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永不褪色的初心故事

2019年07月16日08:09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原標題:永不褪色的初心故事

中共黨史出版社

  近日,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院長曲青山、副院長吳德剛主編,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眾多專家學者撰寫的《初心一葉:黨史中的人與事》一書正式出版。該書摭拾黨史上的82個故事,折射出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守信仰,舍生忘死,為中華民族的獨立、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不懈奮斗的崇高品質,闡釋了近百年前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小小紅船,為什麼能一路櫛風沐雨,披荊斬棘,破浪前行,成為如今這艘行穩致遠的歷史巨輪。

  毛澤東送給青年“兩件禮物”

  全國抗日戰爭爆發后,成千上萬的愛國青年奔赴延安尋求革命真理。他們來自五湖四海,既有共產黨員,又有國民黨員,還有其他不同政見者﹔既有紅軍戰士、白區地下黨員,也有淪陷區來的失業、失學青年,還有部分國民黨要員的子女。毛澤東對這個青年群體的成長成才非常關心。1938年4月,毛澤東參加陝北公學第二期開學典禮時,為延安青年們送去了兩件珍貴的禮物。他說:“今天陝公開學,我應當送點禮物。但是,我沒有多少東西,隻能送你們兩件禮物。第一件,是堅定不移的政治方向,第二件,是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

  毛澤東認為,知識青年堅定正確政治方向,就要“到工農群眾中去”。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教育青年:“我是個學生出身的人,在學校養成了一種學生習慣,在一大群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學生面前做一點勞動的事,比如自己挑行李吧,也覺得不像樣子……革命了,同工人農民和革命軍的戰士在一起了……我才根本地改變了資產階級學校所教給我的那種資產階級的和小資產階級的感情。”

  毛澤東教丁玲“如何當好主任”則又是另一段“知識分子與工農群眾相結合”的佳話了。當時,毛澤東任命丁玲為中央紅軍警衛團政治處副主任,丁玲擔心不能勝任,毛澤東告訴她,當好主任首先要放下架子,深入實際,搞好各方面的關系。后來,丁玲深入連隊談心,放棄吃小灶白面的待遇,在與干部戰士同吃小米雜糧中建立起了親密感情,也深刻體會到了“知識分子出身的干部若不與工農群眾相結合,在革命戰爭中就會一事無成”。

  毛澤東鼓勵青年參加生產勞動,培養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為抵御國民黨的經濟封鎖、解決經濟困難,毛澤東向知識青年們發出了“一面學習、一面工作”的號召。一些人初到延安時,對此不是很理解,不願從事生產勞動,認為投奔延安是來打日本鬼子的,不是來扛镢頭的。毛澤東風趣地對他們說,我也不願意搞生產,但是有一位同志不答應,他就是“肚同志”。一句話,把青年們都說笑了。在打窯洞修建校舍時,有青年抱怨:“光打窯洞,啥時候才學習呢?”毛澤東得知后告誡青年,打窯洞就是學習,而且是很重要的學習,不要小看打窯洞,打窯洞是接近工農的第一步,打窯洞就是打通和工農群眾隔開的牆。在黨中央和毛澤東的親切關懷下,延安青年在血與火的斗爭中成長為堅強的革命戰士,為黨為人民創造了光輝業績。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新時代新起點,青年要承擔起歷史使命,必須以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領航,發揚艱苦奮斗的傳統,將個人理想匯入時代洪流,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建功立業。

  調查研究的楷模

  1958年7月,朱德和隨行人員到蘭州五泉山考察,途中看到一座牌坊,牌坊上正書:“高處何如低處好”,后書:“下去還比上來難”。朱德感慨道:“古人把‘下去還比上來難’寫在這裡,也是寓意很深啊!要是同我們的現實情況聯系起來看,的確是‘下去’更難些。所以,毛主席一再倡導各級干部要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倡導干部下放鍛煉,將軍下連當兵,書記種試驗田。”朱德一貫十分重視“下去”,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可以說伴隨一生,受益一生。

  通過對世情國情的深入調查,朱德堅定了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早年,朱德在舊軍隊帶兵打仗時,戰前“總是堅持從各方面弄清敵人陣地的情況”。他曾說:“每次作戰,無論大小,我總事先勘察地形,精密計劃每項細節。”這種良好習慣,使他經常能打勝仗,“主要戰術一般都很成功”。突出的戰績讓朱德很快成為滇軍著名的將領。后來,朱德到德國探尋救國救民的真理,為了解詳細情況,“差不多旅行了全部的德國,到處去過了”。通過對德國的深入了解,朱德“認清中國革命問題是與國際問題相連的,而且了解到革命決不是某一塊地方的事情”,開闊了視野,也更加堅定了自己的追求和選擇。從德國到蘇聯后,朱德繼續保持了這一好習慣。他在莫斯科學習時,常常深入農村和基層,跑了不少地方。用朱德自己的話說:“比在柏林時看世界更要深刻一些了。同時更把中國的事看通了。”在蘇聯的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身感受,進一步加深了他對社會主義的認識,並將其確定為自己終生奮斗的目標。

  新中國成立后,曾指揮千軍萬馬的朱德不顧年事已高,經常下去調研,體察民情民意。據統計,從1956年至1966年,朱德在外視察調研就達27次,平均每年外出近90天,這11年間他向中央致函致電24封,寫出調查報告13個,對新中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管理提出了許多寶貴建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重要貢獻。

