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江濤
2019年05月31日08:15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1933年3月,劉瑞龍剛任中共川陝省委宣傳部部長,他每天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發動群眾積極投入到火熱的斗爭中來,搞好黨的宣傳工作,鞏固工農政權。他在周邊調查時,發現通江、南江、巴中山高林密石多,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經過一個多月的考量,他終於想出了辦法。
一天黃昏,劉瑞龍站在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所在地——通江縣城文廟門口,指著對岸的石壁對紅四方面軍政治部主任張琴秋說:“你看對岸石壁那麼大,是不是可以利用一下?”“你有啥點子?”張琴秋好奇地問。“把我們黨和部隊的宣傳標語刻在石壁上,不就是擊潰敵軍心理防線最好的武器嗎?”劉瑞龍耐心地解釋說,一條振奮人心的標語,一句鼓舞士氣的口號,勝似千軍萬馬,賽過百萬雄兵,殺傷力無窮。張琴秋一聽連說:“這個金點子好!這個金點子好!”兩人隨即把想法匯報給了根據地其他領導,大家表示支持。
當天晚上,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總政委陳昌浩等人都在指揮部,部隊裡二十多名“秀才”“石匠”也被召集到場。劉瑞龍首先告訴大家:“今晚找你們來,就是成立書寫隊和鏨字隊。”他的話音剛落,下面的同志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成立書寫隊和鏨字隊究竟有什麼用。此時,劉瑞龍揭開了謎底:“你們中間有的會寫字,有的會打石頭。你們的任務就是把黨的革命綱領,紅軍的宗旨和紀律等鏨刻到石頭上,‘烙到’勞苦大眾的腦子裡,‘插進’敵人的心窩子。”大家一聽,立刻歡呼起來。隨后,徐向前擺手示意大家安靜,又給大家提了幾點要求,意思是標語和口號要言簡意賅、通俗易懂。大家紛紛站起來表決心,一定要讓川陝蘇區的石頭“開口”攻心。
隨后的一年多時間裡,書寫隊和鏨字隊的同志們紛紛奔赴川陝蘇區各地,他們在群山之巔、道路兩旁、關隘渡口、街道周圍等地方,把黨和部隊的宣傳標語口號和文獻鏨刻在石崖、石牆、石柱、石板壁上,很快激發出廣大軍民的戰斗熱情,讓敵人看了心驚膽戰。
1934年3月的一天,劉瑞龍下去指導工作,正好路過沙溪鄉(后改為沙溪鎮)景家源村的大石崖。他看到鏨字隊的同志們站在吊著的籮筐裡,腰上系著粗繩,正“叮叮當當”刻著“國民”兩個字。
“這塊石壁上刻的啥標語啊?”劉瑞龍面帶微笑問大家。“國民黨是帝國主義的走狗!”有人大聲說。“嗯,國民黨是帝國主義的走狗,國民黨是……等一下!這條標語字數太多,讀起來不上口,沒氣勢,缺乏沖擊力。”劉瑞龍沉吟片刻似乎突然想起了什麼,對大家說:“干脆改為‘赤化全川’嘛!既簡潔,又醒目,還好記,對敵人也是一種震懾。”大家一聽紛紛豎起大拇指,暫時停下此處的鏨刻工作。
回到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劉瑞龍一直在考慮,如何把“赤化全川”這個口號叫響叫亮。過了兩天,有人向他舉薦說,巴中縣恩陽鄉一個姓張的小學教員書法深得名家真傳,字體遒勁有力。劉瑞龍聽罷馬上趕到恩陽,拜請張教員獻墨送字。張教員被劉瑞龍的真誠打動了,他潑墨寫下了“赤化全川”四個大字。劉瑞龍拿到標語,如獲至寶,連夜趕回通江交給鏨字隊。
鏨字隊的同志們再次回到景家源村。他們坐到籮筐裡,懸至石崖上,披星戴月,歷時兩個月時間,“赤化全川”四個大字終於鏨刻而成,傲然雄踞大石崖上。為了防止敵人搞破壞,他們把每一個字的筆劃都刻得很深,深到可以臥下一個人﹔每個字都用石灰涂成白色,三四十裡開外一望,非常醒目。
1935年3月,紅軍隊伍陸續離開通江,北上長征。景家源村的豪紳地主閻升平、閻際風等人,以一石二斗小麥為賞,命令甲長閻成文帶人將“赤化全川”標語鏟除。當地群眾得知消息后,提前組織人手,連夜搭架爬上大石崖,用稻草灰調的米湯,將標語填平,最后謊稱已把標語鏟除,才使這幅紅軍石刻標語保存了下來。新中國成立后,當地群眾將大石崖改名為紅雲崖,把筆劃中的泥漿炭灰清理,“赤化全川”四個大字再次映入眼帘。
今天,“赤化全川”這一幅全國最大的紅軍石刻標語,連同遍布通江境內城鄉的1700多幅紅軍石刻標語一道袒露在赤色大地上,恰似一座露天博物館,見証了當年紅軍抱定革命必勝信念,發揚“智勇堅定,排難創新,團結奮斗,不勝不休”的精神,在此浴血奮斗的印記,成為一道紅色風景。
(蒲江濤 作者單位:四川省通江縣紀委監委)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