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征路】

易蕩平:書生報國熱血忠魂

2019年07月04日08:51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易蕩平:書生報國熱血忠魂

有知識有文化,26歲的美好年紀,原本家境富裕,有一份安穩生活。因為接觸了共產黨,接受了她為國為民的奮斗理想,從此矢志不移跟黨走,用一腔熱血抒寫了長征途中的壯麗人生。

鳳凰嶺、美女梳頭嶺、懷中抱子嶺,每座山都有一個動聽的名字。如今,青山依舊,郁郁蔥蔥,美麗的山嶺會記得,一位叫易蕩平的年輕知識分子已經在此長眠85年了。

7月3日,記者來到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全州縣,循著長征先輩戰斗的足跡,探尋英雄易蕩平的成長經歷。

“蕩平蕩平,天下太平”

1926年,易蕩平從長沙楚怡中學畢業后回鄉任母校教員,從事農村教育。“曾祖父是受到他哥哥和共產黨員黃建中的影響才投筆從戎的。”易蕩平的曾孫湯裕福告訴記者。

他的哥哥是黨的地下工作人員,易蕩平目睹了哥哥遭受嚴刑拷打被抬到刑場上處決的一幕。易蕩平原名湯世積(績),1928年3月,他參加了瀏東游擊隊,並將“以蕩平天下不平為己任”的誓詞融入姓氏,改姓名為“易蕩平”。一是為了防止自己被抓后拖累家人,二是“蕩”字是“湯”上加個草字頭,這樣既保留原姓,又寓意“戴著草帽也要干革命”。

他響應共產黨員黃建中等的號召,開展反帝愛國的群眾文化運動,還動員其兄湯世和籌集資金,在家鄉達滸開設歸文書局,出售各種進步書刊,以促進農村文化知識的普及,宣傳新思想。

“曾祖父一心鬧革命,起初連曾祖母都不知道他在做什麼。直到新中國成立后家人收到烈屬証,才知道他在長征中犧牲了。到1989年,我們才知道他被葬在了戰地附近。”湯裕福說,“我到現在都記得很清楚,那時爺爺還在世,他知道自己父親的事后,帶著一家人趕到廣西,跪在墓前,哭了很久。現在,我們幾乎每年清明節都要來這裡給曾祖父掃墓。”

“我要以蕩平天下不平為己任,不消滅反動派,決不放下槍杆子!從今天起,我正式改名易蕩平。”80多年后的今天,這鏗鏘有力的錚錚聲音似乎在耳畔回蕩。易蕩平,這個在歷史塵埃中日漸模糊的名字,正在被今天的人們重新喚起。

“大功告成,死而無憾”

“五團政委易蕩平負重傷。這時,敵人端著刺刀上來了。蕩平同志要求他的警衛員打他一槍。

警衛員淚如泉涌,手直打顫,豈能忍心對自己的首長和同志下手。蕩平同志奪過警衛員的槍,實現了他決不當俘虜的誓言。”聶榮臻在《奔襲道縣,強渡湘江,突破敵人第四道封鎖線》中回憶。

1934年11月29日,腳山鋪阻擊戰正式打響,時任紅一軍團二師五團政委的易蕩平,帶領戰士堅守在全州境內的腳山鋪先鋒嶺。“作為右翼前沿部隊,他們打退了敵軍一輪又一輪進攻。先鋒嶺是紅五團的突出位置,為了守住陣地,為其他部隊爭取渡江時間,政委易蕩平帶著兩個連的戰士在這裡堅守。后來敵人蜂擁而至,他身上多處負傷,腿部也被子彈打穿。為了不拖累戰友,也不願做俘虜,他開槍自盡,以身殉國。‘大功告成,死而無憾。’這是易蕩平臨終時留下的不悔誓言。”據桂林市黨史研究室專家黃利明介紹,腳山鋪阻擊戰是雙方投入兵力最多、規模最大的一場戰斗,聶榮臻曾將其形容為“驚天地,泣鬼神”,而易蕩平是該場戰斗中犧牲的紅軍最高級別的指揮官。

“爺爺說那時家裡來了一支隊伍向他討水喝,為首的就是易蕩平。他們衣服很破,穿著草鞋,看上去像乞丐一樣。這支隊伍秩序很好,他們懷裡抱著槍整齊地排列在屋檐下休息,說什麼也不肯進屋。當時爺爺不曉得他們是不是紅軍,但和國民黨的軍隊完全不一樣。”今年75歲的當地村民王世計說,他的父親王寅修當時也上過前線,目睹了戰況的慘烈,“后來隊伍很快就離開了,在離家不到一公裡的地方打仗。戰斗很激烈,茂密的森林被炸得在燃燒,整個山上煙火彌漫,連他給隊伍送飯的桶都打爛了。戰后,米花山的山槽裡尸體堆積如山。”

“戰斗結束后,警衛員找到爺爺讓他幫忙掩埋易蕩平,爺爺因為要送受傷的楊成武(時任紅二師四團政委)去追趕主力部隊,就讓當時18歲的父親和幾位村民去。等他們到達先鋒嶺時,隻見易蕩平渾身是血,他們就用席子將他包起來,然后把他葬在了這裡。”王世計指著腳下說,“當時這裡很空曠,綠樹掩映,我們就選擇了這裡。”如今,易蕩平的墓幾經搬遷,早已離開了他最初的安息之地。新建起的易蕩平墓成為人們緬懷革命先烈的紅色教育基地。

青山埋忠骨,碧血鑄忠魂。易蕩平用生命踐行了他“死而無憾”的誓言。他和無數紅軍指戰員以血肉之軀,鋪墊了紅軍長征奪取勝利的道路,留下了英雄的絕唱和篇章。

(本報廣西全州7月3日電 本報記者 金振蓉 張 青 李睿宸 孫雲清)

(責編:呂騰龍、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