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5月28日07:5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
遼寧省大連市金普新區向應街道關家村關向應故居旁邊,有一棵百年國槐,這是關向應少年時和父親一起種的,現在每年來此瞻仰的人絡繹不絕。
關向應原名關致祥,1902年出生於遼寧省金縣大關家屯一戶農民家庭。1924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同年赴上海,進入共產黨人創辦的上海大學學習,后改名關向應,志在響應主義之召喚,為之而奮斗。1925年1月,他加入中國共產黨。
五卅運動爆發后,關向應在上海、山東、河南等地工作,為恢復當地的黨團組織作出了卓越貢獻。1932年1月到湘鄂西革命根據地,任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委員、湘鄂西軍事委員會主席、紅三軍政治委員。1934年,在楓香溪會議上,關向應嚴肅批評了當時存在的“左”傾錯誤。楓香溪會議把瀕臨絕境的紅三軍從“左”傾錯誤的危害中挽救出來,也讓賀龍真正認識了這位中央派來的政委,賀關二人相互了解、取長補短、相得益彰,創造了我黨我軍歷史上高級干部肝膽相照、精誠團結的光輝典范。
抗日戰爭爆發后,關向應任八路軍120師政治委員。他與賀龍等同志率120師主力,東渡黃河,進入山西。1937年10月,120師在關向應與賀龍的指揮下,在雁門關伏擊日軍汽車隊,粉碎了日軍兩條交通補給線。
1946年7月21日,關向應因肺結核病在延安逝世,年僅44歲。毛澤東寫下“忠心耿耿,為黨為國,向應同志不死”的挽詞。
“關向應堅韌不拔的意志、嚴於律己的品格與善於團結他人的風范,始終是他留給后世的寶貴精神遺產。”關向應紀念館宣教科負責人谷金麗說。(據新華社電 記者白涌泉)
《 人民日報 》( 2019年05月28日 16 版)
相關專題 |
· 專題資料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