  80多年前黨內就有巡視制度

  中國共產黨成立伊始,就十分重視對地方的巡行指導,黨的二大黨章規定,“中央執行委員會得隨時派員到各處召集各種形式的臨時會議,此項會議應以中央特派員為主席。”隨著黨組織不斷壯大,為加強對地方工作的指導,1925年通過的《組織問題議決案》提出“應當增加中央特派巡行的指導員”。大革命失敗后,形勢險惡,為加強黨的組織工作,1927年11月,中央通過《最近組織問題的重要任務議決案》,首次提出“應當開始建立各級黨部的巡視指導制度”。據此精神,1928年10月,中央發出第五號通告《巡視條例》,初步嘗試建立巡視制度。經過三年探索,1931年5月通過《中央巡視條例》,要求各地參照建立相應巡視制度。《中央巡視條例》的頒布與實行,標志著黨內巡視制度正式建立。

  《中央巡視條例》規定:“巡視員是中央對各地黨部考查和指導工作的全權代表。”因此,中央巡視員必須具備相應條件,特別要求過去曾在地方黨部做過負責工作。巡視員必須做巡視日記,至少兩周向中央報告一次。因工作不力,致遭損失的,須向中央負政治責任。

  《中央巡視條例》要求消滅官僚式的巡視制度,巡視前需與中央討論確定巡視的中心任務,摒棄走馬看花,隻憑審閱文件的工作方式,盡量擴大談話范圍,加強實地調研,充分掌握地方黨部的情況和搜集政治經濟材料向中央匯報。

  《中央巡視條例》對中央巡視員提出六大任務,要求監督地方貫徹中央決議的情況,及時糾正出現的偏差,不僅必須檢查各地現有的干部,而且必須執行教育和提拔工農干部的任務,用種種方法來發現新干部,詳細匯報各地方黨組織的工作,使中央能夠隨時真正了解各地黨的工作。當時革命形勢復雜,各地黨部常有突發事件,《中央巡視條例》規定巡視中遇有當地發生的新事變,必須迅速予以解決和布置。

  巡視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對傳達落實中央指示、恢復發展地方黨組織、指導解決黨內紛爭、密切聯系群眾發揮了重要作用。巡視工作也得到群眾認可,蘇區歌謠唱道:“干部常來我們鄉,巡視我鄉談家常,油鹽柴米樣樣問,溫暖送到心窩上。”

  黨旗的誕生歷程

  中國共產黨黨旗是黨的象征和標志之一。我們今天看到的黨旗並非自黨成立之日起就存在的,黨旗從無到有直至定型經歷了較長時間,其過程與黨的發展壯大的歷史密切相關。

  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各地黨組織模仿俄共(布)旗幟的式樣,以鐮刀斧頭作為標識,具體規格式樣不盡相同。從第一次國共合作到南昌起義時,因為形勢的要求,中國共產黨打出國民黨的旗幟。大革命失敗后,毛澤東在八七會議及其他場合多次強調:“國民黨的旗子已成軍閥的旗子,隻有共產黨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我們不應再打國民黨的旗子了,我們應高高打出共產黨的旗子”。

  1927年9月,毛澤東在湘贛邊秋收起義中提出,應該打出一面工農革命軍的旗幟,並要何長工負責設計。這面旗幟用鮮艷的紅布制作,在中央縫著一個黃色五角星,在五星的中心是鐮刀和斧頭,白色旗套上寫著“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字樣。從此,我們黨和軍隊有了自己的旗幟。

  1927年10月15日,中共南方局、廣東省委聯席會議通過《中共廣東省委第十四號通告:最近工作綱領》,明確指出:“廢除青天白日旗,改用紅旗,以斧、鐮為標志。”基本框定了黨旗的輪廓和構成要素。1933年4月,中共中央決定,把黨旗黨徽中的“斧頭”圖案調整成為“錘子”圖案。由於戰事頻繁,這項決定未能全面貫徹執行。此后,在黨旗的有關表述與制作使用中,出現“斧頭”和“錘頭”混用的現象。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開,會場上的六面黨旗鮮艷奪目。這是我們黨第一次在全國代表大會上懸挂黨旗。

  新中國成立后,時任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的楊尚昆非常關心黨旗的問題。1950年6月,他就黨旗問題致信劉少奇,並附三套黨旗圖案及說明。同年,中共中央組織部擬定黨旗制作方案:“旗面為紅色,長方形,其長與高為三與二之比,旗面左上方綴黃色鐮刀斧頭,旗杆套為白色。”此后由於政治運動接連不斷,關於黨旗規范式樣一直沒有正式統一規定。

  直至改革開放后,黨旗的問題才被重新提上日程。1996年9月21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中國共產黨黨旗黨徽制作和使用的若干規定》,正式定下黨旗規范:“中國共產黨黨旗為旗面綴有金黃色黨徽圖案的紅旗。中國共產黨黨徽為鐮刀和錘頭組成的圖案。”從此,中國共產黨黨旗有了統一明確的規范。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專門寫入“黨徽黨旗”一章,對黨徽黨旗圖案的性質、制作和使用作出明確規定。

  中國共產黨自1921年成立,黨旗經過75年歷程才明確式樣,經過81年寫入黨章。重溫這段歷史,我們應該更加珍惜黨員身份,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在黨旗的感召下,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繼續奮斗。(張思思 整理)

(責編:曹淼、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