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重溫紅色記憶 汲取精神力量

趙崔莉

2019年07月18日08:29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原標題:重溫紅色記憶 汲取精神力量

  歷史因銘記而永恆,精神因傳承而發揚。“對我們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多重溫這些偉大歷史,心中就會增加很多正能量”。“初心”是最初的本心,體現本質屬性、價值追求﹔“使命”是肩負的責任,體現歷史擔當、奮斗目標。初心和使命是對黨的性質宗旨、奮斗目標、精神風貌等的高度概括,是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集中體現。沿著中國共產黨的紅色足跡,重溫中國革命歷史和紅色記憶,可以從中汲取精神滋養和前行力量。

  從五四運動到中共一大:愛國主義精神孕育偉大政黨

  五四運動,孕育了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主要內容的偉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愛國主義精神。 對當時進步青年的思想產生了重要影響。毛澤東在青年時代,雖已博覽群書,但思想信仰仍未確定,他曾經說當時自己是自由主義、民主改良主義、空想社會主義等觀念的大雜燴。

  在兩位思想導師的幫助下,毛澤東很快成為了一位馬克思主義者,投身於愛國事業中。一位是創辦了《新青年》的陳獨秀,他有一篇文章,名為《敬告青年》,對當時青年提出了與時俱進的要求。另一位是李大釗。他十分器重這位富有見解的年輕人,常常給予毛澤東思想上的指引。毛澤東曾懷著深厚的感情說:“我在李大釗手下擔任國立北京大學圖書館助理員的時候,曾經迅速地朝著馬克思主義的方向發展。在他的幫助下,我才真正成為一個馬列主義者,他是我真正的好老師。”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召開,共有13名代表出席大會。會議最后一天改在浙江嘉興南湖的游船上舉行。中共一大會址和嘉興南湖紅船是中國共產黨夢想起航的地方。中國共產黨從這裡誕生,又從這裡出征。

  從井岡山到遵義會議:革命道路上披荊斬棘

  大革命失敗后,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走上井岡山,創建革命根據地、開展工農武裝割據斗爭。並寫下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等著作。

  盡管當時的斗爭環境異常艱苦,毛澤東還寫下了著名的《西江月·井岡山》:“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滿懷激情地歌頌了井岡山將士堅守根據地的英勇斗爭精神,表現了毛澤東從容不迫,以不變應萬變,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的天才般的戰略戰術思想,表達了對革命必勝的信念。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貴州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從而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從延安到西柏坡:新中國從這裡走來

  1935年10月19日,毛澤東率領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勝利到達陝北吳起鎮。11月7日,中央機關到達瓦窯堡,1936年6月21日,遷往保安縣城。1937年1月10日又遷駐延安,13日毛澤東等中央領導進駐延安。從此延安成為中國革命斗爭的指導中心和總后方。

  1945年4月23日,中共七大在延安楊家嶺中央大禮堂開幕。這次大會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最重要、最成功的一次代表大會,具有極其深遠的歷史意義。大會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為黨領導人民奪取抗日戰爭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提供了堅強保証。中共七大提出黨的政治路線是:“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

  1948年5月至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地處太行山東麓的河北平山縣西柏坡辦公,指揮了震驚中外的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三大戰役。

  1949年3月,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在西柏坡召開。毛澤東在這次會議上告誡全黨,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裡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毛澤東提出“兩個務必”的思想,“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澤東率領中共中央機關離開西柏坡,向北平進發。臨行前,毛澤東說,今天是進京的日子,進京“趕考”去。

  (作者趙崔莉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責編:曹淼、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