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分享

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

楊伯愷:以筆為刀 傳播革命

2019年07月05日08:0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四川省營山縣駱市鎮的駱市陵園英烈陳列室中,從駱市鎮走出的早期革命先驅楊伯愷大量生平資料在此陳列。

  楊伯愷,1894年出生於四川省營山縣駱市鄉楊家壩。1919年,通過吳玉章同志聯系,楊伯愷以勤工儉學赴法國留學。1922年,楊伯愷加入旅歐共青團組織,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5年3月,楊伯愷回到上海,積極向群眾作反帝愛國宣傳,后黨中央調派楊伯愷到四川協助吳玉章等在重慶創辦中法大學,任教務長。1926年2月中共重慶地委成立,楊伯愷任教育委員會委員。同年春,楊伯愷回到營山家鄉,在楊家壩建立了營山縣第一個中共黨組織——中共營山支部。1926年3月2日,四川省第一個由共產黨領導的縣農會在楊伯愷的家鄉誕生。

  抗戰爆發后,楊伯愷回到四川從事統戰工作。1940年,他開始為《華西日報》撰寫社論,1942年受聘為主筆,曾有朋友勸他不要那麼犀利,但他回答:“文章就是我的武器,磨光了還有什麼用?”

  1944年,楊伯愷參加中國民主同盟,並先后當選為民盟中央委員和民盟四川省支部宣傳部長。1946年5月,民盟主辦、張瀾任社長的《民眾日報》創刊,楊伯愷任總經理兼主筆。周恩來為《民眾日報》創刊號題詞“民主先鋒”。1947年6月2日凌晨,國民黨特務查抄了楊伯愷住所,並將其囚禁在成都政治犯集中營。在獄中,楊伯愷對敵人毫不妥協,當敵人企圖以寫悔過書作為釋放條件時,他嚴詞拒絕:“我絕不寫一個字,就是馬上槍斃我也不寫。”

  1949年12月7日深夜,55歲的楊伯愷同30余位同獄戰友被國民黨特務活埋於成都通惠門外十二橋。

  如今,英烈的家鄉駱市鎮修建了紀念楊伯愷的駱市陵園,作為全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逢清明、“五四”期間,群眾都自發前來,紀念永遠活在營山人民心中的革命烈士。(據新華社電記者李力可)

  《 人民日報 》( 2019年07月05日 11 版)

(責編:曹淼、萬鵬)
相關專題
· 專題資料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