期而遇。當時,何寶珍剛滿20歲,端庄秀麗,朝氣蓬勃,24歲的劉少奇心中頓生好感。

1923年初,何寶珍從自修大學畢業后,在毛澤東的建議下前往安源工作,擔任安源路礦子弟學校的教師。何寶珍在安源工作后,時常能見到劉少奇,共同的理想和追求,讓兩個年輕人的心越貼越緊。同年4月,劉少奇和何寶珍在安源結婚。他們的婚禮簡朴又熱鬧,一改種種舊俗,不辦酒席,不收彩禮,不拜天地,隻買點糖果,泡點茶水,開了個簡單的茶話會。

“后來,毛澤東在上海與劉少奇、何寶珍夫婦見面時,他樂呵呵地說,‘少奇、寶珍,你們可要補我一杯喜酒喲!’”胡正耀介紹,婚后,兩人立即投入到緊張的革命工作中。劉少奇忙於接待工人、到工地調查和批閱文件。何寶珍白天為孩子們上課,夜裡在工人夜校教工人識字、唱歌。

1925年春,何寶珍惜別工作兩年多的安源,隨劉少奇奔赴廣州。此后,何寶珍便跟隨劉少奇輾轉上海、武漢、東北等地從事革命工作,悉心照顧劉少奇生活,並在工作上成為劉少奇的得力助手。他們在共同生活的11年裡,養育了劉允斌、劉愛琴、劉允若3個子女。

年僅32歲,用鮮血染紅了雨花台

“今年是何寶珍烈士就義85周年。前幾年,身體狀況好一些,我常常會去附近的幾所小學,給孩子們講紅色故事。每次講到何寶珍犧牲這個片段的時候,我都很難過。”胡正耀有些哽咽地說。

1932年冬,劉少奇離開上海前往中央蘇區后,何寶珍按照組織安排,帶著小兒子留在上海堅持地下斗爭。此前,為了便於從事革命工作,她已將一兒一女兩個孩子先后托送他人代養。期間,何寶珍任全國互濟總會營救部部長,化名王芬芳,以教師身份作掩護,四處奔波,爭取社會力量,千方百計營救被捕同志。她的營救活動引起反動當局的注意,1933年3月被國民黨憲兵逮捕,關進南京憲兵司令部監獄。 “與何寶珍一同關押在監獄裡的有帥孟奇、夏之栩等同志。后來,我在南京雨花台烈士紀念館,找到了幾份帥孟奇等人出獄后口述回憶何寶珍獄中經歷的資料。”胡正耀說,在獄中,何寶珍備受酷刑。起初,她機智地向敵人隱瞞了自己的真實身份,與獄中的共產黨員一道組織難友同敵人展開各種形式的斗爭。她還常常利用難得的放風機會,以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鼓勵難友,感染同伴。一年后,由於叛徒告密,何寶珍的身份暴露。面對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酷刑拷打,何寶珍始終堅貞不屈,堅守黨的機密。1934年秋,何寶珍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義,年僅32歲。

上世紀50年代初,劉少奇到南京雨花台緬懷烈士。在烈士紀念碑前,他深情地說:“幾十年來,無數的革命先烈被處死在這裡,何寶珍同志便是其中一位。”“她英勇堅決,為女黨員之杰出者。”

“我對何寶珍烈士的研究,就像挖掘寶庫一樣,越是深入,就越佩服她英勇頑強、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採訪的最后,胡正耀動情地說,他最近正准備將紅色讀本《女杰何寶珍》改編成劇本。他最大的心願,是在有生之年看到以何寶珍烈士為主角的故事搬上銀幕。

(責編:常雪梅、王珂園)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