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征路

金江水暖渡紅軍

劉華東 陳城 梁鶴

2019年07月22日08:08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金江水暖渡紅軍

  七送紅軍五斗江,江上船兒穿梭忙,千軍萬馬江畔站,十萬百姓淚汪汪……7月21日中午,伴隨著《十送紅軍》的歌聲,記者來到雲南省玉龍納西族自治縣石鼓鎮。在大新村文化活動中心,當地村民們正在演出自編自排的舞蹈《金沙江畔話紅軍》。

  舞蹈展現的是1936年紅軍在石鼓鎮搶渡金沙江的感人場景。1936年,奉朱德總司令“北渡金沙江,北上抗日”的電令,紅二、六軍團急進滇西,神速搶渡金沙江,擺脫了長征以來一直窮追不舍的數十萬國民黨軍隊,取得了北上抗日戰略轉移的決定性勝利。

  如今再訪當年紅軍渡江地,但見金沙江濁浪排空,滾滾南流。兩天以來,從當地群眾的口中,記者了解到當年紅軍戰士搶渡天塹的經過。

  1936年4月24日夜,紅二軍團先遣紅四師用火把照明,急速西進,25日凌晨佔領石鼓鎮。石鼓鎮地理位置顯要,是南下大理、北進藏區的古道,歷來兵家必爭。“路上,隊伍都是打著火把行軍的,遠遠望去,就像一條火龍在滾騰前進。”當年的紅軍向導、麗江群眾桑樂天后來撰文回憶當時情景。

  搶渡!部隊到達石鼓,當即組織渡江。當時沿江船隻被勒令隱藏,隻有海洛塘一隻小船來不及藏匿,被先頭部隊截獲。偵察、擇點、渡江,紅4師先遣隊就是靠著這一葉小舟迅速渡江,搶佔上游渡口。當天下午,先鋒部隊就已全部渡江,佔領對岸灘頭陣地,隨即部署警戒,控制碼頭,以保証后續部隊順利渡江。

  爭渡,爭渡,晝夜不停。上有敵機襲擾,后有敵軍追擊,強敵壓境時間緊迫。從25日到28日,紅軍在從石鼓到巨甸長達100多裡的江岸上,通過木取獨、格子、巨甸等5個渡口,利用7隻船、十幾隻木筏,在28名船工的幫助下,不分晝夜輪流擺渡,18000余人順利渡過金沙江。在渡江的四天三夜裡,當地鄉親抬木料、打榫口、扎筏子,幫助紅軍渡江。為了給紅軍扎筏渡江,一些群眾拆了自家的門板,有的老人甚至將自己的喜床(棺材)拆掉,供紅軍渡江使用。28日傍晚,擔負維西方向警戒任務的47團張铚秀營,最后在巨甸安全渡江,進抵格魯灣宿營,至此,紅二、六軍團搶渡金沙江宣告勝利。4月30日,朱德總司令等發來渡江賀電——“金江既渡,會合有期,捷報傳來,全軍歡躍”。

  生怕兒孫忘昔日,金沙江上話長征。紅二、六軍團過境麗江、渡江北上已經過去80多年了,當地群眾還在追憶長征往事,說著紅軍的故事。七河鎮東關村的和文戩老漢不知多少次用腳步丈量紅軍進城時走過的茶馬古道﹔玉龍鎖脈寺旁,當年趴在父親背上看紅軍的孩童和錫群,如今已是耄耋老人﹔桑樂天的侄孫桑增光,多年來樂此不疲地向人們講述著麗江群眾焚香擺案三迎紅軍的故事﹔當年收留過紅軍戰士的85歲老人木映榮,將紅軍后代還給他家的一床軍被“當作傳家寶一樣傳下去”﹔在木取獨渡口,當年借船給紅軍的魯橋鄉副鄉長王纘賢之孫王曙軒,對當年賀龍寫給王纘賢的信倒背如流。“我孫子現在還小,等他長大些,我要把這封信教給孩子背,把這段故事講給孩子聽,讓他們記住這段歷史!”(本報雲南麗江7月21日電 本報記者 劉華東 陳城 本報通訊員 梁鶴)

(責編:曹淼、任佳暉)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