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曉明
2019年05月30日08:13 來源:人民政協報
杜斌丞(1888~1947),陝西榆林米脂人,中國近代著名教育家和政治活動家,中國民主同盟早期領導人,國民黨將領杜聿明的堂哥。
杜斌丞1913年夏入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史地部學習。期間,結識了旅日回國的中國同盟會會員惠又光,受到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1917年在陝北聯合縣立榆林中學任教務主任兼史地教員,並於1918年任校長。
期間,他積極宣傳新文化新思想,聘請名師到校任教,其中就有后來成為共產黨人的魏野疇、李子洲等。他支持學生愛國運動,鼓勵學生為國效力,開創了陝北教育史上的一代新風,劉志丹、謝子長、葉瑞禾等都是他的學生。為發展地方教育,他還倡議、支持興辦了米脂高小、米脂三民二中、榆林女子師范、綏德省立第四師范、延安省立第四中學等學校,為陝北教育事業的發展作出卓越的貢獻。
1922年冬,楊虎城率部到陝北,因找不到出路而異常苦悶。杜斌丞和楊虎城接觸頗多,便給予楊虎城很多啟迪和幫助,還把魏野疇介紹給楊虎城。楊虎城聽了魏野疇的革命見解后,思想大為開闊,堅定了其革命信念和與共產黨合作的決心。
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米脂縣的一些地方知名人士積極倡議興辦中學,杜斌丞極力贊助和熱情支持。通過杜斌丞的積極活動,取得榆林鎮守使井岳秀的同意后,報經西安國民軍聯軍駐陝總司令部、省教育廳立案,在米脂興辦中學,經杜斌丞推薦,由杜立亭擔任校長,於1927年4月13日成立米脂縣立初級中學(后改名為三民第二中學),劉瀾濤、馬文瑞、常黎夫、張漢武、朱敏、尤祥齋等人均在此就讀過,為此后中國革命的發展培養了一批人才。
1927年2月,杜斌丞作為陝北各界人士的代表,赴西安參加慶祝活動,在西安會晤了國民聯軍領導人馮玉祥、於右任和中共陝甘區委負責人魏野疇、李子洲,積極支持馮玉祥出兵潼關、策應北伐。並將他帶來的幾十名陝北青年學生送進了西安中山學院和西安中山軍事學校。6月,杜離開西安,赴洛陽、武漢、南京、上海等地考察國內政情,尋求革命真理,探求救國救民之路。
1930年,杜斌丞回西安任楊虎城高級參議和省政府參議,后又任陝西省清鄉局局長。曾設法營救劉志丹、劉瀾濤、張德生等共產黨人,資助陝甘游擊隊槍彈、軍服等物資,他在西安的住所,也成了共產黨人的掩蔽部和避難所。杜斌丞建議楊虎城聯共反蔣抗日,並多方努力,協助達成楊虎城的十七路軍和紅四方面軍“互不侵犯,共同反蔣”的協議。中央紅軍結束長征到達陝北后,在杜斌丞聯絡下,楊虎城部與中央紅軍建立聯系,達成互不侵犯協議。
西安事變后,杜斌丞接任改組后的陝西省政府秘書長,參與起草張學良與楊虎城的“八項主張”,並任紅軍、東北軍、西北軍三方聯合辦公廳西北軍代表,為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多方奔走。
抗戰期間,杜斌丞積極在國統區進行抗日民主活動。1941年秋天,杜斌丞在重慶經屈武、王炳南介紹,加入中國民主革命同盟(簡稱“小民革”),並被指派為陝西小組負責人。1943年杜斌丞前往昆明,廣泛接觸西南聯大等學府的著名人士,他和愛國人士暢談國事,向大后方的愛國將士講述陝甘寧邊區的“三三制”民主政權,向他們宣傳八路軍的敵后抗戰事跡。1940年,杜斌丞被以“通共”嫌疑遭受搜查,此后即與國民黨政府斷絕一切關系,專心致志投入抗日民主運動。
1942年,杜斌丞加入中國民主政團同盟,1944年參與籌建並主持民盟西北總支部。1945年2月,民盟西北總支部正式成立,杜斌丞任主任委員,同年10月,被選為民盟中央常務委員。
抗戰結束后,杜斌丞以民盟中央常委名義公開發表文章,揭露國民黨反動派的陰謀,要求當局釋放張學良、楊虎城,宣布自己誓為中國早日實現民主政治斗爭到底。杜斌丞的言行引起國民黨當局的忌恨。1947年3月20日,胡宗南以莫須有的罪名,將杜斌丞等人逮捕。杜斌丞在獄中雖受盡各種折磨,但始終堅持斗爭,初心不改。
1947年10月7日,杜斌丞英勇就義於西安玉祥門外。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